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螞蟻鉗著一粒針尖大的白色獵物匆忙鑽進洞穴,緊隨其後,一隻螞蟻拖著比它本身要大至少三四倍的獵物,看上去艱難而吃力地倒退著向洞穴挪動;離這隻倒行的螞蟻不遠處,五隻螞蟻有推有拖搬運一個死去了的蜜蜂,蜜蜂展開來的翅膀和彎曲的腿,不時地遭遇沙粒、草根和細碎枯葉的阻擋,每至此,後麵推的螞蟻便會馬上跑到前麵加入拖的行列,繞過阻撓,又迅速奔赴原位,各施其職,齊心協力向同一方向進取……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一個記者就曾經講述過這樣一個螞蟻故事:一片原始山林著火了,大火借風勢迅速蔓延開來,很多動物都因無法逃生被燒死在裏麵。突然,一個巨大的火球劈劈啪啪地燃燒著,從大火中滾出來,那火球上不斷掉落著零星的小東西,火球越滾越小,但終於滾出火區,滾進了遠離大火的一汪水潭。火球熄滅了,黑壓壓漂浮在水麵的那厚厚一層,竟全是燒焦了的螞蟻屍體。燒剩下的那個由螞蟻組成的球慢慢散落開來,球的中心,是它們的蟻後。它們的生命之源就這樣免遭了滅頂之災。螞蟻們麵對災難時展示的敬業精神和勇於犧牲的勇氣,讓號稱所向無敵的人類在小小的螞蟻麵前實在是相形見絀,望塵莫及。

美國著名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說過這麼一句精妙的話——“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

一個人工作的時候,是需要兢兢業業,這就是務實的,所以要像螞蟻;一個人生活的時候,是需要有點浪漫主義精神的,是爛漫的,所以要像蝴蝶;大概是這樣吧。每個人開始時都是一隻忙碌的蟲子,隻不過有些人知道終會變成蝴蝶,而有些人以為蟲子就是蟲子。

蝴蝶變化的過程是極其痛苦的,要經受住寂寞和挑戰。如果能夠做到,那麼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就能夠遊刃有餘,不費吹灰之力地化解工作中的難題,批量飼養生活中的快樂。

敏捷而靈巧地規避工作中的枯燥,將其轉化成令為個人前進的興奮點,抓住稍縱即逝的快樂,隨意延長擴大,像蝴蝶一樣漫天飛舞。

本書立足於現實,深入淺出的講述了螞蟻的工作態度和蝴蝶的生活態度。無論是螞蟻還是蝴蝶都有著值得我們每一位員工學習的地方。

本書編者

2010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