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放鬆練習:在煩躁不安時,先讓自己坐下來。緊握拳頭,並繃緊胳膊,體驗上肢的緊張感覺,然後忽然把拳放開,體會手臂的沉重、無力、放鬆。反複做幾次,你身體的放鬆會帶動精神的放鬆。
體育運動:肢體活動有利於緩解焦慮,對那些平時容易急躁的人,應多參加慢跑、打太極拳、下棋、遊泳等運動,可增強自我控製能力、穩定情緒。
變換環境:多聽一些舒緩流暢的音樂;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培養琴棋書畫的愛好,可陶冶性情。
做應當做的事,不能任由情緒支配;不要因心情不好而逃避生活。硬著頭皮做下去,你會發現事情沒有預想的那麼糟。
尋求社會支持,有了煩惱可與家人、朋友商量,也可求助於專業的心理醫生。
合理服用一些保健品。
脾氣暴怒的人容易猝死
最近公布的一項新研究成果顯示,脾氣暴怒的男人不僅容易發生中風,也容易發生猝死。而且,這些人所麵臨的危險比那些所謂A型性格的人還要大。這項研究還發現,愛發脾氣的女性卻不會因此而麵臨較常人要大的中風或心肌梗死的危險。
4.焦慮傷身不容輕視
“憂則傷身,樂則長壽”,所謂焦慮,是指個人麵對心理上的挫折、困難、壓力時所呈現的心情反應,產生的身體症狀諸如肌肉緊張、容易疲勞、頭痛、呼吸急促、心悸、腸胃不適、睡眠質量不佳;心理症狀則有無法控製的擔心、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易發脾氣等。
很多人認為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沒有重視起來,他們不知道,任由焦慮發展,它將嚴重侵害身體健康。焦慮者常伴有睡眠障礙和自主神經紊亂現象,如頭痛、麵色蒼白或潮紅,胸悶,心跳,易出汗,四肢發冷,手指發麻,手抖,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幹,腹部發脹並有灼熱感,便秘或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欲缺乏、陽萎等。嚴重的焦慮不安,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影響了理智時應有的思維和決策,而且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內會重複出現,為其他病症的發作埋下了隱患。
焦慮症需要綜合治療。用抗焦慮藥物緩解焦慮和驚恐發作(一種反複出現的強烈的恐懼感覺,伴有瀕死感和失控感)具有明顯的效果,而心理治療可以減輕焦慮的程度。比較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解釋法:由於焦慮症患者多有預期性焦慮,對未來的焦慮發作產生預期恐懼。如果患者能夠主動配合心理醫生,耐心傾聽醫生對疾病性質的解釋,有助於減輕心理負擔,預防焦慮症的發生。
②放鬆法:放鬆治療法是一種教會患者如何進行肌肉和情緒放鬆的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學習和掌握呼吸調節、放鬆全身肌肉的方法來消除雜念。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於軀體的一部分(例如左手),盡量使這部分肌肉放鬆,直至產生溫熱感。然後轉移注意力到軀體另一部分(例如右手)。如此反複訓練,可使心情平靜,心跳規則,呼吸均勻,這對焦慮狀態發作者有很好的效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生物反饋治療儀的檢測下,進行放鬆訓練。
③衝擊法:讓患者突然處於激發焦慮情緒的實際環境中,來改變病態行為。這種治療每次30~60分鍾,治療次數一般1~4次。
④係統脫敏法:在患者處於全身放鬆狀態下,使能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其麵前重複出現,達到不能引起患者焦慮時,增加刺激的強度如法炮製,直至患者焦慮情緒完全消失為止。
⑤催眠法:催眠法適於廣泛性焦慮症(一種以經常的、持續的、無明顯對象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或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憂或煩惱為特征的焦慮症)。催眠師運用具有高度暗示性的催眠技術,來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和睡眠。
謹防退休綜合征
退休是正常的客觀規律,但不少老人適應不了生活的突然改變,出現情緒的焦慮、抑鬱緊張、憤懣、恐懼,也可能出現自卑、強迫、多疑、挑剔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還可並發心悸、心慌、肌肉顫抖、失眠多夢、夜尿、便秘等生理性疾病,心理學家稱之為退休綜合征。
要預防和治療退休綜合征,老年人就應該努力適應離退休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即實現離退休社會角色的轉換。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調整心態,順應規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離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既是老年人應有的權利,是國家賦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項社會保障製度,同時也是老年人應盡的義務,是促進職工隊伍新陳代謝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須在心理上認識和接受這個事實。而且,離退休後,要消除“樹老根枯”、“人老珠黃”的悲觀思想和消極情緒,堅定美好的信念,將離退休生活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