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在緊急狀況時,很難判定呼吸是否順暢。此時可由下述幾點來看:以次數而論,1歲以內的幼兒呼吸每分鍾能在30次以上,而5歲之內的幼兒能在20次以上即已足夠。以呼吸的深淺而論,在吸氣時,孩子的胸部能看到起伏及擴張即可。呼吸時如果有濁音,表示其呼吸道(主要在喉嚨附近)有雜物,如水、分泌物或汙泥等存在,可以使用小毛巾或小布條卷繞在成人示指上,然後伸入幼兒口中及咽喉部做清理動作,如此可使呼吸更順暢些。
③在現場的初步急救過程中,切記保持幼兒體溫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寒冷的季節中發生溺水事件,溫度的保持對急救生命的成效影響很大。
④體外心髒按壓的時機,以一般粗略的評斷而言,是在心跳數少於正常的一半時(如小於每分鍾60次)。
⑤以上的急救措施要一直做下去,即使在緊急送醫過程中,也不可擅自停頓,直到專業的急救人員(如醫護人員)到達,並由其接手處理。
孩子的呼吸及心跳已恢複正常,此時孩子的表現如:四肢及身體可能會有一些自發的動作,如惡心、咳嗽及呻吟等。
⑥勿妄自將溺者胃中吞入的水擠壓出來。因為在溺水者神誌及呼吸狀況尚未穩定前,胃中嘔吐出來的東西很有可能會被吸入氣管中,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已吞入胃中的水需要到送醫後,再由專業的醫護人員來處理,才比較安全。
二十、抽搐、昏迷──劇烈搖晃症
小寶現在4個多月,出生後的健康狀況一直很好,沒有任何疾病。這幾天父母發現小寶的精神狀況不佳,哭聲及活動力都明顯的減少,先前並無任何感冒及發熱的情況。曾帶他到診所看過,也吃了藥,但病情一直沒有改善。今天媽媽突然發現寶寶有抽搐的動作,而且神誌趨向不清,所以趕緊送醫檢查。
在醫生詳細的檢查時,發現小寶的前囟門鼓脹,眼底有出血,血紅蛋白明顯下降(貧血),同時腦部的計算機斷層顯示有腦內出血,而且已嚴重地壓迫到正常的腦組織了。
一般而言,生產過程的創傷、血友病、血小板過低症、維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或者外力傷害,都可能造成孩子發生顱內出血的現象。
經過詳細的詢問病情及檢查後,發現都沒有上述情形,所以應該是由外力所造成的顱內出血,但隻有所謂的“受虐兒”,可能因受外力傷害而引起顱內出血,而小寶是獨生子,父母對他嗬護有加,不可能會有過度責打虐待的情形啊!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寶寶的顱內出血呢?
避免劇烈震蕩的玩耍動作
原來爸爸媽媽平日太喜愛小寶了,時常抱在懷中逗著玩耍,並不時地與小寶玩“向上丟起來再接住”的遊戲,以及“前後左右大幅搖擺”的動作,父母說在玩這些大幅度蕩秋千似的動作時,小寶都還會嬉笑,表示他也很高興,所以父母也就愈玩愈起勁了。可是萬萬沒想到,這些玩耍動作竟使小寶的大腦受到劇烈的振動,而導致出血及腦震蕩。
爸爸媽媽聽了醫生的解說後懊惱不已,原來健康活潑的心肝寶貝,就因成人的無知行為,而使其生命遭受危險或成終身智障呢!
有些成人在與嬰幼兒玩耍時,常喜歡做一些動作來刺激寶寶,引起嬉笑,例如:抱著寶寶向上高高地拋起,再於落下時突然的接住;抱著寶寶像蕩秋千般地前後大幅地擺動然後突然的煞車停止;抓著寶寶的肩膀前後左右擺動;或者把寶寶用力(有意或無意的)往床墊上或沙發椅上摔下,使其因受彈力而上下振蕩等。
嬰幼兒因為受到如此巨大的刺激而覺得好玩、嬉笑,但也可能因為害怕而哭泣,隻是成人尚不知或一心要再搏其一笑。其實這些對幼兒都是非常危險的動作,千萬使不得!
危險的倒不是因為怕成人失手,沒有抓穩小孩使其摔傷,而是這些動作會造成寶寶嚴重的腦震蕩、腦出血,以及頸部骨骼或脊髓神經受傷。大腦及脊髓神經是控製全身運動的重要功能,嚴重創傷者會死亡或有終身智障及殘疾的危險。
嬰幼兒身體比例與成人不一樣,其頭部較大、較重,比例約占身長的1/4(而成人占1/6),再加之嬰幼兒的頸椎結構及肌肉的支持力都比較弱,所以,幼兒頭部的姿態控製不恰當,當前後搖擺動作過大時,會使頸椎受傷或脫臼,而損傷及其中的脊髓神經。或當頭部劇烈擺動時,顱內的腦組織會受到傷害(腦震蕩),而其表麵或內層的血管也會因拉扯力過大而破裂出血(顱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