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抬高傷口處:因重力關係使血流達不到傷口,就不會出血了。
(2)施壓法:在傷口處直接或間接施壓,以阻斷血流。
①直接壓迫法:最常用在較小量的出血。以清潔的布、棉花或衛生紙直接在出血的傷口處壓迫即可。這種壓力必須持續5~15分鍾,才能使血塊凝集達到止血目的。施行直接壓迫的步驟:
用手指直接對傷口施以壓力。
讓患者以適當而舒適的姿勢躺下,盡可能將受傷部位抬高,並設法支撐住。
如果傷口較大,可擠壓傷口兩側,使它能夠閉合,並維持固定的壓力。
以無菌的敷料覆蓋傷口,並確定已蓋住整個傷口,再用繃帶包紮固定好。
繃帶包紮必須鬆緊適度,要足以控製出血,但不能緊得阻斷了血液循環。
②間接壓迫法:如果直接壓迫法無法控製出血,或根本無法有效使用直接壓迫法,如嚴重的裂傷或傷口麵積太大或深部的出血,則可以選擇在一些適當的壓迫點,用間接壓迫法來控製出血。
因為血流都是由心髒發出的,所以壓迫點多是指可以將近心端的大血管壓到骨骼或肌肉上,使血管徑變扁平,以阻斷血流到出血的部位。不過,此法的缺點就是同時阻斷了附近肢體組織的血液供應,所以隻能作為暫時取代的止血法之一,而不是全部。
每次應用間接壓迫時,一定不能超過15分鍾以上,亦即時間上必須是間斷性的操作,以免使整個肢體都因血流中斷而損傷了。
有2個壓迫點可控製嚴重的上、下肢出血。
①上臂中央內側:為肱動脈流經之較淺顯處,平時可以試著觸摸其跳動而得知大概的位置。在施壓止血時,以成人的手握於患兒上臂下方,手指尖緊緊壓住內側肌肉間的凹陷處,即可迫使肱動脈壓向肱骨而止血。
②腹股溝中央:是大腿動、靜脈經過之處,負責大腿及小腿的血供,止血時以拳頭或手掌根部用力擠壓,可控製下肢的嚴重出血。
其他如指(趾)處出血,除了直接壓迫傷口外,尚可同時在指(趾)的根部加壓以阻斷血流。
十二、幼兒燒燙傷處理
5歲的小雯長得細皮嫩肉、活潑可愛,這一天媽媽先幫弟弟洗完澡後,要再替她洗澡,小雯全身光溜溜地正站在水龍頭下,媽媽一時糊塗先開了熱水開關,熱滾滾的水由上而下,澆淋了小雯一身。趕緊送醫急救處理後,醫生診斷小雯全身有40%的二度至三度的燙傷。
接著小雯住在醫院的燒燙傷中心近3個月,間斷的傷口發炎及植皮手術耗費了近一年的時間,進出醫院不下數十次。為了籌措醫藥費,父母四處借貸,家中經濟陷入愁雲慘霧中;最後傷口終於穩定下來,但原本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孩,卻要從此帶著烙痕。
2歲的康康剛學會走路,在寒冷的冬天裏媽媽給他穿著厚毛衣。這一會兒,媽媽在廚房準備晚飯,正好不在身邊,好奇的康康看到小桌邊放著一大碗冒氣的食物,即仰著頭並墊著腳尖伸手去抓,不料把碗弄翻了,熱湯傾碗而下,由康康的下頜、脖子直灌入厚實的毛衣內,大聲地哭叫驚動了廚房中的媽媽,驚慌失措的媽媽一時間也脫不掉康康身上的毛衣,四處找剪刀欲剪開衣物,但在慌亂中卻又割傷了康康的下巴,從此小康康的下頜直達上胸部都布滿著傷痕。
兒童往往無法正確地認知及判斷物體的溫度與高熱的危險性,因此,照顧者的角色顯得格外重要,除了監督外,更應負起教導的責任。在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中,父母時常無法全心的照顧幼小子女,外加生活水準提高,家庭中各式電器用品設備眾多,這些都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而幼童無知、自衛及反應能力差,時常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釀成意外的燒燙傷,輕微的隻留下永遠的烙痕,嚴重的則喪失生命,不可不慎!
1.如何預防燒燙傷的發生
除了平常隨時灌輸給兒童一些安全常識及對危機的應變方法外,日常一些生活細節也要留意,以下提供一些為人父母可參考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