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寶寶常見的急症——照顧問題篇 (1)(2 / 3)

6.不尋常的嗜睡

嬰幼兒的飲食及睡眠都非常的規律,有時甚至像時鍾一樣精確。一旦嬰幼兒不能像往常一樣為了吃東西而醒來,甚至把他們吵醒了以後,仍不願吸奶,可能有感染或其他嚴重的腦部病變。

幼兒體質弱,穩定性不夠,狀況可能很快會惡化,所以當寶寶出現不尋常的嗜睡,或很不容易被叫起來的現象時,應立即就醫診治。

二、寶寶啼哭背後有哪些原因?如何辨認哪些是危急症?哪些為一般症狀?

父母們與寶寶之間的接觸互動,因為無法直接使用語言,而需透過眼神、表情或抱撫等肢體語言,所以彼此間互動是很微妙的,父母了解寶寶狀況中最重要之一是寶寶的啼哭,借以表達出不同的內外在需求或不適。

盡管大多數的媽媽們,通常可以很快地理解寶寶所發出的聲音及表情變化,分辨出孩子的心情或需求,但是有時仍不免深受孩子啼哭的困擾,寶寶為什麼哭鬧不停?是不是生病了?

1.寶寶為何哭不停?

所有的嬰幼兒都自然地把哭聲當成一種與外界溝通的方法。哭聲通常表示饑餓、口渴、尿布濕了、疲倦或不舒服等;一旦發現嬰幼兒啼哭較平常持續更久、音調與平時迥然不同,或者無法控製安撫時,就應注意是否有問題了。

一般可以將寶寶的啼哭原因,分為以下四種狀況。

原因一:生理需求(想喝奶、該換尿布、困了)。

原因二:心理需求(抱抱安撫)。

原因三:身體疾病的不適。

原因四:外在原因。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應重視及了解的是:生理需求的因素雖然最為常見,但身體疾病及外在原因,則需要先予排除,因為最容易因疏忽而釀成嚴重後果,如:因腹股溝疝氣造成腸管嵌頓,卻因未對寶寶察看而被當成一般腸胃炎或腸絞痛處理,結果在數小時後導致腸管壞死,而需要手術切除或造成更嚴重的敗血症,故千萬大意不得。寶寶昏睡或精神不佳,大人認為正常而未及時就醫,結果是得了腦膜炎,可能致命或影響日後智力發育。

2.對不同哭聲的處理

基本上,可以從寶寶的哭聲中探知,分辨出究竟是不是屬於危急的症狀?有沒有必要立即送醫院檢查及治療?

3.安排兒科醫師檢視

6個月以下的寶寶,常在喂奶後啼哭起來,是很正常的現象,屬於情緒的宣泄或借哭泣來溝通,或自行做肺部呼吸運動,真正屬於病態是很少見的。但仍需要兒科醫師的檢查才能放心。

4.可以放心而不必進一步檢查

(1)饑餓:喂奶時,食欲很好,且表情滿足。

(2)口渴:未到喝奶時,給予清水或稀釋果汁,隨即停止哭泣。

(3)心理因素:換個喜歡的人抱抱,或換個熟悉安全的環境,就不再哭泣了。以上這些因為都與疾病無關,所以大可不必擔心。

三、寶寶在半夜發熱時,該如何做居家處置以降溫?會不會燒壞大腦?

小璿今年剛滿3歲,長得活潑可愛,平時健康狀況良好,也按時接種疫苗。可是,這一次小璿的發熱事先一點兒症狀也沒有,一般常見的咳嗽、流鼻涕、鼻塞症狀都沒出現,就是莫名其妙的發熱,體溫最高時曾達41℃,而且已經連續高熱了3天。就以往生病的經驗來看,隻要3、4天發熱自然就會退了,但小璿到現在卻一點退熱的跡象也沒有,爸爸媽媽帶她到診所去看了醫生,吃了藥,似乎毫無改善。最後爸媽也慌了,隻好替小璿辦理住院,希望好好的檢查治療。

1.發熱的原因

人體內在各器官組織功能及活動的進行,最適宜的溫度是36.5~37.5℃,所以一般而言,正常的體溫應是37℃左右。引起發熱的原因,可能是各種病毒或細菌侵犯人體所造成的(感染性),也可能是起於非疾病的因素,分別說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