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湖秋月(1 / 1)

平湖秋月景在白堤兩端,麵臨西湖外湖,背倚孤山,是白堤的起點。唐代在此處建有望湖亭,明代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改建為龍王祠,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改建為“禦書樓”,並在樓前水麵鋪築平台,構圍欄,立碑亭,題名“平湖秋月”,由於平台向南伸出水麵,視線低平,視野了闊,是臨湖賞月的好地方。原平湖秋月的遊覽麵積不到2000平方米,1959年拆去沿湖一帶羅苑(猶太商人哈同為其妻羅迦琳建造的別墅)的高聳圍牆,新建和改建八角亭、四麵廳和“湖天一碧”樓等建築,增植石榴、紅楓、垂絲海棠等花木,掇疊了山石,遊覽麵積擴大數倍。沿湖一組亭、樓、廳、榭掩映在花木叢中,高下錯落,極富詩情畫意。春夏秋冬,陰晴雨雪,皆有景色可觀,情趣各異。每當秋高氣爽,皎月當空,湖平如鏡,水月雲天,引人入勝。“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這兩副對聯,是平湖秋月的真實寫照。

杭州人中秋家節賞月有三大去處:一是湖中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是在湖中賞月;二是位於鳳凰山坡上賞月;至於岸邊賞月,首推這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曾作為英籍猶太富商哈同的私人花園,讓其夫人羅迦琳居住,稱為羅苑。1959年,重新進行了布局,拆除了羅苑的圍牆,並改建和擴建了四麵廳,八角亭,湖天一碧樓等建築,使景區麵積從原來的不是2000平方米擴大到近6000平方米,構成一處沿湖展開,錯落有致,獨具一格的園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