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與時間拔河——意外處理原則篇 (1)(1 / 3)

第4章 與時間拔河——意外處理原則篇 (1)

一、意外傷害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原則

意外傷害的發生是毫無預警的,千奇百怪的傷害種類,實在令人防不勝防,麵對這些突然的意外不免會驚慌害怕。即使父母本身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識及技術,真正臨到應用,也會因驚慌而六神無主,不知如何適當地處理自己孩子的意外傷害。

當然最好的處理是緊急送醫,請學有專精的醫療人員全權救治,但在現在都市交通擁塞、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的情況下,隻要稍微延誤了數分鍾,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單純靠送醫來急救是緩不濟急的。

如何能在到達醫院之前,讓父母或照顧人員發揮緊急救護的功能,暫時穩住或減少傷害的程度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換句話說,任何與兒童最親近的成人都扮演著第一線寶寶守護神的角色,其急救處理的功能甚至比第二線的醫護人員還要重要。

意外傷害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原則

(1)保持鎮定:既然已經發生了意外傷害,單靠悔恨懊惱或驚慌失措,隻會延誤救治。

(2)態度從容,動作迅速: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比如拿毛巾止血或清除口腔嘔吐物,或找人來幫助,或移動寶寶到空氣流通處等,先給予簡易的急救措施,然後盡快地送醫。

(3)查看神誌、呼吸、心跳及膚(唇)色:神誌就是精神狀況,代表著大腦的功能狀況,會哭會叫的寶寶比對外界一點反應都沒有的寶寶要好多了,通常是以玩耍度及對一些刺激的反應來判斷神誌的好壞。此外,隻要呼吸與心跳都還正常,則其他一切的急救措施都可從容為之。而膚色則代表呼吸及心跳的結果,尤其以嘴唇的顏色最具代表性,膚色較重或蒼白的寶寶,有時可翻開眼皮觀察眼結膜或口腔內黏膜的紅潤度來判斷缺氧發紺的程度。

(4)以保證安全為首要:有時原本發生的意外事件並不太嚴重,卻因為父母過於驚慌、處置失當,反而釀成更大的災害。比如:原來寶寶隻是不經意地爬到窗口,但父母看到後,脫口驚叫一聲,結果寶寶因聽到了驚叫而一時失神真的摔了下去;另外,也有因為小孩在澡盆內不慎滑倒而嗆了一下,神誌、呼吸、心跳及膚色都很好,但父母卻驚慌失措地抱著寶寶駕車直奔醫院,中途快速超車及闖紅燈,出了車禍,一家人都受傷。因此,無論意外多大,父母都應以從容態度及安全第一的思想去處理,避免讓傷害更加擴大。

(5)急救第一,追究其次:事件的發生是無預警的,很多意外傷害也是無從解釋的,所以隻要確定傷害發生了,第一個念頭應集中在如何保證生命及急救處理,使受傷者先脫離危險狀況,因為時間是不等人的,隻要1、2分鍾的急救延誤,結果都會不一樣。至於責備意外的發生、論定責任的歸屬,或管教小孩等,在這緊急時刻,都是不明智的,隻會幹擾急救的進行。

二、幼兒安全守則

1.吃奶時一定要間斷地讓寶寶休息,喘幾口氣,以免嗆著。

2.勿與進食中的幼兒玩耍嬉笑,以免他分心或哭笑時嗆著。

3.勿讓幼兒嘴中含固體的食物(糖果、花生、瓜子)或小玩具,以免吸入氣管中。

4.嬰幼兒進食時一定要有人看管。

5.勿架高奶瓶讓小嬰兒自己吸食,如此半強迫式的喂食容易噎著。

6.任何幼兒周圍的東西都要考慮可能被他放入口中,所以清理環境很重要。

7.勿過量喂食藥物及食物。

8.幼兒口中勿含硬物或長物玩耍,以免不小心刺穿了口腔及咽喉。

9.幼兒衣著應寬鬆,太緊了易限製呼吸動作及一些自然的防衛動作(如轉身、伸手及哭叫)。

10.衣物勿蓋住臉部,影響呼吸。

11.天冷時,要給小嬰兒戴小軟帽,以防體溫由頭部散失。

12.幼兒脖子上勿戴鏈子,以免意外繞頸。

13.勿讓幼兒玩玻璃、塑膠袋或紙袋,以免套頭窒息。

14.家中勿放置容易傾倒的家具物品,以免倒塌時發生危險。

15.隨時以幼兒的眼光來巡視家中的環境,如躺在地上或爬行,以觀察地上、角落及家具下的小東西(如銅板、回紋針、小電池等),你會突然發現許多潛在的危機埋伏在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