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像蝴蝶一樣快樂生活(2 / 3)

心想事成,心想樂成。主觀意誌會對人的價值取向產生重大影響。

飛船可以上天。世界可以聯網,快樂也可以實現,隻要你思想心想。

坐在同一車廂的人,走在同一街道的人,進入同一會場的人,甚至彼此如此貼近地前後排隊的人,看起來生命是全無相關的,是全然陌生的,可是多年後,你們相識了,你發現“巧合”和“偶然”編織了奇妙的人生。

有時候,我們可能認為認識某一個人,或發生某一件事,隻是單獨的事件,甚至覺得若不要認識、不要發生,不知道該有多好。

可是多年後,人生的答案揭曉了!

原來出現的人、出現的事在過程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也許會迷上自己的人生。細數自己曾經認識的人,回想曾經遭遇的難題,便想了解其中的因緣關係,想領悟其中的意義。

養成快樂的習慣

像蝴蝶一樣快樂,不僅僅是看到快樂的表麵,更要知道化蝶的艱難,對於幼蟲來說,蟲繭意味著遙遙無期而不可預知的黑暗,也許蟲繭就是幼蟲感到恐懼的對象吧!如果幼蟲在這樣的恐懼當中,不能徹底地拋開自己,不能勇敢地麵對恐懼,那麼它們將永遠不能蛻變為真正的蝴蝶。戰勝恐懼才能化蝶!這就是獲得快樂的源泉!

一個憂鬱的人,是因為習慣了憂鬱,所以總是憂鬱。如杞人憂天——杞人就是習慣了憂鬱的人。憂鬱的人凡事憂鬱。

一個快樂的人。是因為習慣了快樂,所以總是快樂。如有的人總是樂嗬嗬,這是習慣了快樂的人,快樂的人凡事快樂。

快樂是一種習慣,憂鬱也是一種習慣。快樂的好習慣可以建立,憂鬱的壞習慣可以改掉。改掉憂鬱的壞習慣,從建立、培養快樂的好習慣開始。快樂的好習慣建立之日,就是憂鬱的壞習慣改掉之時。

養成快樂的習慣,雖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堅持下去就可以達到目標。這就是遵循快樂之道、快樂法則,在潛意識裏經常暗示自己,在顯意識中一點一滴做起。久而久之。習慣的巨大力量主導了你的思維、情緒和行為。就會從一個有憂鬱習慣的人,轉變成有快樂習慣的人。這也就是品牌需要注冊,價值連城的道理。

世界不會挖空心思討我們的喜歡,生活也就是在許多的辛苦和煩惱中滋長和存續的。

人生並不是一直照我們的意思進行。錢鍾書老先生有個很形象的比喻:快樂是哄小孩吃藥的方糖,是掛在狗鼻子上的骨頭。“快樂”的“快”字也表現出了它的短暫性。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是人生的一個寶貴真理。幾千年來,哲學家在爭論,人生為什麼這樣進行?但是,這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在乎的是人生如何進行。假如我們不了解人生,隻依樣照單全收,永遠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將會埋怨萬事不由人。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都要留下缺憾。所以,要學會接受、麵對、包容。無論現在有多美好或有多困煩,要懂得逆順無常、禍福相依的道理。我們怎樣麵對這艱苦的人生呢?勇氣是必要的。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不是依靠人生的際遇,而是依靠我們的決心。有些人受外在環境的製約、控製,若凡事順利,他們就直上雲霄。若遭遇困難,他們就跌入深淵。掌握他們命運的仿佛是星座、命運、偶然、風向或其他人力不可掌握的事物。他們不了解悲慘的情況降臨到我們身上時,下決心的機會也會同時來到。我們或決定卑微屈服,或決定昂首麵對。我們之所以決定要昂首麵對,是因為我們是樂觀的、我們堅信明天會更好。這就是樂。苦中之樂,也是最經得起考驗的、曆久彌香的樂。當你看到美好的前程時——當然是以你有勇氣作為基礎的一二你就解脫了自我,尋找到了快樂。當然,最大的快樂還是在你的美好理想得以實現時得到的。

懂得人生真諦的人,便會領悟歡樂的所在。我們不可能沒有煩惱。但不要被它所綁架,所控製;我們也不可能沒有痛苦,但不要被痛苦所纏繞,所束縛。歡樂就是在戰勝痛苦,走出煩惱中滋長和存續的。

人也有“品牌”。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你也聽過某某人“很好”,某某人“很壞”的評語。這就是人的“品牌”或日“口碑”。

人們往往容易對某事某人產生刻板印象甚至個人好惡:認為“矮人多心計”,這就是刻板印象,因為多心計的大塊頭也不少;喜歡留長發的女孩,討厭活潑開朗的女孩,這就是個人的好惡。刻板印象和個人好惡會影響一個人對他人的評語,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但我們仍應在這兩個因素之外,努力創造自己的“品牌”,尤其是你希望的“品牌”。

打造自己的名聲,塑造自己的“品牌”。需要我們從自己的德行開始。樹立良好的形象,這樣才能使人們寫出好的評語,為我們的人生製造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人是否擁有快樂,並不是由財富的多少來決定的。由衷的快樂是來自於分享與付出,肯讓你周圍的人都能因為你的快樂,這才是一個人所擁有的真正的快樂。

人世間,不勞而獲的事情終究太少太少。即使幸運之神光臨你的身邊,你在取得之前,還是要先學會付出。

有個故事說,某人在沙漠中穿行,遇到暴風沙,迷失了方向。兩天後,烈火般的幹渴幾乎摧毀了他生存的意誌。沙漠仿佛是一座極大的火爐,要蒸幹他周身的血液。絕望中的他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他拚足了最後的氣力,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爬進堆滿枯木的小屋。定睛一看,枯木中隱藏著一架抽水機,他立刻興奮起來,撥開枯木,用抽水機開始抽水。但折騰了好大一陣子,也沒能抽出半滴水來。絕望再一次襲上心頭,他頹然坐地,卻看見抽水機旁有個小瓶子,瓶口用軟木塞堵著,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上邊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瓶子裏的水裝滿!他拔開瓶塞,望著滿瓶救命的水,早已幹渴的內心立刻爆發了一場生死決戰:我隻要將瓶裏的水喝掉,雖然能不能活著走出沙漠還很難說,但起碼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倘若把瓶中唯一救命的水倒入抽水機內,或許能得到更多的水,但萬一汲不上水,我恐怕連這間小屋也走不出去了……最後,他決定把整瓶的水全部灌入那架破舊不堪的抽水機裏,接著用顫抖的雙手開始抽水……水真的湧了出來!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頓,然後把瓶子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又在那泛黃的紙條後麵寫上:相信我,這絕對是真的。

幾天後,他終於穿過沙漠,來到綠洲。每當回憶這段生死曆程,他總要告誡後人: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

人生中,在通往成功和富足的路上,我們往往並不是缺少機遇,而是無法好好地把握它。生活有著它豐富的內容,它也會以多種方式給予你無盡的快樂。隻是有些人一開始就有些誤解,總以為隻有從生活中索取才能使一個人快樂。站在生活這一繁瑣的課題麵前,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給予比接受更令人快樂!

這一年的聖誕節,保羅的哥哥送給他一輛新車作為聖誕禮物。

聖誕節的前一天,保羅從他辦公室出來時,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觸摸它,滿臉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地看著小男孩,從他的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屬於自己這個階層。就在這時,小男孩抬起頭,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說,“我哥哥給我的聖誕節禮物。”

小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是你哥哥給你的,而你不用花一美元?”

保羅點點頭。小男孩說:“哇!我希望……”

保羅認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麼,有一個這樣的哥哥。

但小男孩說出的卻是:“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保羅深受感動地看著小男孩,然後他問:“要不要坐我的新車去兜風?”

小男孩驚喜萬分地答應了。

逛了一會兒之後,小男孩轉身對保羅說:“先生,能不能麻煩你把車開到我家前麵?”

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大而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麵前是很神氣的事。但他又想錯了。“麻煩你停在兩個台階那裏,等我一下好嗎?”小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台階,進入屋內,不一會兒他出來了,並帶著一個顯然是他弟弟的小孩,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著一隻腳。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邊的台階上,緊靠著坐下,然後指著保羅的車子說:“看見了嗎?就像我在樓上跟你講的一樣,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節禮物,他不用花一美元!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這一樣的車子,這樣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講的櫥窗裏那些好看的聖誕節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下車子,將小弟弟抱到車子前排座位上,小弟弟的哥哥眼睛裏閃爍著喜悅的自光。於是三人開始了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之旅。

在這個聖誕節,保羅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給予比接受更令人快樂。

事情往往是這樣,當你是接受方的時候,你隻能體會到一個人的快樂,如果你是給予者,你自己會快樂,同時接受的人也會快樂,這樣你就擁有了雙重快樂。

保持和氣,享受家庭快樂

生物學家有感於化蝶過程中蝴蝶所承受的痛苦,想幫助蝴蝶順利的通過繭子。蛹上有一個比針眼兒略微大的窟窿,而蝴蝶正是從這個窟窿中艱難衝出,來到世上。

這個過程中,蝴蝶忍受了何其巨大的煎熬和痛苦。

這位生物學家用剪刀剪大繭上的洞口,希望蝴蝶可以通過剪大的洞口,輕鬆來到這個世上。蝴蝶輕鬆的來到了世間,這種快樂難以言表。

有人將家庭比作避風的港灣,有人將家庭比作溫暖的火爐,也有人將家庭比作溫馨的搖籃。這些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人人都關注家庭,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古也罷,今也罷,大凡一個人生活的樂苦,心情的好壞,乃至事業的成敗,都與家庭是否和美緊密相關。家庭,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得之不易的。

如果你要保持家庭生活快樂,就要讓自己保持和氣。中國有兩句老話:安居樂業、家和萬事興。家,恰如其表,它就像是一把保護傘,替我們擋風遮雨,祛暑避寒!“妻賢夫興旺,母慈兒孝敬,眾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力千斤。”

家庭和睦對一個家庭的健康發展,一個人的順利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和萬事興,中國人就認這個理。我們都在追求富足的生活,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家就是一個大家庭,大家庭和睦,國家才能強盛、富裕。“家和”真的很重要,因為隻有“家和”,才能“萬事興”。“和”是手段,“興”是目標。我們的生活就是為了安康、幸福和美滿。

縱觀那些成功的家庭,男人事業的興盛和發達,背後無不有一個默默無聞的賢內助在支持著。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而一個女人每日光彩的笑容總是和她丈夫的體貼和關懷息息相關。

小蔡是個幸運的人,因為她嫁了一個好老公。她丈夫是一個公司的經理,工作繁忙,但是他從來沒有要求小蔡必須照顧家庭,照顧他,而是處處兼顧小蔡的需求,讓她幹她自己喜歡幹的事。現在小蔡還在讀碩士學位,在學校裏,她的壓力在她的笑容中是看不到的。從她的笑容中能感受到她在享受做一個女人的幸福,她說雖然丈夫對她沒有要求,但是也要體諒他工作的辛苦,盡可能地幫助丈夫解決在生活和事業上的困難。但是她在學業上並不是停步不前的,在快樂中她依舊迎風飛翔,她熱愛自己的專業,而且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她還是自己所在學校百年校慶慶典上學生代表的發言者,這些榮譽是每個人都豔羨的。但是她並沒有忘記去照顧自己的丈夫。有一次,小蔡的丈夫出差回來,剛好是她忙完學校公派的事情之後,她立刻脫下工作服,不顧勞累,精心打扮後去迎接他。而她的丈夫一方麵為她的成就感到驕傲,另一方麵在得到她的愛之後又激起奮鬥的動力。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絆嘴,但是他們的關係總體上是和諧的,是在一種相互欣賞中共同進步。他們的婚姻是成功的,是“家和萬事興”的一個典型。

“家和”,就要做到:

1.不要讓婚姻成為愛情的墳墓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一句俗語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不再新鮮了,並且有不少人都把它當作一句至理名言,在走進婚姻殿堂的時候不免有些戰戰兢兢,生怕婚前的甜蜜和溫馨被婚後生活的瑣碎所替代。

確實,婚姻是兩性感情的一個裏程碑,也是戀愛時期感情的結束,走進婚姻的人們,需要的是另外一種愛情。這種愛情已經失去了很多包裝、虛幻和浪漫,而是多了更多的平淡和真實。它要求雙方對他們的感情做進~步的接觸,需要更親密的關係,需要更穩定的關係,需要的是另外一種更親密的愛情,從而作出把各自的生活完全重疊的決定。結了婚的男人無法再像往日一樣,保持自己的完全獨立,或者回到自己父母的家中,尋求父母的慰藉。女人也不能再像戀愛時那樣春風得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般受男人寵愛。反之,我們要麵對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煩瑣的事情和不快的矛盾,也許我們會爭吵,會大動肝火,鬧得家庭雞犬不寧。當我們真實地麵對生活,包括無數的挫折和風雨,也包括柴、米、油、鹽的生計安排時,我們也許會有一種挫折和氣餒的情緒產生。這似乎再一次印證了“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說法。“婚姻本身是無所謂好壞的,成敗全在於你。”婚姻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延續你的愛情,並為你的愛情果實建立一個儲存地。在現實中,許多夫婦婚後感情與日俱增,兩情愉悅,恩愛有加,愛情之花常開不敗的例子也很多。究其原委,全在於夫妻感情鞏固、發展得法,追求一種平淡、恬然的生活。當然隻要你善於經營你們的這種親密而現實的愛情,你們的愛情就會繼續發展、升華,絕不會被扼殺在婚姻的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