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寶寶常見的急症——照顧問題篇 (2)(2 / 3)

所以父母們請謹記:不要一味地要求醫師退熱,去治療發熱這個症狀,而應遵從醫囑,正確地找出引起發熱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四、幼兒在戶外烈日下活動過久且無防護措施,一會兒之後發現他全身都燙燙的,他也鬧著喊頭痛,這時該怎麼辦?

中暑係因環境溫度過高,引起體溫極度上升,而產生的身體不適及昏迷。幼兒較成人更容易中暑,尤其是我國台灣省的炎炎夏日,氣溫又高、濕度又重,更不能掉以輕心。

1.中暑的原因

人類是恒溫的動物。所謂恒溫,就是不論外界環境溫度的冷或熱,身體溫度的調節中樞(位於腦幹中)都會適時地產生一些反應來保持正常的體溫範圍。一旦體溫過高時,就需要一些散發熱度的反應,包括下列幾點。

(1)皮膚微血管擴張,使更多身體中央含熱較高的血液能流經皮膚表麵,以便將熱量散出。由於此時皮膚血流非常豐富,所以看起來很紅,且摸起來很熱,表示血液正在體表把熱量散發到較冷的環境中。(如果環境溫度過高,如在火爐邊、工廠內或密不通風的房間中,其溫度接近或甚至高於體溫,則熱量無法散出而逐漸蓄積在體內,如此體溫自然逐漸升高到危及正常運作的高溫狀況了。)

(2)汗腺分泌增加,流汗多。汗水覆在皮膚表麵,當汗液蒸發時,就可以由皮膚吸收熱量,所以人體可以借著流汗來降溫。(如果環境中的濕度過高,汗水無從蒸發,這一招就不管用了。)

(3)呼吸加快,使環境的較冷空氣借吸氣進入肺中,而呼氣時則可將肺中的熱氣排出體外,來達到降溫的目的。這種作用就如同用大量的冷空氣來灌洗肺部一樣。(如果環境的溫度過高,吸入的是熱空氣,不但達不到降溫的目的,甚至反而會使體溫更上升。)

2.中暑的症狀

中暑的症狀通常有下列三種。

第一種症狀:寶寶起先是煩躁不安及哭鬧,接著立即會不省人事,或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

第二種症狀:膚色紅潤,但觸摸感覺幹燥、溫熱,體溫升高甚至可達40℃以上。

第三種症狀:呼吸及脈搏加速。

3.中暑的急救

(1)將寶寶移到通風的陰涼處,或使用電扇及冷氣來幫助降低環境溫度,並除去身上的衣物。

(2)如果寶寶神誌尚清醒,可使其平躺,頭頸肩部稍墊高,以利呼吸道通暢,同時喂食一些清涼飲料。

(3)如果寶寶昏迷,但呼吸尚可,則可使其俯臥,注意不要影響到口鼻的呼吸。

(4)全身可以溫涼的濕毛巾擦拭(以自來水潤濕即可,切勿以酒精取代),或用清水澆灑,使其體溫(肛溫)能降到38℃以下;然後改用幹毛巾或毯子覆蓋其上,讓寶寶在冷氣房中繼續休息。如果寶寶體溫再度上升,必須重複同樣的動作。

(5)立即就醫,確認有無其他並存的問題或疾病。

五、抱起寶寶來應該感覺熱才對,但為何有時他的體溫感覺比較低呢?

正常體溫(如以肛溫來計算)的最低值可達36.5℃,如果再低於此限度,就可以算體溫偏低了,若低於36℃則是過低了。

1.體溫過低比高熱還危險

當體溫過低時,表示正常體內組織細胞的活動已經大量減少了,甚至重要的器官如腦、心、肝及腎的功能都會接近停止,因此,體溫過低比高熱還要危險,它表示生命的活動已經減慢,所以千萬不可漠視!

兒童比成人更容易喪失體溫,這是因為幼兒的能量儲存原本就較少,身體表麵積相對較成人大,皮膚與空氣接觸麵大,而一般人們活動的室內溫度都較體溫為低,因此體內溫度容易喪失到空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