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發現,在人類已經了解的昆蟲種類中,螞蟻雖然弱小,但在地球上分布最廣,並且在數量上超過地球上任何種類的生物。螞蟻在1億年前就開始生活,與恐龍同屬一個時代;在8000萬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社會,而我們人類僅有5000年的文明史。誰也沒想到,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而小得可憐的螞蟻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螞蟻占據著地球上1%的生物量和1/3的動物量,所有螞蟻的重量與所有人的重量大致相等。螞蟻還是舉世公認的“大力士”,它能舉起300倍於自己體重的物體。螞蟻是最有組織性、紀律性的物種,它們有組織、有種族,甚至有“國家”。
長久以來,勤勞而又守紀的螞蟻一直是意識和教育上的一個榜樣,螞蟻被視為各種寓言的源泉。它們給人以勤勞、互相依賴、利他、謙卑、儉樸、耐心等種種教誨,在整個社會道德領域中指導著我們的言行。
佛教把螞蟻奉為不畏艱辛、堅韌不拔的榜樣;在猶太教法典中,螞蟻是真誠的化身;在高盧克爾特人的傳說中,螞蟻是個執著而不知疲倦的仆人;在拉豐丹寓言中,螞蟻以先見之明而著稱;在印度,螞蟻的群體生活方式被奉為楷模,以勸勉人人甘當人類巨鏈上微不足道的一環,以求得世間的和諧。
在市場經濟已經深入人心的今天,很多時候人們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凡事講究經濟利益,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總想占得別人的便宜,總想揩到集體的油水,而從不想到付出;在團隊中總是擺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或是以各種借口,推辭或拖延工作,哪怕是自己份內的工作,遇到困難就動輒發脾氣,怨天尤人、滿腹牢騷,工作敷衍,沒有一點責任感……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我們尤其需要螞蟻那種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需要像螞蟻一樣任勞任怨的辛勤勞作;需要像螞蟻那樣麵對災難時勇於犧牲奉獻的勇氣;需要像螞蟻一樣分工協作,高效完成任務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自我,達到事業成功的彼岸,企業和公司才能團結興旺、擴展基業、創造輝煌的業績。
對於螞蟻來說,每天不知疲倦地辛勤工作是一種天職,它們甚至不用去尋找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螞蟻給人的形象就是一個勤勞的工兵,它們忠誠敬業,終日在大地上奔走忙碌,好像總有做不完的事。太陽升起,螞蟻就開始一天的勞動,盡管腳步很小,但可以走遍全世界。炎炎烈日下,還是一如既往,忙忙碌碌,從不停息,因此,到了冰天雪地,才不會餓肚子。
所羅門的格言這樣讚揚螞蟻在這方麵表現的非凡勤勞:“你們這些懶漢,去看看螞蟻是怎麼個活法吧!”的確是這樣,我們所有的人都要去看看螞蟻是怎樣辛勤耕耘的。
像螞蟻一樣實幹
有人甚至會覺得像螞蟻一樣工作,沒有自我,在團隊中像一顆螺絲釘,又那麼微小而脆弱,多可悲啊。
果真如此嗎?顯然不是!
螞蟻和人類一樣都是社會化的動物,它們通過艱苦的集體化運作,建立起複雜的社會。這個社會是每一隻螞蟻辛勤勞動的結果,是螞蟻們按照社會分工努力的結果,幾乎可以說,沒有一隻隻螞蟻的辛勤勞動,地球上就很難有螞蟻這個種族存在。
人類要生存下去也有點類似螞蟻這個種類,社會中的每個人都需要工作,工作是個人與社會聯係的通道,是個人能力展現的平台。隻要你選擇了工作,你就要努力去做,就要像螞蟻一樣工作,就必須具備如下品質:
工作像螞蟻一樣勤奮,有韋編三絕、朝乾夕惕的狀態,學習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的精神,不懶不怠,孜孜不倦。
工作像螞蟻一樣踏實,誠實守信,虛懷若穀,上善若水,大度豁達,以不浮、不露、不躁為戒。
工作像螞蟻一樣執著,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信念如山,矢誌不渝。
工作像螞蟻一樣努力,心無旁騖,誌存高遠,殫精竭慮,不做挖坑的人,隻做挖井的人,不畏艱難、勇於進取。
一個人能夠做到實幹的話,那麼他的敬業精神就是非常好的了,我們通常講的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具體表現就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這裏麵更有一種使命感和道德責任感。
實幹精神是誠實苦幹的人麵對社會的一種內在驅動力。
當今社會實幹精神必不可缺,很多人在工作上敷衍塞責,不去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而隻做好表麵工作,試圖以此換來上級和領導的欣賞。這樣也許能夠一時得勢,但長久來看,實在是得不償失。任何一家想在競爭中獲勝的公司都會想方設法讓每個員工樹立實幹精神。沒有兢兢業業、實實在在幹活的員工就無法為顧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和高質量的產品。
在人的一生中,充滿著各種理想、願望和計劃,如果我們在抓住他們的時候就能馬上付諸行動,那真不知我們的事業是何等偉大。隻是,我們的許多計劃都淪為空談,許多理想都化為泡影。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會就像曇花一現,當我們沒有抓住的時候,就永遠錯過了,我們的人生是何等短暫,時間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人生的黃金年齡也不過有30年的時間,時間隻能隨著指尖一點一滴地溜走,永遠不會再回來,如果我們在這段時間內沒有作出任何對自己家庭和社會有價值的事情,那麼我們還不如流星,流星的生命雖然短暫,可卻在瞬間釋放生命的光輝。
盡管我們不能定義成功是什麼,但我們卻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來衡量,那就是您的身價,隻有您的身價隨著年齡的增長從鐵變為銅,由銅到銀,再由銀質變為金,您才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要想做到這些就從每天多賣一條褲子,每天麵對顧客時多一些微笑,每天多一份付出做起,隻有聚沙才能成塔。
踩著浮板過日子的人總會由落水的一天,奮力踢開腳下的浮板,義無反顧的踏上堅實的土地,隻有這樣,才能放出屬於你光彩。
朝著目標行動吧,不要左顧右盼、猶豫不決、拖延觀望;在行動中才能聚集力量增益智慧,因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都是那些勇於行動的人創造的,一個行動勝過一萬個思想。
我們總能遇到一些投機取巧、逃避責任之人,他們不僅缺乏一種神聖使命感,而且缺乏對實幹精神通俗意義的理解。實幹精神難能可貴,實幹不僅僅有益於公司、有益於老板,而且最終受益的是員工自己。
事業成敗又取決於個人的人格。一個勤奮敬業的人也許並不一定能博得老板的賞識,但至少可以贏得他人的尊重。那些投機倒把之人,即便利用某種卑鄙手段博得老板的一時信任,也會被旁人所輕視,無形之中阻礙了自己的成功,結果隻會自毀前程,得不償失。
不勞而獲非常具有誘惑力,然而真是這樣的話,不勞而獲者就會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他們將因此失去自身的名譽,誠實及敬業的品德可以說是人生最可寶貴的財富。
做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員工
螞蟻對待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盡職盡責。隻要有“任務”,它們就會竭盡全力去完成。我們要學習螞蟻的這種敬業精神,要做“螞蟻式”的員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螞蟻的奉獻精神。螞蟻都是“利他主義”者,隻要是集體利益的需要,它們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螞蟻群體獨一無二的最重要特性是有工蟻這個類型,它由為後蟻的需要提供便利的雌蟻組成,為了撫育兄弟姐妹,它們願意放棄自己的生育權。
天性導致它們不僅放棄生育自己的子代,而且還為了群體的利益甘願拿自己的性命冒險。就在其離巢外出覓食時,它們選擇了危險而不是安全。研究人員發現,當美國西部一種切葉蟻,它在覓食時,由於必須與鄰近群體搏鬥,它們麵臨著每小時6%的死亡率。還有一些工蟻死於食肉動物的攻擊或者迷路。這種傷亡率很高,但不是惟一的厄運。瑞士昆蟲學家保羅·施密德·亨佩爾和呂迪格·魏納發現,在任何給定的時間,約有15%的工蟻忙於漫長而危險的離巢巡遊,期間它們被蜘蛛和食蟲虻大量地捕食。而就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裏,它竟設法采集到了相當於其自身體重15倍~20倍的食物。
螞蟻對同類極其友善,且習慣把食物送給饑餓的夥伴吃。每一隻螞蟻體內都有一附屬胃,當它的同伴需要時,它可以把附屬胃中儲藏的食物獻給對方。某些澳大利亞螞蟻將它們的工蟻作為一種活的儲藏罐。當工蟻采集了大量的花蜜,即一種源自花中的甜甜的液體,將它吞進體內、身體變得膨大起來之後,它們就將自身掛在巢穴的天花板上,一直到有別的螞蟻需要食用它們體內儲藏的那些花蜜為止。這些“活蜜桶”是一些享有特殊待遇的螞蟻,除貯蜜之外,不再參與其他任何勞動。待到蟻群斷糧季節,“活蜜桶”便“開倉放糧”,接濟同胞。
那麼,為什麼螞蟻以這種利他主義的方式生活呢?首先,請考慮任何一種社會行為的起源這個較大的問題吧。種群生活的達爾文進化優勢是什麼呢?正確的答案也是最顯然的答案。如果一種動物有更多機會幸存下來,並且在其一生中留下了更多的後代作為一個類群的成員,那麼合作奉獻比繼續作為一個獨居者要更好。證據表明,這在自然界確實普遍存在。例如,比起孤家寡人的動物來,成群結隊的鳥類和結伴而行的大象壽命更長,子代更多。因為依靠著集體的力量,它們找起食物來效率更高,抵抗敵人時抱有更大的勝利希望。“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假設對於螞蟻社會所起的作用更大,螞蟻王國的成員樂於奉獻。曾經在報紙刊登過這樣一則招聘文秘的廣告:“工作非常輕鬆,但要求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實際上,不僅僅是文秘工作需要如此,所有的工作都應該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才能夠做好。
我們不管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都應該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並盡最大的努力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力,求得不斷的進步。
全心全意,盡職盡責的工作,是我們從事工作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
一個人要選擇一項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並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做到愛一行、幹一行,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一位總統在德克薩斯州一所學校做演講時,對學生們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知道怎樣將一件事情做好;與其他有能力做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你就永遠不會失業。”
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可能獲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也不可獲得上司的信賴和尊重。
一個現代職業人,首先應該是一個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極強責任心的人。在任何時候,責任感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都不可或缺。作為一個職業人,無論做何種工作,都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個人品格和責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種履行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者別的什麼,而必須完全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使然。
在一所大醫院的手術室裏,一位年輕護士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
“大夫,你取出了十一塊紗布,”她對外科大夫說,“我們用的是十二塊。”
“我已經都取出來了,”醫生斷言道,“我們現在就開始縫合傷口。”
“不行。”護士抗議說,“我們用了十二塊。”
“由我負責好了!”外科大夫嚴厲地說,“縫合。”
“你不能這樣做!”護士激烈地喊道,“你要為病人負責!”
大夫微微一笑,舉起他的手,讓護士看了看這第十二塊紗布:“你是一位合格的護士。”他說道。他在考驗她是否有責任感——而她具備了這一點。
杜魯門有一句座右銘,“責任到此,不能再推。”這名負責任的護士將這句名言詮釋得淋漓盡致,也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帶入一個良好的開端。與此同時,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責任。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出現錯誤,但是,當問題發生後,有些人從開始就推卸責任,會找出許多借口為自己辯解,這樣做並不能把責任推個一幹二淨。
一個員工與其為自己的失職找理由,倒不如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上司會因為你能勇於承擔責任而可能不責難你;相反,敷衍塞責,推諉責任,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不但不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讓別人覺得你不但缺乏責任感,而且還缺乏誠意。
人難免有疏忽的時候,沒有誰能做到盡善盡美,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看待已經出現的問題,就能看出一個人是否能夠勇於承擔責任。
對工作負責也就是對自己負責。隻有付得起責任的人,才能將工作做得完善,一個有著高度責任心的員工,麵對什麼樣的困難,都會想方設法把工作做到最好,而不是一味地找借口、搬理由。隻有認真工作、敢於負責,個人才能被賦予更多職責,才有資格領受更大的榮譽和更多的報酬。
那種把工作當成生存手段的人,參加工作的目的可能僅僅是為了生計,很容易的就會讓把敬業看成是愚蠢的行為,是老板為了剝削員工而推行的一個策略號召。
但是,轉換一下思維,我們就會發現,一個人如果能夠將敬業變成習慣的話,他就一定能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自己也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過程中,尋找到快樂。
工作中承擔責任,把它當成一種習慣去培養並固定下來,一旦出現問題,就敢於擔當,並設法改善。慌忙推卸責任並置之度外,隻會傷害公司和客戶的利益,同時,也會傷害到你自己。絕大多數老板都不願意讓那些習慣於推卸責任的員工來做他的得力助手。在老板眼裏,習慣推卸責任的員工,便是一個不可靠的人。
有較強責任感的員工,不僅能夠得到老板的信任,也為自己的事業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奠定了堅實的人格基礎,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人。
我們幹事業、幹工作,必須要有敬業精神,有了敬業精神,就能鼓舞自我、發省自我,順利完成各項任務,並不斷實現自我的突破!要有敬業精神,必須有一個好的心態,要正視現實,要在平凡中追求不平凡,像螞蟻那樣以渺小之軀做驚人之舉;要有敬業精神,必須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要像一個馬拉鬆運動員,一步一步奔向終點,不鬆懈、不氣餒;要有敬業精神,必須要真抓實幹,練就過硬的技術和本領,麵對困難時能夠迎刃而解、化難為易。
用行動證明你是最優秀的
最近,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螞蟻能夠將“幾何信息學”有效地“應用”在認路上。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雜誌上。
群體生活的螞蟻經常獨自外出尋找食物,有時走很遠的路。從很遠的地方回到蟻穴,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小小的螞蟻卻有一套傑出的認路本領,即使濃雲密布,或者地麵上被破壞,它們仍舊會找到蟻巢,隻不過要多走些彎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