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長壽的心理習慣:樂觀豁達、自我調適 (2)(2 / 3)

◆發揮餘熱,重歸社會

離退休老人如果體格壯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長,可以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麵發揮餘熱,為社會繼續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麵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實起來,增進身體健康。當然,工作必須量力而為,不可勉強,要講求實效,不圖虛名。

◆善於學習,渴求新知

“活到老,學到老”,正如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一方麵,學習促進大腦的使用,使大腦越用越靈活,延緩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麵,老年人要通過學習來更新知識,社會變遷風起雲湧,老年人要避免變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強學習,樹立新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培養愛好,寄托精神

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業餘愛好,隻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退休後正可利用閑暇時間充分享受這一樂趣。即便先前沒有特殊愛好的,退休後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一些,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寫字作畫,既陶冶情操,也可鍛煉身體;種花養鳥也是一種有益活動,鳥語花香別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氣功、打球、下棋、垂釣等活動都能使參加者益智怡情,增進身心健康。

◆擴大社交,排解寂寞

退休後,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縮小,但老年人不應自我封閉,不僅應該努力保持與舊友的關係,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建立新的人際網絡。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與家庭成員間也要建立協調的人際關係,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生活自律,保健身體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離退休後也可以給自己製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按時休息,適時活動,建立、適應一種新的生活節奏。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戒除有害於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適合自己的休息、運動和娛樂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為目的的生活方式。

◆必要的藥物和心理治療

老年人出現身體不適、心情不佳、情緒低落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切忌諱疾忌醫。對於患有嚴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退休綜合征的老人,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療。

5.生氣不該超過三分鍾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在精神上遭受重大的創傷或打擊,即使心理平衡調整得好,大約也要損命一年。如果惱怒超過半年不解,大約要縮短2~3年壽命。因此人們應當提出這樣一個口號:生氣不該超過3分鍾。

康德說過:“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確,生氣、憤怒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了人的健康。不良情緒包括憤怒、生氣、沮喪、恐懼、激動和悲痛,情緒影響健康的機製就是,人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是通過下丘腦、腦垂體、自主神經係統,引起身體器官功能變化的,這就是不良情緒致病的心理學基礎。如在焦慮、憤怒、怨恨時,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結果導致胃潰瘍。人在恐懼或悲痛時,胃黏膜變白,胃酸停止分泌,可以引起消化不良。

心理學認為,憤怒是一種不良情緒,是消極的心境,它會使人悶悶不樂,低沉憂鬱,進而阻礙情感交流,導致內疚與沮喪。有關醫學資料認為,憤怒會導致高血壓、潰瘍、失眠等。據統計,情緒低落,容易生氣的人患癌症和神經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得多。同病毒一樣,憤怒是人體中的一種心理病毒,會使人重病纏身,一蹶不振。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以下8大害處:

傷腦,氣憤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性刺激,氣血上衝,還會導致腦出血。

傷神,生氣時由於心情不能平靜,難以入睡,致使神誌恍惚,無精打采。

傷膚,經常生悶氣會讓你顏麵憔悴、雙眼水腫、皺紋多生。

傷內分泌,生悶氣可致甲狀腺功能亢進。傷心氣憤時心跳加快,出現心慌、胸悶的異常表現,甚至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