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讀《葉延濱〔1〕詩選》〔2〕
這是一本沉甸甸、厚墩墩的“大部頭”。深綠色的封麵,右上方飛白出一幅簡筆勾勒而成的作者頭像;下邊端端正正地印著五個醒目的黑字——葉延濱詩選。
當然,不擅詩作甚至難得一讀如我者,之所以一拿到葉延濱寄來的《葉延濱詩選》就愛不釋手,以至朝夕咀嚼,反複吟誦,倒並非因為葉延濱是我的朋友。而是因為,乍讀這詩選的開篇,亦即葉延濱的成名作《幹媽》,我就被字裏行間傾瀉而出的激情所吸引,所打動,所感染了。譬如,“延安啊,革命的窮娘,/貧瘠的山岡,/枯瘦的胸膛。/給人吃米,自己吞糠,/過去這樣,現在這樣。/見到三五九旅的老將,/當兒孫的咋有臉講?!/我用顫抖的雙手捧著碗,/像嬰兒捧著母親幹癟的乳房……”這樣平白如話而又情真意切的詩句,不是就很能引起我們的共鳴,牽動我們的神經麼!
從《幹媽》到《黃土謠》,從《生命之火》到《湛藍的樂章》,從《大都市變奏曲》到《西斯庭教堂啟示錄》,從《天府巴蜀長賦》到《血色情書——自傳體抒情長詩》……葉延濱調動“關注和擁抱現實”的感覺、聯想、思考和想象,運用不拘一格的手法,使自己的情感脈衝,獲得了儀態萬方的藝術顯現。
是的,葉延濱既有對於真、善、美熾熱的愛,也有對於假、惡、醜強烈的恨。詩人是經曆過那個陰霾滿天的歲月的,而且曾經“馱著一個‘狗崽子’的檔案袋,/到聖地延安,/為父母贖罪”。深刻的切身體會,加上天才的藝術稟賦,使他得以形象而又逼真地再現“文革”那令人窒息的曆史畫麵:“好凶猛的橫掃一切/秩序蕩然無存,隻有/泥石流……/泥石流……/泥石流……/沙粒踢打著沙粒/泥漿湧蕩著泥漿/石頭撞擊著石頭/大自然的多米諾骨牌遊戲/讓毀滅來得有聲有色……”
盡管這本《葉延濱詩選》所輯入的,隻是葉延濱80年代的部分詩作,但透過這些有限的篇什,卻也可以明晰地看到葉延濱創作思想的“走向和輪廓”。用葉延濱的話說:“在我們今天的時代和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坐標點,在紛繁複雜的感情世界裏找到與人民的相通點,在源遠流長的藝術長河中找到自己的探索點。”三點決定一平麵,葉延濱的詩就放在這個平麵上。
並非溢美,《葉延濱詩選》的蘊含,遠大於它的篇幅。在有限的484個頁碼中,有對於昨天的回顧,有對於今天的探求,也有對於明天的呼喚。而無論是回顧,是探求,還是呼喚,都能夠措置裕如,發揮得淋漓盡致,既給人以啟迪,又給人以美的享受。至於葉延濱是否屬於“現實主義詩人”,我以為,既“現實”,也不“現實”。還是葉延濱對自己的評價最中肯:“根紮進了傳統的土壤,越紮越深,而枝葉卻以叛逆的姿態向天空伸展,展示一個飛翔的夢境。”這在《葉延濱詩選》的前半部和後半部,是各有其痕跡可尋的。
注釋:
〔1〕葉延濱(1948-),哈爾濱人,著名詩人、作家,曆任中國作家協會《詩刊》主編、北京廣播學院文學藝術係主任。著有詩集《不悔》《二重奏》,文集《葉延濱雜文》《生活啟示錄》等。
〔2〕《葉延濱詩選》,葉延濱著,明天出版社出版。
(原載1991年8月19日《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