正文 食物中的天然毒性(1 / 2)

1.食油

食油的毒性來自原油或加工過程。

(1)陳油指高溫下用過的或長期存放的油。①多次高溫加熱後的油,其中維生素和必需脂肪酸已被破壞,營養價值已大降,由於長時間加熱,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通過氧化發生聚合,生成各種聚體,其中二聚體可被人體吸收,並有較強毒性。動物試驗表明,食用這類油後生長停滯、肝髒腫大、胃潰瘍,還能出現各種癌變。烹調時應盡量避過高溫度,禁止反複多次加熱,不吃街頭攤販的油炸食品。②存放過久的油,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在玉米、棉籽、紅花、大豆和向日葵油中甚豐)與空氣、光、金屬接觸後,被氧化成有毒的過氧化物,可破壞維生素E,不飽和成分雙鍵斷裂形成低分子量的醇、醛、酮等物質,有異味,刺激性大。即使是豬、牛等主含飽和酸的動物油,久存後亦會水解生成甘油和遊離脂肪酸,進一步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有臭味和毒性,通稱變“哈喇”或酸敗。為防止酸敗,不宜將油久存,貯存前應充分除去其中的水分,容器密封。用深棕色瓶裝油放在冰箱中,還可加些抗氧劑,如香蘭素、丁香、花椒等以延緩酸敗。

(2)原油致毒的食用油有:①菜籽油含有芥子苷,在芥子酶作用下生成嗯唑烷硫酮,具有使人惡心的臭味,這種毒物是揮發性的,烹調時先將油熱至冒煙即可除去。②生棉籽油是將生棉籽直接榨出而得,有毒物是棉酚、棉酚紫、棉酚綠,通常加熱不能除去,主要症狀是頭暈、乏力、心慌等,影響生育(棉酚為男性避孕藥)。防毒辦法是將其合理加工,榨油前將籽蒸炒,然後將油堿洗,中和後再水洗。生棉籽油切不可食用。

2.含毒的水果、蔬菜

水果和蔬菜有的含有特殊的毒素,所以食用時必須引起注意,主要有:

(1)水果中含有毒物的有:①桃仁、杏仁,含苦杏仁酸,在體內水解轉化成氫氰酸,有劇毒,使人痙攣甚至可致死,宜炒熟後方可食用。②荔枝,過食則乏力、昏迷等,稱為“荔枝病”(中醫),實為“低血糖”(西醫)。因其中含α-次甲基環丙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荔枝本身葡萄糖含量達66%,有豐富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遊離氨基酸)。③柿,空腹過量食用或與酸性食物及白酒等同食,易得“柿石”,又稱“胃柿石”,妨礙消化,致胃痛。因柿中含單寧較多,有強收斂性,刺激胃壁造成胃液分泌減少,與單寧生成凝聚物的酸、蛋白質等均不宜與柿同食,如白薯可促進胃酸分泌,亦忌配伍。

(2)蔬菜靠一般烹調仍不能去毒的有:①發芽土豆,其發綠的皮層及芽中含有龍葵素(茄堿),可破壞人體紅細胞而致毒,主症狀為呼吸困難、心髒麻木。辦法是將芽及發芽部位一起挖去,再用水浸泡半小時以上,炒煮時再適當加醋以破壞毒素。②四季豆又稱芸豆或芸扁豆,毒素為豆莢外皮中的皂素(對消化道黏膜有強刺激性)和豆莢籽實粒中的植物細胞凝集素C(有凝血作用),症狀為胸悶、麻木等。需較長時間煮透,至原來的生綠色消失,食用時無生昧感,毒素方可完全破壞,切忌生吃、涼拌等。③鮮黃花菜,含秋水仙堿(此堿本身無毒),在體內可被氧化成強毒的氧化二秋水仙堿,侵犯血液循環係統。去毒辦法是先用開水燙鮮菜,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3小時,即可去堿。幹黃花菜由於已經過蒸煮曬製,秋水仙堿已被破壞故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