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螞蟻能夠準確尋找歸途,這個問題像謎團一樣,長久吸引著動物學家的興趣。在探索過程中,研究者也找到了螞蟻用來辨別方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比方說,發揮超常的記憶力,利用氣味信息等。
研究結果顯示,當螞蟻外出覓食或在回家的途中,一般情況下它們都會釋放特殊的信息素氣味來標示行進的軌跡——當行進路線出現一定角度的轉彎,它們便會釋放這種微量的特殊氣味作為路口路標,同時標示出來的路口角度還會暗示是否有食物源存在,或僅僅就是一條普通的岔路口。
“羅馬人說,條條大道通羅馬。而對螞蟻來說,則是條條道路通往蟻巢。”弗朗西斯·拉特尼克斯教授說。
螞蟻從沒有虛言,它們隻懂得盡心竭力,從不弄虛作假,隻懂得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也就是這樣,螞蟻王國的事業才蒸蒸日上。
我們不管在什麼時候見到的螞蟻都是在辛勤努力,而從沒有見過什麼螞蟻們偷奸耍滑的場景。
相比起來,有些人就做得很差了。例如,有的人剛進入一家單位,還沒有做出什麼業績,就提出很多不切合實際的待遇方麵的要求。
我們工作的目的不能隻是為了升職與加薪,盡管一個人能力越高,受重視程度越高,他在公司的地位就越高,拿到的薪水自然也越高。但是,也不能僅僅把升職與加薪作為自我實現的一種證明。
對於任何事物,不是我們想到就能得到。在想到和得到之間,我們還要做到。那麼,在你想得到更好的待遇和報酬之前,你是否應該先問問自己:我憑什麼要求這些?
一位計算機博士畢業後找工作,他自以為才華橫溢,所以,最初謀職的目標都是一些高職位,應聘了好多單位,一直都沒有如願。後來,他認識到,自己應該務實一些,於是,就以自己的本科文憑應聘到一家公司任程序輸入員。雖說這個職位對於一名計算機博士來講,簡直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但他還是幹得一絲不苟。
沒過多久,老板就發現這個員工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因為他能看出程序中別人不易察覺的錯誤。這時候,他亮出了碩士證,老板隨即給他調換了更高一級的職位。
又工作了一段時間,老板還是覺得他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幾乎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題。在老板的一再盤問下,他才說出了自己是計算機博士的真相。這次,沒有等他出示自己的博士證,第二天一上班,老板就宣布了他的新職位——公司副總裁。
一個人做工作時通常都要從最底層幹起,而且每個人都要對工作保持足夠的耐心。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首先積累自己的實力,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才能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標。隻有將這些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專注、更正確、更完美,才有可能在未來走上重要的工作崗位。也隻有經曆過基礎崗位的鍛煉,才能勝任更高職位的考驗。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個“從洗碗的孩子到全球麥當勞總裁”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每個人可能多少會有所啟發。
麥當勞是譽滿全球的快餐店,麥當勞的成功,與其正確的用人觀念是分不開的。麥當勞要求所有的員工從零開始,從炸薯條、做漢堡包、收款、烤生排等等這些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另外,還要做清潔工作,以及服務顧客,這些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積累管理經驗。麥當勞不要求員工長得是否漂亮,隻要求他工作勤奮負責、待人熱情,讓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1976年,15歲的貝爾家境貧困,於是,就到麥當勞做了一名臨時工。貝爾的第一份工作是打掃廁所,雖說這活兒又髒又累,他卻幹得踏踏實實。貝爾常常是掃完廁所,接著就擦地板;地板幹淨了,又去幫著翻翻烘烤中的漢堡包。他的工作很快得到了店長的賞識。
後來,他參加了麥當勞的員工職業培訓,並且不斷被選派到外地學習。經過幾年的鍛煉,他全麵掌握了麥當勞的生產、服務、管理等一係列工作。
19歲那年,貝爾被任命為澳大利亞最年輕的麥當勞店麵經理。店麵經理的職位給貝爾提供了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他的不斷努力,1980年,他被派駐歐洲,主管那裏的業務,並積累了不少經驗。
從此,他成了麥當勞的一顆新星,被調到麥當勞美國總部,並先後擔任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總裁、歐洲地區總裁及麥當勞芝加哥總部負責人。2004年,貝爾被任命為麥當勞(全球)董事長兼執行官,成為第一位非美國人的麥當勞公司掌門人,而且也是麥當勞最年輕的CEO(首席執行官)。
平步青雲的貝爾無論在澳大利亞,還是在歐亞或美國,都用心研究業務和顧客消費規律。他深知,中午和傍晚馬路上車最多的時候,便是顧客最需要麥當勞的時候。每到這時,他都要和員工們一道親自站台服務,接待顧客。有人說,貝爾是近年來餐飲業中惟一親自站櫃台的董事長。
大多數企業家通常都是從最基層做起的,都有過一番吃苦、受累的磨難曆程。這樣,在他們成為主管後,就會知道基層的重要,懂得基層需要做什麼和怎樣做,更懂得怎樣去管理基層工作。
作為一名員工,應該少說空話、廢話,多幹實事,多做一些實際的工作。無論你有多麼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無論你有多麼成熟的計劃和方案,隻有落到實處,才是最基本的。隻有像螞蟻一樣全心全意,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把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落實了,工作才會有結果。
老板提拔的都是那些做得更多更好的員工
螞蟻們的辛勤勞動沒有白費,而它們從不見為自己所做的工作叫苦連天。每天都在不知疲倦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在一些公司中,有些員工看來,做工作、謀職業隻不過是為了糊口、混日子,工作上稍微有一點困難,他們腦海中馬上就會浮現出許多借口。
有一則真實的故事證明螞蟻奉獻精神。在森林中的一群螞蟻,麵臨熊熊烈火的危險,單個單個地衝去火海顯然不可能,於是,這群螞蟻一層一層的抱成團、滾成球,終於闖出了火海,處在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犧牲換得多數同伴的生存。公司最需要的就是奉獻精神,他們就是看中了這種精神,培育著這種精神,衝破驚濤駭浪、戰勝艱難險阻,贏來燦爛的今天和明天。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一句話:“離微軟倒閉永遠隻有100天!”微軟公司這個名字代表的就是實力,可是,這樣一個很有實力的企業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憂患意識呢?這是提醒微軟員工要以憂患意識警醒自己不斷提高、不斷進步,如果不這麼做,那麼等待你的將是明天的失業。
身在職場,我們必須對生存環境保持清醒的認識,要時刻告訴自己:
如果現在我不努力工作,那麼明天我就有可能失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就是告訴與員工對工作要有憂患意識。如果今天你不努力工作,沒有工作的危機感,那麼你就可能被淘汰,接著再去努力找新的工作。將來,為了讓工作順利,不至於失業,你就要時刻為自己施加壓力,以壓力督促自己不停的向優秀靠近,使自己不至於落後。壓力就是動力,它能使你保持激情,努力做到更好。
有一古語這樣說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就是說人要有憂患意識,具有憂患意識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沒有憂患意識的人則會在安樂的環境中走向滅亡。也告訴我們,不論我們多有才能,多麼年輕,隻有每天提醒自己:我還要再努力、再努力。隻有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也才能更舒適地生活下去。
一個安逸舒適的環境不僅會削減人的意誌力,還可以讓人失去奮鬥的動力和憂患的意識。當一個人長期處於舒適安逸的環境時,就有可能忽略一些極微小但會造成巨大後果的事情,直至分崩離析。解決這種困境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提醒自己每天都再努力一點兒。
時時刻刻都要讓自己保持努力的精神,是一個人立足職場的根本法寶。不管何時何地,讓自己走在最前端永遠不會錯,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隻有讓自己時刻保持第一,才能永不落伍,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危險。
每天多做一點點,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改變自己——一件事情會影響一個的命運,幾件事情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隻要你每天多做一點點,每一天都是一個階梯,都是新的一步——向著既定的目標。換句話說,隻有不斷地追求才有不斷地進步。隻有不斷地行動,才有不斷的成就。每天多做一點點,日積月累,作為普通員工的你也會達上成功的階梯,摘取滿意的成果。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的員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憐的一種人,就是那些一心隻想獲得薪水,而在工作中的其他方麵一無所知的人。”
不可否認,工作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需要借助這個平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工作,我們不僅能賺到養家糊口的薪水,還能得到鍛煉自己各方麵能力的機會。如果沒有工作,我們將隻能遊離於社會之外,事業、前途也將無從談起。因此,我們的確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
成功的人永遠比一般人做得更多更徹底。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替汽車製造商杜蘭特工作時,隻是擔任很低微的職務。但他現在已是杜蘭特先生的左右手,而且是杜蘭特手下一家汽車經銷公司的總裁。他之所以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升到這麼高的職位,也正是因為他提供了遠遠超出他所獲得的報酬更多以及更好的服務。
當他剛去杜蘭特先生公司上班時,他很快注意到,當所有的人每天下班回家後,杜蘭特先生仍然留在辦公室內呆到很晚。因此,他每天在下班後也繼續留在辦公室看資料。沒有人請他留下來,但他認為,應該留下來,以便為杜蘭特先生隨時提供協助。
從那以後,杜蘭特在需要人幫忙時,總是發現道尼斯就在他身旁。於是,他養成隨時隨地招呼道尼斯的習慣;因為道尼斯自動地留在辦公室,使他隨時可以找到他。道尼斯這樣做,獲得了報酬嗎?當然,他獲得了一個最好的機會,獲得了某個人的信賴,而這個人就是公司的老板,有提升他的絕對權力。
海倫是某數據公司職員,對海倫一生影響深遠的一次職務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個星期六的下午,與海倫同在一層樓辦公的一位律師走進來問她,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手頭有些工作必須當天完成。
海倫告訴他,公司所有的速記員都去觀看球賽了,如果晚來5分鍾,自己也會走。但海倫同時表示自己願意留下來幫助他,因為“球賽隨時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須當天完成。”
做完工作後,律師問海倫應該付多少錢。海倫開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約1000美元吧。如果是別人的工作,我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律師笑了笑,向海倫表示謝意。
海倫的回答不過是一個玩笑,並沒有想真正得到1000美元。但出乎意料,那位律師竟然真的這樣做了。
6個月後,在海倫已將此事忘到九霄雲外時,律師找到了海倫,交給她1000美元,並且邀請海倫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她原來的薪水高出1000多美元。海倫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一點分外的事情,最初的動機不過是出於樂於助人的願望,而不是金錢上的考慮。海倫並沒有責任放棄自己的休息日去幫助他人,但那是她的一種特權,一種有益的特權,它不僅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一項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
作為一名員工,不應該抱有“我必須為老板做什麼?”的想法,而應該多想想“我能為老板做些什麼?”無論你在哪裏,做什麼事情,都要始終保持熱情,比別人做得更多更好。
宇宙中有一種偉大的定律叫付出定律
像螞蟻一樣勤勞並兢兢業業地工作,你就會因此擁有輝煌而充實的幸福生活。這是從螞蟻身上得出的最好的忠告!
如果說一個員工智力平庸,能力一般,若像螞蟻那麼勤奮可以彌補全部的不足。如果目標明確,方法得當,像螞蟻那麼勤奮,就會讓你碩果累累。沒有勤奮工作,你終將一無所獲。
人們有一種錯誤的觀點,以為天才不需要勤奮與苦幹,這種思想斷送了不少員工的大好前途。
有些年輕人以為,天才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於是,隻要自己也是天才的話,不費吹灰之力就會成為偉人。他們認為,天才不需要刻苦學習,在不經意中,就能取得巨大成績;或者為生活所迫,偶爾拿起筆來揮舞一番,隻要生活境況稍一改善,就重新貪圖享樂起來;或者作息毫無規律,要麼到處遊蕩,要麼在火爐邊胡思亂想。他們甚至認為,天才生來就對規則和體製深惡痛絕,反對束縛,要求“瀟灑自如”,對糾纏細節、辛勤勞動不屑一顧。隻要輕鬆一躍一成功就唾手可得。
根據英國畫家雷諾茲的理解:“天才除了全身心地專注於自己的目標,進行忘我的工作以外,與常人無異。”
一位法國作家寫道:“我見過米開朗基羅,他60歲的時候身體已不是那麼強壯了,但他仍然在大理石上飛快地揮舞刻刀,弄得石頭的碎屑四處飛濺,他一刻鍾幹的活比三個棒小夥一小時幹的都多。沒有親眼見過的人簡直難以置信,他工作起來真是精力充沛、生龍活虎,讓人擔心他會把石頭劈碎,他的每一刀都會劈下三四指厚的碎片。”很多人知道,做雕刻工作就怕分寸把握不好,有時多削一根頭發的厚度都不行,在一般人眼裏,米開朗基羅的做法可真夠懸的,他手裏是一塊石頭,又不是可以修修補補的泥巴或石膏。
而米開朗基羅這樣評價同時代的天才拉斐爾:“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的成就更多得益於他的勤奮而不是他的天才。”當有人問拉斐爾怎麼能創造出這麼多奇跡般的作品時,拉斐爾回答說:“我很小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從不忽視任何事情。”這位藝術家去世的時候,整個羅馬都為之悲痛,羅馬教皇利奧十世痛哭流涕。拉斐爾終年38歲,留下287幅繪畫作品、500多張素描,每一幅都價值連城。對那些懶惰散漫、遊手好閑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多好的榜樣啊!
普通人隻有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像斯圖爾特和沃納梅克那樣積累起驚人的財富,隻有像他們那樣持之以恒,才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即使已經頗有成就時他們也從不會滿足,不會因此裹足不前。
你千萬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賦。如果你有著很高的才華,勤奮會讓它綻放無限光彩。如果說你智力平庸,能力一般,勤奮可以彌補全部的不足。如果目標明確,方法得當,勤奮會讓你碩果累累。沒有勤奮工作,你終將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