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永不放棄是螞蟻的精神力量(2 / 3)

學會放棄吧!就像用手捧沙一樣,抓得越緊,越不想失去,反而得到越少。

有舍就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鋪路石

螞蟻們遇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常常是家常便飯,失敗往往成功的先奏,而成功的背後更是無數的汗水和付出。

螞蟻們每天可能會找尋無數次,卻無功而返,但是麵臨這樣的困境,螞蟻們的選擇卻隻是不斷的努力和不斷的尋找。無數的失望和付出,換來了豐厚的回報,螞蟻們們勇敢的戰鬥,則換來了家族的強大,換來了種族的繁衍。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麵對失敗。學習螞蟻的精神,就要學習他們不氣餒的精神,在無數次的追尋中,到達成功的彼岸,這就是我們的選擇。

生活的道路布滿荊棘,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一定會有挫折和傷痛。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原屬於荷蘭福勒船舶公司,它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遭遇過138次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

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曆和在保險費方麵可以帶來可觀收益的考慮,最後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外殼凹凸不平、船體微微變形的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裏。

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並非勞埃德公司,而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他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是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那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那些人有的被騙,有的被罰,他們或血本無歸或傾家蕩產,也有的因打輸了官司而落得債務纏身。

當他在國家船舶博物館看到這艘船時,忽然有二種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參觀這條船呢?於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曆史資料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裏,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據英國《泰晤士報》說,截止到1987年,已有1230萬人次參觀過這艘船,僅參觀者的留言就有170多本。

這艘船身上的累累創痕向人們昭示了這樣一條真理: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光明的未來總是建立在淡忘的基礎上,隻有擺脫過去的失敗和痛楚,才能繼續走好。

該亞·博通早年埋頭於發明創造,他先是發明了脫水肉餅幹,但卻未給他帶來多少好處,相反,卻使他在經濟上陷入窘境。有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又經過兩年反反複複的試驗,他終於又製成了一種新產品——煉乳,並決定把它推向市場。博通的第一步是要尋找專利保護。

博通發明的煉乳,是一種純淨、新鮮的牛奶,牛奶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低溫中利用真空被抽掉。但是,博通為他的製造方式尋求專利權時,得到的答複是產品缺乏新意,並且,專利局官員告訴他,在已批準的專利申請存檔中已經有數十種“脫水乳”的專利權,其中包括一種“以任何已知方法脫水”。博通並不甘心,又一次提出申請。但他的第二次申請又再度被駁回,因為專利官員判定“真空脫水”並非是必要的過程,博通隻是被認為製作態度比較謹慎而已。第三次申請仍被拒絕,理由是博通未能證明“從母牛身上擠出的新鮮牛奶在露天地方脫水”與其他的製作方式的目的不一致。

雖然三次申請,三次被駁回,但這並未把博通擊倒。他對專利權仍然窮追不舍,因為他堅信他的創造。他的第四次申請終於被批準了。

然而,雖然有了專利權,推銷新產品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博通的工廠是由一家車店改造的,租金便宜,剛開業時,博通每天花費18個小時在廠裏指導煉乳的生產方法,監督生產程序,檢查衛生清潔情況。由於附近有純正、營養豐富的牛奶供應,因而煉乳的成本較低。

於是,博通小心地挑選一位社區領袖做他的第一位顧客,因為這位社區領袖對煉乳的意見會有助於鞏固新公司及其新產品在該地區的地位,而且這位社區領袖對產品也表示了讚賞。但是,當時當地的顧客習慣的是把摻有水分的牛奶放入一些發酵品,進行蒸餾,他們隻覺得煉乳稀奇古怪,對它有疑心,所以,很少有人問津。出師屢屢不利,甚至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博通的兩位合夥人都失去了信心,第一家煉乳廠被迫關閉了。

在失敗麵前,該亞·博通破釜沉舟,又建起了新廠,也許是他的努力感動了上帝,他的第二次嚐試終於獲得了成功。他的公司在他逝世時,已成為美國具有領導地位的煉乳公司。博通的創業奮鬥奠定了現代牛奶工業生產的基石。

在博通的墓碑上,有這樣一段墓誌銘:“我嚐試過,但失敗了。我一再嚐試,終於成功。”這正是對他一生的總結,這對每個渴望成功的人也是一種激勵。

失敗決不是致命的,除非你認輸。失敗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敗中垂頭喪氣。每一個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經曆了一個個的失敗而走向成功的。因此,要想成功,就不應該懼怕失敗,因為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鋪路石。

滿懷熱忱地麵對工作

小小的螞蟻,內心卻有著火熱的心,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休息,更不懂得如何偷懶。螞蟻們的身體內如何能蘊藏這麼多的能量,更不用說它們對待自己家庭和工作的忠誠態度了。工作是螞蟻王國發展壯大的基石,也是螞蟻們終生從事的事業。螞蟻們每日匆匆而來,又是匆匆而去,四處奔波,為了整個家族的命運。

雖然外麵的世界是異樣的精彩,螞蟻們哪有什麼閑情逸致去欣賞,更不用說有片刻閑暇。工作是螞蟻們最重要的選擇,也是螞蟻們一生追求的事情。

今天,美國有三萬所學校,教你做一切事情,從修指甲、操作重機械到切除扁桃腺或卷發,然而沒有一所學校,可以教你如何比平常人更好,除非你具有正確的心理態度。當人負起一項責任時,態度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簡言之,你的態度比你的適應性或才能更重要。

縱然有壓倒性的事實可以說明正確的心理態度之重要,但從幼兒園到研究所整個教育體係,幾乎都疏忽了或未察覺到這個重要的因素。百分之九十的教育是在於獲得事實與數字、僅有之十集中在“感覺”與態度,而這百分之十還有點估計過高,因為這大部分集中在運動及相關的活動上。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這一劃時代的重大的發現,是我們可從改變態度來改變生活。

態度包括許多方麵,其中之一和樂觀有關。悲觀者說:“當我看見它時我相信它。”樂觀者說:“當我相信它時我看見它。”樂觀者看到半杯水說它是半滿。悲觀者看到同樣的半杯水說它是半空。理由很簡單。樂觀者把水加進玻璃杯。悲觀者從玻璃杯取出水。那些僅取之於社會而不獻於社會的人是悲觀與宿命論者,那些努力而確實有貢獻的人是樂觀與自信的。因為他在解決問題。在生活中成功與失敗通常僅僅是一念之差。例如,最偉大的賽馬能在不到一小時中贏得百萬美元。這匹馬至少值百萬美元。你可能用百萬美元買一百匹一萬美元的賽馬。這個數學問題很明顯。百萬美元的馬比一萬美元的馬快一百倍,對或錯呢?錯了。它隻能快兩倍。對或錯?又錯了。它僅能快百分之二十五或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一嗎?都錯了。百萬美元的馬究竟比一萬美元的馬快多少呢?幾年前在阿靈頓的賽馬中,第一跟第二的差異是十萬美元。阿靈頓賽馬的距離是八分之一英裏,亦即71280英寸,第一跟第二之間的差異隻有一英寸,這一英寸即價值十萬美元。

一九七四年肯塔基大賽馬中獲勝的騎師得到二萬七千美元。兩秒鍾後第四名到達終點,他卻僅得到三十美元。不管這是否公平,這都是遊戲。我們無法改變遊戲的,能做的就是學好規則,盡最大的努力玩好遊戲。

態度真是產生極大差異的“小”事情。

常常會因為芝麻小的事情而造成了樂觀或悲觀、成功或失敗、勝利或挫折。

積極的態度有積極的結果,這是因為態度有感染力。這種態度之一就是熱心。愛伯特呼巴德曾說:“沒有一件偉大的事情不是由熱心所促成的。”好的傳教士與偉大的傳教士、好的母親與偉大的母親、好的演說家與偉大的演說好的推銷員與偉大的推銷員之間的差別,時常就在於熱心。

隻有所有的員工對企業忠誠,才能發揮出團隊力量,才能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推動企業走向成功。同樣,一個職員,也隻有具備了忠誠的品質,他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如果你能忠誠地對待工作,就能贏得老板的信賴,從而給你以晉升的機會,並委以重任,在這樣一步一步前進的過程中,你就不知不覺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爭取到成功的砝碼。

挫折,邁向成功的階梯

麵對挫折,螞蟻們沒有選擇逃避,它們還是一如既往,心平如水的生活。它們知道逃避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逃避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逃避隻會讓生活變得更加沮喪,失去努力的動力和方向。

麵對挫折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倒它。讓它永遠在我們的腳下,挫折是對我們意誌的一種考驗,是我們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也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基石。

查德威爾是第一個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當她成為第一個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人以後,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仍不滿意,決定從卡塔林那島遊到加利福尼亞去。

查德威爾從卡塔林那島遊到加利福尼亞時,正是秋冬時節,下水沒有多長時間,刺骨的海水就把她凍得嘴唇發紫。當她堅持了16個小時以後,感覺到自己已經沒有力氣了,四肢似乎有千斤重。但是她仍然沒有放棄,又過去了半個小時,查德威爾抬頭看著前方霧氣朦朧的海麵,她打算放棄了,因為到現在連對岸的海岸線都看不到。

查德威爾請求同伴把她拉上小艇。

“不,查德威爾,你應該相信自己,隻有不到一公裏就成功了,一定要堅持住啊!”同伴們對她說。可是她已經控製不住自己了。她堅決地對同伴們說道:“真的不行,如果隻有一公裏,我怎麼會看不到海岸線呢?拉我上去吧!”最終她被同伴們拉上了小艇。不到一個小時,她們一行人到了海岸上,當時的查德威爾很後悔,她在心裏問自己,我為什麼不聽從別人的話再堅持一個小時呢?如果我堅持一下就不會失敗了。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一個道理呢?成功與失敗往往隻有一線之差,前麵的大部分困難已經讓我們精疲力竭,在這個時候,就算一個小小的障礙就有可能讓我們前功盡棄,如果我們想取得勝利,隻有咬緊牙關堅持下去,這樣勝利才會隨之而來。

有這樣一段話:“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總會得到你想要的。”是啊,當你對一件事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時,你就會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沒有任何權利去嘲笑那些不斷前進的人,因為他們不斷前進,永不放棄,堅持不懈地奮鬥,所以他們獲取了成功。然而,那些麵對任何一個困難或者挫折就輕言放棄的人,永遠也到不了終點。

回顧曆史,為什麼會有雷斯與貝爾爭奪電話發明權的案子呢?曾經宣布自己發明了電話的雷斯最終敗給了貝爾,這是法院的最終判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雷斯之所以失敗,僅僅是因為他比貝爾少轉動了一個螺釘的四分之一圈,使間隔電流轉為等幅電流。這正是雷斯沒有堅持下去的原因,所以,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

當然了,要做一個永不言棄的人,就必須從小處入手,小處著眼。

加強自身的修養,鍛煉自己多方麵的能力,還需要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你做的是一件自己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那麼永不放棄的奮鬥非但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還會讓自己陷入迷茫的困境中。

有一位成功學者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意誌力的強弱。意誌堅定的人,他會想盡辦法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排除層層障礙,最終走向成功。意誌薄弱的人,當他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隻想著退縮,最終歸於失敗。”是啊,意誌力堅定的人,他們都是永不放棄者,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成功的曆程。

就像這名醫學專家一樣,他努力試著發明一種新的藥品,可是經過多次的失敗,他對這項計劃失去了全部的耐心與信心,就在離成功一步之遙的地方,他放棄了自己努力幾年的成果。當另一位醫學專家用他所研究的資料發明了藥品之後,他才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再試驗一次呢?原來另一位醫學專家隻是比放棄的那位多做了一次試驗,多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如果讓自己擁有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那麼,你最終就會取得不同凡響的業績。這樣的人足以獲得大家的欽佩和敬仰,因為他們竭盡全力、堅持不懈地為自己的事業而奮鬥。即使他們會因為某種原因而沒有走到事業的最前方,他們也在永不放棄和堅持不懈的奮鬥中成就了自己的人生,鑄就了輝煌。

正如這段話所說:“我們在麵對任何困難與挫折時一定要堅持下去,以永不放棄的心態去打敗那些困難與挫折,隻有如此,才能到達成功的巔峰。”

成功的職業人士都是以極大的忍耐力和意誌忍受著困苦,在艱辛中一點點地向前邁進,跌倒了再爬起來,終於達到成功的頂峰。

意誌的剛柔相濟、頑強,是一個成功者意誌良好的表現,在麵臨困難和失敗時,隻有具有頑強的鬥誌,持久的耐力,在碰到機遇時,才能做出果斷的決策,選擇執行的合適方法,才能於事業有利,也才能算得上意誌堅強。若缺少了其中一個方麵的因素,在意誌和品格上都不算完整,稱不上是具有良好健康的意誌素質。所以,作為一個成功者來說,一定要意誌堅韌,在果斷性、忍耐性和頑強性上磨煉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與困難抗爭,在逆境中前行

麵對困難,螞蟻們選擇勇敢麵對,即便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即便前麵是刀山火海,它們也一無反顧的投身。我常常見螞蟻們集體與身量、體重大自己幾倍的強敵較量而英勇奮戰。在他們麵前,這些困難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困難就像紙老虎,如果你害怕它,畏縮不前,不敢正視,那麼它就會吃掉你;但是,如果你毫不畏懼,敢於正視,它就會落荒而逃。

不管什麼樣的打擊和失敗降臨,一個真正堅強的人都能夠從容應對,做到臨危不亂。當暴風雨來臨,軟弱的人屈服了,而真正堅強的人鎮定自若,胸有成竹。

麵對困難的態度十分重要。當你足夠強大,困難和障礙就微不足道;如果你很弱小,障礙和困難就顯得難以克服。對於懦弱和猶豫的人來說,困難是可怕的,你越猶豫,困難就越發可怕,越發不可逾越;但當你無所畏懼時,困難將會消失。

向困難屈服的人必定一事無成。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一個人的成就與他戰勝困難的能力成正比。他戰勝困難越多,取得成就越大。

人的一生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波折。順境也罷、逆境也罷,隻是每個人麵對困難,所持有的態度和心理承受力不同而已。

挫折的大小沒有什麼界定,這取決於你的心理。假如你把自己遇到的困難無限地放大,那它就可能成為你人生中難以逾越的障礙;把它看小,你就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去克服和承受它。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輛長遠行的汽車,長途跋涉中難免會遇到坎坷的道路。或坎坷、或平坦、或崎嶇、或故障,隻要駕駛員堅忍不拔、永不放棄,就一定能到達理想中的目的地。

“順境”“逆境”就像一對雙胞胎,會時刻出現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有的人覺得自己特別不幸,那是他老是盯著自己的挫折;有的人總是樂嗬嗬的,覺得自己特別幸運,那是他總在享受自己的快樂。

“每天做點困難的事”,以此鍛煉自己的毅力,這是成功的關鍵。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靠訓練來勝任,有些工作要靠天賦,如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員等,但沒有一項成就不需要經過堅持不懈地苦練。

“堅持下去”,是許多懂得享受工作快樂的人所秉持的原則。特別是當困難出現的時候,與其把時間、精力用來逃避、用來收拾殘局、用來為自己的失敗辯解、開脫,不如用來克服困難,讓自己成功、讓自己勝利。

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成功者與失敗者沒有多大的區別,隻不過是失敗者走了99步,而成功者走了100步。失敗者跌下去的次數比成功者多一次,成功者站起來的次數比失敗者多一次。當你走了1000步時,也有可能遭到失敗,因為成功往往躲在拐角彎的後麵,除非你能夠看得出來,找得到,否則你永遠不可能成功。

我們往往對事物過早做出失敗的結論,當遇到困難時就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懷疑,甚至半途而廢,那前麵的努力就白費了。惟有經得起風雨及種種考驗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此,不到最後關頭就絕不言放棄,永遠相信:成功者不放棄,放棄者不成功!

在馬德裏的監獄裏,塞萬提斯寫出了《唐·吉珂德》,那時他窮困潦倒,連稿紙也買不起。有人勸一位富裕的西班牙人資助他,那位富翁卻說:“上帝禁止我去接濟他的生活,惟有他的貧窮才能使世界富有。”

元朝皇帝帖木兒的經曆也證明了這一點。他被敵人緊迫不舍,不得不躲進了一間坍塌的破屋。就在他陷入困惑與沉思時,他看見一隻螞蟻吃力地背負著一粒玉米向前爬行。螞蟻重複了69次,每一次都是在一個凸起的地方連同玉米一起摔下來,他總是翻不過這個坎。哦,瞧!到了第70次,它終於成功了!這隻螞蟻的行為極大地鼓舞了這位彷徨的英雄,使他開始對未來的勝利充滿希望。

無論是成就輝煌的CE0還是普通平凡的員工,都必須堅持不懈,大膽地采取行動,堅決動手執行工作目標。作家馬克·吐溫調侃地說:“每一個人的一生中,幸運女神都來敲過門。可是許多人竟然跑到鄰居家裏沒有聽見。”在人生的旅途中,期待著意外的好運,猶如守株待兔,是一個沒有保障的嚐試,還是從努力工作中得到人生價值來得實際一些。雖然我們不可能成為達爾文。史密斯那樣的商業奇才,但是堅韌和堅決行動可以使我們的工作變得輕鬆,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