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與時間拔河——意外處理原則篇 (4)
(1)給幼兒喂奶時,務必先滴2、3滴奶水在自己手背上,以試溫度,確定不會過熱後再予以喂食。在喂食其他食物時,也同樣要注意溫度。
(2)教導兒童養成習慣,在食用任何食物時,一定先淺嚐一點,如此可先估量其冷熱及氣味,以免誤食中毒或燙傷口舌。
(3)有幼兒的家庭,勿在餐桌上鋪用桌巾,以防幼兒向下拉扯而翻倒熱食。
(4)熱湯油、爐具、熱水器等,務必放置妥當,確保不易傾倒,勿放在桌邊或椅子上,並遠離幼兒伸手能觸及的地方。
(5)勿讓幼兒進入廚房內,因危險物品太多。
(6)煤氣不用時,開關一定要雙重關閉,以免兒童任意玩弄其一。
(7)勿讓兒童玩火、汽油、火柴及打火機。
(8)危險物品,如酸、堿溶液或藥水,不可放在飲食容器內,包裝外一定要明顯標示,亦不可放置在兒童能拿到的地方。
(9)教導小孩不要觸玩電器插頭及插座,也不要站在水中使用電器設備。大人中途要離去時,一定要攜幼兒同行,以免造成意外。
(10)放洗澡水時,一定先放冷水、再開熱水,熱水開關一定要明顯標示出。最好使用手握式的蓮蓬頭來替寶寶衝水,而避免固定式的由上而下的衝水。
(11)大人勿因接電話、有訪客等瑣事,而讓幼兒單獨逗留於浴室內,因為除了怕幼兒玩熱水開關外,在浴盆中也有滑倒溺水的危險。
2.燙傷的初步處理
正確緊急處理燙傷方法,順序有“五字訣”:衝、脫、泡、蓋、送,分別說明如下。
(1)衝:用流動的冷水衝洗傷口約30分鍾,降低受傷部位的溫度,以免熱傷害繼續深入皮膚深層。
(2)脫:在水中小心地除去覆蓋在燙傷處的衣物,以免身上衣物與傷口粘結,造成後來醫生處理上的困難。
(3)泡:持續在冷水中浸泡30分鍾。
(4)蓋:用幹淨的布巾覆蓋在傷口處。
(5)送:立即送醫做進一步治療。
此外,千萬不要在傷口上塗搽牙膏、糨糊、醬油或花生油等所謂的偏方,以免額外地又刺激了傷口,造成疼痛及感染。
3.燙傷水皰的處理
燒燙傷的部位時常會出現水皰,即所謂的二度燒燙傷,一般人碰到此類水皰,對於是否需要將其完全去除或保留都有疑慮。
(1)該不該弄破水皰?
一般對水皰的處理原則是盡量保持其完整性,不要刻意去弄破它,因為其外層的皮膚仍可隔絕外界細菌的侵入。不過,如果水皰太大或已有感染等,就必須把水皰弄破了。
①水皰太大了,不舒服且不易保持其完整性,所以要主動先行弄破後,再包紮起來。
②水皰內部已有渾濁,表示已經感染了,如不弄破反而變成細菌孳生的溫床,感染會更惡化,所以要趕緊將其弄破,把髒水引流出來。
③水皰周圍有紅、腫、熱、痛的感覺,也表示感染,所以要弄破它。
(2)如何無菌除水皰?
小範圍的水皰,可在家自行處理,並遵循下列步驟:
用棉花棒蘸優碘(水性者較佳,含酒精者會痛),在水皰外麵及周圍2厘米內全部塗抹,等2~3分鍾讓消毒作用完全發揮。
擇一清潔針頭以同法消毒,以此針頭將水皰刺破,使內容液完全流出,水皰的皮層及其下白色的腐肉,可以無菌的棉花將其完全除盡。
以含抗生素的藥膏塗在無菌紗布上,再覆蓋在傷口上,如此可防止外界細菌侵入及換紗布時粘在傷口上。
最外層再覆以幹紗布,並用膠紙或布卷固定之。
傷口上的紗布如果保持幹淨,可1、2天自行以同樣的方法更換,不需要更換得太勤,因為紗布撕離傷口會疼痛,且外界細菌易乘機介入。但如果弄濕了,不論是外麵的水進入或傷口本身的流液潤透了,都要隨時更換,以防細菌在內繁殖。
當紗布與傷口粘太緊時,千萬勿強行撕離,可先用消毒的優碘溶液或冷開水將其潤透後再慢慢除去。
小傷口隻要處理得當,1周左右即可痊愈,並不需服用抗生素。如果傷口過大、感染或在特殊部位如臉上、手指易活動的部位,則需醫院診治。
十三、誤食中毒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