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極大推動人類發展的鐵(2 / 2)

古代煉鐵的原料是鐵礦石和炭。把鐵礦石和炭放在爐子裏一起燒,礦石中的氧和炭合成二氧化碳跑掉了,剩下來的就是鐵。最早的煉鐵爐很小,讓自然風吹進去,爐內溫度不高,煉出來的是半熔狀態的鐵砣,還得用錘子不斷敲打,去掉雜質,才能錘打成熟鐵用具。當時世界各地的煉鐵大抵都是這樣的情況。

後來,聰明的中國人向前邁了一大步。英國的科學史家貝爾納在他權威的《曆史上的科學》一書中說:“在古時候作為金屬的鐵都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點,就是爐中鼓風不夠就熔不了它,所以澆鑄就留給青銅獨用了。例外的是中國,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已能鑄鐵。”

其實,中國人的鑄鐵至少可上溯到公元前513年。那一年,晉國已能鑄造刑鼎,就是將鐵水注進模子中,鑄成一隻上麵有刑書文字的鐵鼎。當時的中國人將煉鐵爐修得很大,用幾隻皮囊從四麵鼓風進爐內,爐子溫度提高了,鐵礦石煉成鐵水流出來,這就可以用翻砂的辦法,把鐵水澆在模子裏鑄成各種用具和兵器了。中國人發明的鑄鐵方法,歐洲人直到13世紀末才開始應用,他們是用水車帶動風箱吹風的。

不過,雖說各大洲的人民幾乎同時知道金、銀和銅,但是對於鐵的情況卻不同。非洲中南部、美洲等地較亞洲、歐洲,用鐵竟要晚上2000年。18世紀英國著名航海家庫克在抵達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時,驚訝地發現當地居民竟然不識鐵為何物,以致他的船員可以用一把破舊的鐵刀從土著居民那裏換取到一頭豬!

最後要說的是,雖然人類很早就與鐵為伴,但鐵的真正崛起,卻要晚至18世紀末:1778年建成了第一座鐵橋,1788年采用了第一根鐵管,1818年第一艘鐵船下水,1825年第一根鐵軌鋪設。19世紀鐵的登峰造極的作品大約要算建於1889年的巴黎埃菲爾鐵塔了。盡管當時很多人考慮到鐵的易鏽蝕,斷定它的壽命不過數10年,可它終於笑傲百年風雨,至今仍雄峙在塞納河畔,成為巴黎的一大標誌景觀。

知識點

隕鐵

隕石是來自地球之外的“客人”。含石量大的隕星稱為隕石,含鐵量大的隕星稱為隕鐵。隕鐵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鐵的含量一般在80%以上,鎳的含量在4%~20%之間,所以很容易鑒別。因為地球上沒有那種礦石能夠通過直接熔煉,提供含量這麼高而且成分均勻的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重約60噸。

早期人類冶煉技術不發達,無法從鐵礦石冶煉得到鐵,而地球自然界幾乎沒有單質鐵的存在,所以隕鐵一度是鐵的唯一來源。直到近代,馬來群島地區的馬來克力士劍依然使用隕鐵製造。馬來人製克力士劍喜歡用隕鐵,一是因為馬來群島上鐵礦貧乏,且冶鐵工藝不精,二是因為隕鐵中含鎳,可以增強刀身的尖利。

延伸閱讀

麥飯石

在中國內蒙古東部,有個三麵環山、林茂草綠的小山村。居住在這裏的人平均壽命在80歲以上。這裏從來沒有人得過氣管炎、結核病、肝炎、各種毒瘡和傳染病。科技工作者發現,這是“保健石頭”麥飯石的功勞。原來,這裏的人長年飲用麥飯石水。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麥飯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現代科學分析發現,麥飯石含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像鋅、銅、鐵、錳、鈷、矽等,這是它具有強身健體功效的主要原因。

麥飯石的用處很多。把麥飯石放在水缸裏,可增加水中溶解氧和微量元素,還有除氟、除垢及吸附水中有害物質的本領。日本研究人員把大腸杆菌注入麥飯石水中,經24小時後,水中的大腸杆菌死亡率達97.5%。麥飯石放在浴缸裏,可以成為礦泉浴,能治療皮膚病;把它放在冰箱裏,可以吸除異味、用來養魚、養花,能增強魚的活力,又是花的長效基肥。日本人還把麥飯石裝在紗布袋裏,同大米一起蒸煮,蒸出來的米飯白度高、營養豐富、味香可口,成了礦物營養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