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令人緊張的急症——症狀解難篇 (4)(2 / 3)

1.為何幼兒容易發熱痙攣?

幼兒因大腦及神經係統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對體溫的控製能力不足,當體溫急劇變化時,腦部及身體會因適應不良而反應過度。比如在成人受寒或高熱時,全身肌肉會寒戰,而在幼兒則會因為寒戰而失去控製,遂以痙攣來表現。

痙攣發作的時間,短則數10秒,長則20分鍾或30分鍾,發作時意識全無、對外界的任何刺激都無反應、大小便失禁、臉色發紺、牙關緊閉,全身僵直不停地抖動。發作過後寶寶會因太累而熟睡好一陣子,然後再醒過來,此時意識狀況及活動力都應恢複正常。

2.發熱痙攣會使大腦受傷嗎?如何處理?

單純發熱引起的痙攣,不會造成大腦本身的後遺症,除非是下列兩種情況。

(1)原本大腦就有問題:比如腦炎、腦膜炎等疾病引起發熱及痙攣,雖然恢複後已沒有發熱及痙攣的現象,但大腦已因炎症的傷害而留下後遺症。

(2)痙攣過久大腦缺氧:過久的痙攣會使呼吸中斷,或呼吸道被嘔吐物阻塞,氧氣無法進入肺部,導致大腦缺氧受損,所以日後大腦也會留下後遺症。

在孩子痙攣時所做的緊急處理,主要是為了維持呼吸道暢通及防止外來傷害。之後,對引起孩子發熱的原因還是要仔細檢查及治療,這也是求醫的主要目的:除了一般所謂的感冒發熱(上呼吸道感染)外,有沒有比較特殊的病因存在?如中耳炎、泌尿道感染、腦炎、腦膜炎,及會致命的敗血症等,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寶寶才是最好的!

十九、缺氧過久──溺水

夏季時意外溺水的事件頻傳,造成許多人的遺憾,如何預防與急救,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要務。

溺水,是因為外界的過多水量進入了不應進入的呼吸係統中(包括咽喉、氣管及肺部),此時身體會有一些反射動作,包括:

1.喉部緊縮痙攣,以阻止外物進入氣管、肺中(即所謂的“幹溺”),這種情況約占溺水的1/10,但此反應同時也阻塞了空氣進入肺中,所以雖然肺中並未吸入大量水分,但是身體還是因為缺少氧氣的供應而產生缺氧窒息的現象。

2.大量的水直接進入氣管及肺中,充滿了肺泡,所以空氣也無法進入肺泡中進行氧氣交換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而導致身體的缺氧窒息。

可見,溺水最重要的致命原因是因為空氣無法進入肺,病人無法呼吸,時間一久就會因缺氧而喪失知覺,並因心髒缺氧漸停而驅向死亡。

溺水的急救處理

無論是淡水、海水、遊泳池、養魚池或洗澡缸中的溺水事件,其急救處理的原則及步驟都是一樣的。

(1)急救目標

下列目標是並存且重要的:

①盡一切辦法使患者肺中馬上充氣,維持呼吸(可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法)。

②使心髒的跳動恢複正常(可以施行體外心髒按壓),以維持正常的循環。

(2)處理步驟

①迅速清除口鼻中的雜物,如海草、泥汙等,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②立即除去上身的衣物,使其胸部暴露出來,以便觀察有無呼吸動作,並采取適當的急救措施。

如果哭聲洪亮且呼吸無濁音,就表示其身體意識的反應尚好,可以從容地送醫繼續治療,如果有氧氣,則可給寶寶使用。隻要呼吸順暢,心跳(可觸摸脈搏測量)、膚色及四肢的活動力自然能恢複,則無需做過度的急救動作,以免造成傷害。

如果經刺激後,寶寶的呼吸依然微弱、心跳仍然緩慢且膚色不佳,則表示身體的意識反應及生命現象仍在危險邊緣,此時要立刻使寶寶的呼吸增強,以渡過難關,所以不要猶豫,立即施以心髒按壓及人工呼吸的急救處理。

(3)注意事項

①溺水的正確急救措施是(除了首要維持正常的心跳外)需要盡快將空氣(內含氧氣)導入肺中,而不是迫切將已吸入肺中的水排出,更不是將胃中已吞入的水吐出。此作法主要基於下列幾種因素:

孩子溺水失去知覺,可能隻是屬於幹溺,其肺中並無多量的水存在。

已進入肺中的水並不容易排出來,與其耗費時間排肺水,還不如爭取時間供肺氧氣來得有效。

溺水死亡或產生後遺並發症者,絕大多數是因為大腦缺氧的程度輕重而致,並不是一般直覺認為是肺積水或肺炎所產生的身體缺氧或感染所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