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濕衣服不宜用熱水洗
天氣酷熱,人們經常大汗淋漓,衣服上時常沾上汗水,此時切忌用熱水來洗。原因是汗水中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少量的鹽分外,尚含有蛋白質、尿素與其他有機物質。鹽分、尿素都溶於水,隻需用大量的清水一揉,鹽分、尿素就可以洗掉。而蛋白質在一般溫度下能以膠體的形態溶解於水中,一旦受熱,它就會凝固起來,不易溶解於水,並粘附在衣服的纖維上,受到太陽光照或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化學作用,就會變成黃色的汙垢,日後難以洗幹淨。同樣,衣服上一旦沾上血漬,牛奶、豆漿、肉湯等,也應用冷水浸泡,不宜用熱水去洗,原因是它們含有蛋白質。
對付衣領上的汗漬,可先把汗濕的衣服放在冷水中浸一會兒,再用肥皂液或洗衣粉液去除衣服上的汙垢,如果衣服上有汗漬,可把衣服浸泡在5%的食鹽水中或滴有幾滴氨水的清水裏,讓蛋白質溶解,這樣就可除去汗漬。至於衣服腋下難除的頑固汗漬,可以將一塊冬瓜肉搗爛,塗在汗漬上搓勻,然後放置半小時,再用清水漂洗,每次洗完之後都這樣做一兩次,連積垢也可去掉。
洗內褲時怎樣用洗衣劑
很多女孩為了把貼身衣物洗幹淨,往往用了太多的洗衣劑,“髒”東西確實洗掉了,可是由於洗衣劑過量,漂洗的時候又很難徹底漂洗幹淨,反而造成殘留,導致皮膚過敏等問題。而下身的皮膚本來就長期處於潮濕狀態,用藥也不方便,所以,女性在清洗內衣時,除了要單獨清洗,一定要注意徹底清洗幹淨。
晾曬內衣時,不要辜負太陽光的好意,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能夠殺菌消毒,保持內褲的衛生。實在不好意思讓內褲曬太陽,就要用烘幹機把內褲徹底烘幹,內褲幹淨清爽了,自己穿起來才會舒適。另外,想要穿得舒適,女性最好選擇棉質內褲。
2.洗衣機的衛生問題大
洗衣機本身是一種直接用於清潔衛生的工具,但如果使用時不注意講究衛生,則會成為皮膚病及其他傳染病傳播的媒介。近年來,皮膚瘙癢的患者增多,與此有一定的關係。
人們也許沒有注意到洗衣機的洗衣桶外麵還有個套桶,洗衣水會在這兩個桶的夾層中間來回流動。夾層不容易清潔,時間長了會附著大量的汙垢。這些汙垢裏就藏著各種致病的細菌與真菌,它們在潮濕的環境下繁殖得更快。洗衣時,真菌孢子隨水流散布會汙染衣服並傳播到人體上,導致人們皮膚瘙癢、過敏,甚至誘發皮炎。
日本大阪環境研究所對153台家用洗衣機進行的專項檢測,證實了洗衣機是真菌的滋生地:當水被注入洗衣機桶內15分鍾後,每升水中的真菌數最多達到4566個;新洗衣機用過5個月後,內桶裏的真菌開始明顯增多,並寄生在夾層中的汙垢內;洗衣後開蓋放置的洗衣機比不開蓋的真菌數量少40%。
因此,用洗衣機洗完衣服後應該開著機門。頂部開門的波輪洗衣機要用幹抹布將裏麵的水擦幹,側開門的滾筒洗衣機還要把鑲嵌在門口的墊圈中的水擦幹。不用的時候,應該把過濾袋摘下來,晾在外麵充分幹燥。
專家提醒,家用洗衣機最好每三個月定期清洗一次。同時,洗衣機最好放置在幹燥的環境中,洗滌完衣物後,要擦幹轉桶,曬幹過濾網,盡量保持洗衣機內部幹燥。另外,通過洗衣機洗出的衣物,最好用太陽光照射殺菌。除了把洗衣機裏外都擦幹淨,還要把機門關上,甚至在外麵套上一個罩子。殊不知,關上洗衣機的機門不利於殘留水分的蒸發,還容易滋生真菌,危害家人的健康。
另外,使用洗衣機不要將各種衣物混在一起洗,特別髒的衣物應分開單獨洗。尤其不可將手帕、胸罩、口罩和內褲、襪子等一起放入洗衣機內攪動,這樣容易造成互相汙染。在放入洗衣粉前,衣物最好用清水先漂洗一遍,這樣既節省洗滌的時間,衣物又洗得幹淨。至於病人的衣物必須與健康人的衣物嚴格分開洗,然後進行曝曬或高溫消毒以免病菌、病毒汙染。
3.遠離塑料袋使用的誤區
塑料袋雖給市民帶來不少方便,但也給環境造成汙染,有些塑料袋更不能用於裝食物,否則會對人體健康有不可低估的危害。
◆保鮮膜怎樣使用才安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