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讓子女在第一起跑線上錯位
一個孩子呱呱落地,是從一個家中誕生,來到這個世界的。當他睜開惺忪睡眼,第一眼看到的可能就是他的家、他的父母。家是子女的第一起跑線,家庭氛圍對子女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庭是愛的學校,是塑造子女健全人格的第一環境,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的發展空間。如果這個家庭被吵架、暴力、酗酒、婚外情等包圍,孩子無疑會受其影響。若夫妻感情不和,家庭氣氛緊張,父母不僅無心照顧孩子,甚至還會將孩子當作“出氣筒”。這種家庭氛圍會使孩子感情上很痛苦,精神上很壓抑,健康和智力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小就生活在氣氛緊張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問題;而生活在恩愛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較健康,而且智商也較高。美國一位心理學家通過對一些獨生子女調查發現:家庭氣氛和睦、常有笑聲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孩子的智商高。
父母離異往往會在孩子的心裏投下陰影,容易造成孩子壓抑、自卑、孤僻、冷漠的性格。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受父母離異的影響,致使心裏多憎恨、少愛心,由於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容易受傷害而變畸形,如不小心加以嗬護,最終很有可能會走上犯罪道路。離異雙方如果能正確處理個人感情以及孩子教育的問題,無疑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做人要有為人和善的“心眼”,在社會交往中要和氣,在家庭中更要和氣,人性和善是美麗的一麵,同時更是贏得尊重的一種方式。調整自己的心境,發揮它的優點,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像蝴蝶一樣把快樂種在心裏
蝴蝶之所以美麗,不僅是因為它擁有五彩斑斕的美麗外表,更是因為它賦予了生命更美麗的注解。
曆經艱辛、破繭而出的蝴蝶,在其短暫的生命時間裏,用最美麗的姿態完成自己一生的飛翔,這正是所謂的“蝴蝶精神”。快樂就好比是一個魔方,它不僅給任何年齡的人帶來的勃勃生機和活力,更能讓萎靡者發現生命的動力,讓默默耕耘者在無意中收獲,讓脆弱者變得堅強,讓強者更富有韌性,讓智者在哲理中享受。
在很久以前,田野裏住著田鼠一家。在秋天來臨的時候,田鼠們開始忙著儲藏過冬的食物,隻有一隻叫托雷的田鼠例外。
這隻田鼠不但收藏食物。還收藏其他東西。其他田鼠問:“托雷,你怎麼收集其他不相幹的東西呀?”托雷說:“這些也是過冬必須儲藏的!”“那麼,你還收藏了什麼東西過冬呢?”“我收藏陽光、色彩和單詞。”
那些田鼠聽完之後,都哈哈大笑起來,它們覺得托雷是在開玩笑,也不理會它,繼續幹自己的活。托雷也不在意其他田鼠的嘲笑,繼續工作。
轉眼之間冬天就來了,天氣也變得越來越冷了。田鼠們躲在家裏很無聊,這時有隻田鼠想起了托雷,它們準備到托雷家看看。
到了托雷家後,田鼠們問:“托雷,你怎麼過冬的,你不是說你收藏了其他東西,給我們看看好嗎?”托雷說:“那你們先閉上眼睛。”雖然覺得有些奇怪,但田鼠們還是都閉上了眼睛。
這時,托雷慢慢地拿出了自己的第一件收藏品,說:“這是我收藏的陽光。”頓時,黑暗的洞穴變得明朗起來,田鼠們都感覺到了一絲溫暖。
田鼠們都感到十分奇怪,便問:“有沒有色彩呢?”“當然有。”托雷回答說。於是就開始給它們描述紅色的花朵,綠色的樹葉,藍色的大海,金色的稻穀,說得惟妙惟肖,田鼠們仿佛真的看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田鼠們覺得又驚又喜,問道:“托雷,還有什麼能給我們拿出來看著嗎?”於是,托雷給田鼠們講了許多故事,田鼠們都聽得入了迷。聽完托雷的故事後,田鼠們都興高采烈,歡呼雀躍,它們說:“托雷,你真是一個詩人!”
對於生存來說,精神力量和物質儲備都同樣重要。收藏陽光、色彩和單詞,收藏夏季最美麗的景象,等到嚴冬來臨之際以此溫暖我們的身心,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卻又是多麼實在啊!
所以,想要讓我們的心情開朗,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打開自己鬱悶的心房,讓陽光進來。凡事隻需換一個角度,我們的生活就會永遠充滿陽光。
華羅庚少年時生活十分拮據,在求學時經常僅以一碗麵條來充饑,別的同學問他:“一碗麵條怎麼能夠吃呢?”華羅庚笑著說:“這哪是一碗麵條,這是幾百根麵條哩。”一碗麵條可以等同幾百根麵條,那些苦差事、累事、煩心事,難道沒有美好的另一麵嗎?
若是沒有嚴冬,我們如何才能體會夏季的美麗?若丈夫不愛偷懶,如何體現女人不可或缺的地位?若妻子不耍小脾氣,如何體現男人的大度?若沒有小人,我們的品行有何誇耀之處?
凡事不要總是盯著事物的負麵,這樣等於將陽光關在心靈的窗外。我們要永遠相信和理解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永遠保持充沛的活力和樂觀的情緒,那麼快樂就會永遠圍繞著你。快樂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重要的是在你的心裏留給快樂一塊田地。
對於任何事情以及經驗,它們的正麵和負麵的意義都是同時存在的,把事情和經驗轉為絆腳石還是踏腳石,完全由你自己決定。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我們每天遇到的事物,都包含成功快樂的因素,取舍全由個人決定。快樂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重要的是在你的心裏留給快樂一塊田地。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特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權利,任何人沒有權力來幹涉這種自由意誌。
快樂的鑰匙在誰手裏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然,十分輕鬆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莊周十分驚奇疑惑。
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簡單的一個故事,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和蝴蝶的關係揭示了出來。
形而下的一切,隻是道的物化而已。不論是莊周還是蝴蝶,本質上隻是虛無的道,這中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李商隱在《錦瑟》裏寫道:“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周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其中的“莊周曉夢迷蝴蝶”就是說的這一典故。
有一個人一直管不好自己的鑰匙,經常不是弄丟了,就是忘了帶,要不就中反鎖在門裏。後來他想老是撬開門也不是個辦法,所以配鑰匙時便多配了一把,放在隔壁鄰居家。他以為這下可以無憂無慮了。沒想到有一天他又忘了帶鑰匙,恰好隔壁的人也都出去辦事了,於是他又吃了閉門羹。後來,他幹脆又在另一邊鄰居那裏也放了鑰匙。當他在外邊存放的鑰匙越多,他對自己的鑰匙也就管理得越鬆懈,為保險起見,他幹脆在所有可以拜托的鄰居家都存放了鑰匙,但最後就變成——有時候,他的家所有的人都進得去,卻隻有他進不去,因為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他家的鑰匙。
以上這個故事,很耐人尋味。在現實生活中放棄自己的權利,讓別人來決定自己生活的人實在不少。他們把自己求學、擇業、婚姻……所有的問題統統托付給他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最後變成了一個毫無價值的人。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掉了自我的樂趣。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有一位年輕的畫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畫廊裏展出,他別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筆,並附言:“觀賞者如果認為這畫有欠佳之處,請在畫上作上記號。”結果畫麵上標滿了記號,幾乎沒有一處不被指責。這位畫家的心情很糟糕。他找到了他的老師,把自己的遭遇告訴老師。老師叫他畫了張同樣的畫拿去展示,不過這次附言與上次不同,請每位觀賞者將他們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結果,當畫家再取回畫時,看到畫麵又被塗滿了記號,原先被指責的地方,卻都換上了讚美的標記。
年輕的畫家這次並沒有狂喜。因為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的情緒不應該由別人來操縱。
專欄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朋友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但報販卻冷口冷眼,沒發一言。
“這家夥態度很差,是不是?”他們繼續前行時,哈理斯問道:“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那麼你為什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哈理斯再問。朋友答:“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
每個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但我們卻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樂,因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它把快樂的鑰匙放在先生手裏。
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不聽話,讓我很生氣!”她把鑰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說:“上司不賞識我,所以我情緒低落。”這把快樂的鑰匙又被塞在老板手裏。
婆婆說:“我的媳婦不孝順,我真命苦!”
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決定,就是讓別人來控製自己的心情。
當我們容許別人掌控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於是抱怨與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我們開始怪罪他人,並且傳達一個信息:“我這樣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為我的痛苦負責!”
這樣的人使別人不喜歡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個成熟的人能夠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他不期望別人使他快樂,反而能將自己的快樂與幸福帶給周圍的人。
我們身處的地方,不論是環境、人、事、物,都很容易影響我們的情緒,可是千萬別忘了,決定快樂的鑰匙,隻在你自己手中!
快樂其實很簡單
莊周在夢中化為蝴蝶,翩然起舞於花叢綠葉之上,自由自在,無憂無慮,與花草相依相伴,多麼幸運呀。
莊周可以忘卻塵世,可以拋卻生活的壓力與勞頓,但是,若蝴蝶化為莊周,莊周的煩惱憂愁,卻隨之而來了。
快樂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賦予的,拋開煩惱,用另外一種心情審視周圍,得到的快樂會更多一些。
生活有著它豐富的內容,它也會以多種方式給予你無盡的快樂。隻是有些人一開始就有些誤解,總以為隻有從生活中索取才能使一個人快樂。站在生活這一繁瑣的課題麵前,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給予比接受更令人快樂!
聖誕節的前一天,保羅從他辦公室出來時,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觸摸它,臉上滿是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小男孩,從他的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屬於自己這個階層。就在這時,小男孩抬起頭,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說,“我哥哥給我的聖誕節禮物。”
小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是你哥哥給你的,而你不用花一美元?”
保羅點點頭。小男孩說:“哇!我希望……”
保羅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麼,有一個這樣的哥哥。
但小男孩說出的卻是:“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保羅深受感動地看著這個男孩,然後問道:“要不要坐我的新車去兜風?”
小男孩驚喜萬分地答應了。
逛了一會兒之後,小男孩轉身向保羅說:“先生,能不能麻煩你把車開到我家前麵?”
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大而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麵前是很神氣的事。
但他又想錯了。
“麻煩你停在兩個台階那裏,等我一下好嗎?”
小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台階,進入屋內,不一會兒他出來了,並帶著一個顯然是他弟弟的小孩,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著一隻腳。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邊的台階上,緊靠著坐下,然後指著保羅的車子說:“看見了嗎?就像我在樓上跟你講的_樣,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節禮物,他不用花一美元!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這一樣的車子,這樣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講的櫥窗裏那些好看的聖誕節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下車子,將小弟弟抱到車子前排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裏閃著喜悅的光芒,也爬了上來。於是三人開始了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之旅。
在這個聖誕節,保羅明白了一個道理:給予比接受更令人快樂。
事情往往是這樣,當你是接受方的時候,你隻能體會到一個人的快樂,如果你是給予方,你自己會快樂,同時接受的人也會快樂,這樣你就擁有了雙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