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永不放棄是螞蟻的精神力量(3 / 3)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哲學家詹姆斯說:“你應該每一兩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這是一個永恒不滅的真理,是人生進步的基礎和上進的階梯。“每天做點困難的事”,就是“逼”自己去完成工作。

如果你是一位營銷人員,但是當眾演講又是你最發怵的事情,那你就每天“逼”自己對著鏡子練習講話;如果你是一位公關人員,但是你恰巧又是一個內向的人,那你就每天“逼”自己主動與主要的業務夥伴聯係,或是打電話,或是發E-mail,或是相約見麵;這樣,經常做一些很困難的事情,消除態未知和不能控製局麵的恐懼,不斷地肯定自己,主觀上賦予自己積極樂觀的態度,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些事情,在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難時,我們敢去做,做起來往往也很輕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所以,在做某些事時,我們不必知道它到底有多難,隻管去做就是了,這樣往往會做得更好。

像螞蟻一樣不計代價,使命必達

螞蟻們是微小的,微小到沒有幾個人會注意到他們。但是,螞蟻們又是堅強的,堅強到可以攻克任何看似堅硬的堡壘。螞蟻們唯一的信念就是實現自己的使命,維係龐大的螞蟻家族,讓家族的生命不斷的延續下去,不斷地輝煌發展。

曾經有一份報紙刊登了如此一則招聘文秘的廣告:“工作非常輕鬆,但要求全心全意,盡職盡責。”

實際上,不僅僅是文秘工作需要如此,所有的工作都應該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才能夠做好。

不管你從事哪種職業,都應該盡心盡力,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以求得不斷的進步。這不僅是工作的原則,也是做人的準則。如果沒有職責與理想,人就會失去生存的意義。身為一名職員,一定要捫心自問,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問心無愧,既對得住自己,也對得住老板。

日本東京島村產業公司及丸芳物產公司董事長島村芳雄,不但創造了著名的“原價銷售法”,還利用這種方法,由一個一貧如洗的店員變成一位產業大亨。

島村芳雄初到東京的時候,在一家包裝材料廠當店員,薪金十分微薄,時常囊空如洗。由於沒錢買東西,島村下班後惟一的樂趣就是在街頭閑逛,欣賞行人的服裝和他們所提的東西。

有一天,島村又像往常一樣在街上漫無目的地溜達。無意中,他發現許多行人手中都提著一個紙袋,這些紙袋是買東西時商店給顧客裝東西用的。一個念頭在島村的腦中閃現了,他認定這種紙袋一定會風行一時,做紙袋生意一定會大賺一筆錢。

考慮到自己一無經驗,二無資金,島村創造了一種新的銷售方法,即“原價銷售法”,從而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並為日後的發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所謂原價銷售法,就是以一定的價格買進,然後以同樣的價格賣出,在這個過程中,中間商沒有賺一分錢。

島村先往麻產地岡山的麻繩商場,以5角錢的價格大量買進45厘米規格的麻繩,然後按原價賣給東京一帶的紙袋工廠。這種完全無利潤的生意做了一年後,在東京一帶的紙袋工廠中,人們都知道“島村的繩索確實便宜”,訂貨單也像雪片一樣,從各地源源而來。

見時機成熟,島村便開始著手實施自己的第二步行動。他先拿著購貨收據,前去訂貨客戶處訴苦:“你們看,到現在為止,我是一毛錢也沒有賺你們的。如果再讓我這樣繼續為你們服務的話,我便隻有破產的一條路可走了。”

交涉的結果是,客戶為島村的誠實和信譽所感動,心甘情願地把交貨價格提高為5角5分錢。

接下來,島村又與岡山麻繩廠商洽談:“您賣給我一條5角錢,我是一直按原價賣給別人,因此才得到現在這麼多的訂貨。如果這種賠本生意讓我繼續做下去的話,我隻有關門倒閉了。”

岡山的廠商一看島村開給客戶的收據存根,大吃了一驚。這樣甘願做不賺錢生意的人,他們還是生平第一次遇到。於是,這些廠商們沒有多加考慮,就把價格降低為一條四角五分。

如此一來,以當時一天1000萬條的交貨量來計算,島村一天的利潤就可以達到100萬元。創業兩年後,島村就成為名滿天下的人。

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有抱負、理想遠大的人,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往往把眼光投向更遠處,看到自己此時的損失能夠為未來帶來的好處。

斯狄文大學畢業之後為了謀求生計,做了一名普通的銀行職員,但工作兩年之後,他發現自己總是心不在焉地對待這項工作,而且始終視其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僅僅為了每個月那點兒薪水。在安靜的時候,他不停地反思,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工作。他早年的夢想和心願是做一名社區工作者,為社區廣大居民排憂解難。因此,他毅然決然地辭掉了銀行的工作,選擇投身於社區服務事業。果然,他後來幹得非常出色,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由此可見,一個人要選擇一項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並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做到愛一行、幹一行,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成功是需要很多條件的,比如,健全的體魄、聰明的頭腦、堅忍不拔的精神等,但這些條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的。一個成功者,首先就在於,他從不苛求條件,而是竭力創造條件——哪怕他隻剩了一隻眼睛可以眨動。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一名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

麵對眾多應聘者,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涮嗎?於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後隻剩下三個應聘者:甲、乙和丙。

負責人交待:“以10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

10日後。

負責人問甲:“賣出多少把?”答:“1把。”“怎麼賣的?”甲講述了曆盡的辛苦,遊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沒有收到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問乙:“賣出多少把?”答:“10把。”“怎麼賣的?”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於是買下了10把木梳。

負責人問丙:“賣出多少把?”答:“1000把。”負責人驚問:“怎麼賣的?”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毫無疑問,最後丙得到了那個職位。

對於有些人來說,“不可能”這三個字,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在它麵前會止住前進的腳步。而對於有些人來說,“不可能”這三個字,卻是一條通向成功彼岸的大船。原因在於,後者擁有信心並能夠積極的思考,而前者正是缺乏信心和積極的思考。

像螞蟻一樣把崗位看的比生命還重要

螞蟻們的生命也同樣寶貴,同樣是有今生沒來世的。而且,螞蟻們的生命更是短暫,但是,一旦當集體麵臨危險的時候,螞蟻們一樣會奮勇前進,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崗位比生命更重要,在螞蟻們的心中,這簡直就是金科玉律,螞蟻們把自己的崗位視作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學習螞蟻的精神,就要像螞蟻一樣把崗位看的比生命還重要。

一天,道尼斯在和一位知心的好朋友聊天時,這位朋友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詢問道尼斯他晉升的密訣。

道尼斯聽後,聳了聳肩,然後用非常簡短的話答道:“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其實也很簡單。當我剛開始進入朗訊工作的時候,我就發現,每天下班後,所有人都馬上回家了,可是我們的主管杜蘭特先生卻依然留在他的辦公室裏工作,而且一直會呆到很晚。還有,我注意到杜蘭特先生在工作的時候,經常要一個人去尋找很多重要資料,或者要到其他辦公室找東西。於是我就下定決心,下班後不著急回家,呆在辦公室內做一些其他工作。當然,沒有人要求我留下,是我自願的,因為我認為我應該這樣做。這樣如果杜蘭特先生有什麼需要的話,我就可以為他提供任何他所需要的幫助。這樣也可以為杜蘭特先生節省一些時間。就這樣,時間久了。杜蘭特先生就養成了有事叫我的習慣。這就是事情的經過。”

道尼斯這樣做有人強迫他嗎?還是為了多拿薪水?都不是。他也的確沒有獲得任何物質上的獎賞,但是由於他的敬業精神,他得到了老板的賞識和一個晉升的機會。

在挑選人才時,多數500強企業在中國都希望能夠招收優秀而且以工作為樂的員工,並且為此發展出一套完善的招聘程序。像英特爾、微軟、摩托羅拉、愛立信以及本案例中的朗訊“非凡才智+敬業精神”的標準,都是最好的例證。

不僅僅是500強企業,任何一個企業都希望自己能夠招收到具有敬業精神的員工。不論是一家什麼企業,老板都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興旺發達,這樣,他自然就需要一個、幾個甚至一批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的下屬,需要一些具有強烈敬業精神和強烈責任心的下屬。

從這一點來說,敬業的員工可以說是老板最器重的員工,也是最容易抓住成功機會的員工。如果你的能力一般,敬業可以幫你更快地走向成功;如果你十分優秀,那麼敬業將會帶你走向更成功的領域。

不過我們身邊總有一些這樣的員工,他們認為:反正我是在給別人打工,能幹就幹,公司虧了也不關我的事,隻要工資不少就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罷了。這種想法對員工自己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事實證明,敬業的人能夠從工作中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經驗和知識,而這些經驗和知識就是你向上發展的踏腳石。不論你以後從事什麼職業,豐富的經驗和好的工作方法都會為你的成功帶來助力,你的敬業精神更會為你的成功帶來幫助。因此,一個能夠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取得成功。

在漫長的人生中,每個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可以說工作就是我們生命的舞台,工作的成敗就是我們人生的成敗。我們隻有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才能獲得人生中的最高成就。

然而,很多的人卻無視自己所擁有的美好工作,而去追求那些表麵看起來很美好,實際卻很虛幻的東西,直到失去本來所擁有的工作的時候,才懊悔不已。

有多少人,在工作崗位上,總是覺得自己大材小用,總是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抱怨,總是認為自己應該幹更重要的工作。有多少人,總是抱著一副單位需要我、工作需要我的態度,卻從沒有想過,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哪份工作必須你來做才能完成,而是你必須要有一份工作來維持你的生活,愉快地度過你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擁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然而,他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有的人甚至把工作當成了包袱和負擔,對工作抱著一種應付的態度,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有的人盡管擁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工作平台,卻沒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崗位上,他們更多的是貪圖享受,按月領取那份工資和獎金,對工作敷衍塞責,有的甚至還利用手中的職權去幹一些損公利己的事。這樣的人,遲早會被公司解雇或受到應有的處罰。

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長久。隻有珍惜工作,我們才能熱愛工作、熱愛事業,才能釋放出對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會全力以赴地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從而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工作崗位是人生旅途拚搏進取的支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舞台。珍惜崗位就是珍惜生命,進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

然而,很多人在工作中卻不珍惜崗位,總是心浮氣躁,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沒有立足本職埋頭苦幹,當然他們也不會有建功立業的成就感。這種人一見到別人做出了成績,就會因羨慕而嫉妒,進而大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牢騷,似乎自己沒有成就,不是因為工作不努力,而是崗位不合適。但是,一旦領導將他們放到某個重要崗位上,他們又會因沾沾自喜而樂以忘憂,以致成天在“一杯茶水一包煙,一張報紙看半天”中消磨時光。至於人生的理想、奮鬥的激情、進取的潛能、創造的才智,統統都在這種舒適安逸中慢慢泯滅殆盡,到頭來,難免平平庸庸、無所作為。

可見,不珍惜崗位,實際上就是苟且偷安,敷衍人生,最終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

有人或許會說: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人的積極性,而平凡的崗位很難讓人產生敬業之情,不值得珍惜。但道理並非如此。就一個城市而言,沒有人當市長是不行的;同樣,沒有人做清潔工也是不行的。想當市長的人很多,想當清潔工的人肯定不多。可是,市長隻需要一個,清潔工卻需要幾千人,甚至幾萬人。即使這樣,如果清潔工不認真工作,不珍惜自己的工作,他同樣也會失去這一份工作。因為,你不珍惜你的崗位,自然就會有人來替代你。

螞蟻的敬業精神一向為人們所嘖嘖稱讚。

珍惜崗位,更多的是表現了一種敬業精神。一千多年前的諸葛亮就曾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名垂千古。

珍惜自己的工作是一條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隻有像那些小小螞蟻踏踏實實,充分用好自己在崗位上的每一天,刻苦鑽研,奮發圖強,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

堅持不懈地完成任務

螞蟻們每天麵臨的環境都可能是不同的,更是充滿危機和挑戰的,大自然就是這樣的考驗著每一個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種群。沒有一點特殊的本領,沒有一點付出的精神,沒有堅韌不拔、執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又怎麼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又怎麼能夠繁榮昌盛,發展壯大呢?

也正是螞蟻們的堅忍不拔和持之以恒,螞蟻們才能夠不斷的克服各種困難和發展壯大。

螞蟻們懂得隻有前仆後繼,全力以赴,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這些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學習的嗎?

《把信送給加西亞》是一本講述如何堅持不懈的書,講述的是羅文中尉是如何把信送給加西亞將軍的故事。這個送信的傳奇故事已在全世界廣為流傳100多年,《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也暢銷不衰,風靡世界,這主要是它倡導了對工作的勤勉敬業精神。故事中的羅文,是美國陸軍的一名年輕中尉,在美西戰爭期間,孤身一人,在沒有任何護衛的情況下,冒著生命的危險,曆經艱難險阻,終於將總統的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一個掌握著決定性力量的人,出色地完成了這次重要任務,毫無疑問,羅文取得的成功並不是他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於他優良的道德品質,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這就是忠誠和主動性,就是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服從和榮譽的精神。正如中國有句古話:“君子以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做人,做事首先要有好的品行做基礎,另外的啟示就是做什麼事要堅持,不要總想做這件事會給自己有什麼好處,會得到多少花環,榮光。重要的是無條件地主動完成任務本身。如果羅文總想完成送信後自己會成為英雄的話,可能就完不成任務了。書中羅文中尉是在孤身一人,不知道加西亞將軍具體在哪,長什麼樣,又沒有任何護衛的情況下,從美國出發秘密登陸當時尚被西班牙軍隊控製的古巴島,最後成功地把信交到了加西亞將軍手中並帶回了非常寶貴的資料。整個送信過程充滿了艱辛和危險,但在羅文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務的心中,卻有著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試想,如果羅文抱怨工作難度大,沒有敬業精神,他就不會積極主動去把信送給加西亞。

狄裏斯生於公元382年,在西歐被稱為“曆史性的雄辯家”。據說,他的聲音很低,而呼吸很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

不過,他的知識非常淵博,因此他的想法也相當深奧,很擅長分析事理,幾乎無人能與其匹敵。

當時,在狄裏斯的祖國首都雅典,有很嚴重的政治紛爭,因此,能言善辯的人格外受到重視。一向能先提出時代潮流和趨勢的狄裏斯,認為自己缺乏說話技巧是很不適宜的。於是他作了一番充分的考慮,並且準備好演講的內容,從容走上了演講台。但是,很不幸的,他遭遇了失敗。

原因就在於他那發出的低音和肺活量的不足,口齒的不清,以至於別人無法聽清楚他所說的話。但是,狄裏斯並不灰心,他反而比過去更努力,訓練自己的膽量和意誌力。

他每天都跑到海邊去,對著浪花拍打的岩石大聲喊叫,回家以後,又對著鏡子,照自己說話的嘴型,作發音練習,一直堅持不懈。狄裏斯就是這樣努力了好幾年,直到他27歲時,終於再度走上台向眾人演說。

辛苦的努力總算有了成果。他這次盛大的演講,得到了許多的喝彩與掌聲,而狄裏斯的名氣,也就這樣打響了。

誰都想得到別人的喝彩與掌聲,誰都想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功,但這得之不易,需要付出努力,而且要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惟有如此,我們才能超越別人,超越自己。

人們常說,行動是最美的誓言。但行動往往需要一種內在的動力來支撐,這種內在的動力就是信心。麵對困難,隻要我們能夠樹立堅定的信心,再配合以積極的行動,心中的夢想就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