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養生專家建議:清潔衛生要講科學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現為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個人清潔衛生,衣服要勤換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飯前便後要洗手;經常打掃環境衛生;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
衛生與健康是緊密相關的,講衛生是擁有健康身體的前提。人們常說病從口入,而一旦生病就必然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證進入我們口中的食物的衛生清潔,蔬菜水果要清洗幹淨,餐具要做好消毒處理。如果我們忽視了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往往也會因不衛生而導致身體的不適。目前一些蔬菜水果為了防止生蟲而噴灑了化學藥品,所以我們在食用前一定要用清水先浸泡一會兒再清洗,使用菜板時要先切蔬菜類,再切禽肉類,做好食物的衛生清潔是保證我們擁有健康身體的前提。其次是我們生活環境的衛生,小到家庭,首先做好個人的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洗手,飯後潄口,勤洗澡,勤換衣,做好個人家庭的衛生清潔,保持居住空間的空氣流通清新。大到整個社會環境,做好綠化,做好環境保護,從每個人健康的角度來講,這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所以保護環境衛生其實也是在保護著我們個人的身體健康。
講究衛生是正確的,但是過度衛生也可能惹禍,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與在無菌試驗室裏嬉戲的老鼠相比,生活在下水道和農場的老鼠擁有更強壯的免疫係統。這一研究結果證實,生活在太清潔的環境中可能更容易生病。
據專家介紹,這一研究結果為17年前提出的“衛生假說”理論提供了依據。此外,按照“衛生假說”理論,人們的免疫係統如果在早年生活中沒有經受過疾病的考驗,人體的天然防禦係統就會對花粉之類微小刺激物產生過度反應。
這就說明,講衛生要講究科學,但不能盲目的追求幹淨。
1.洗衣服要科學
洗衣是人人都會的,也是人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正是不科學的洗衣習慣損壞了我們的健康。日常洗衣要注意:
◆洗衣之前要浸泡
家裏洗衣服常要預洗。預洗時,可以單純用水浸泡或加入洗滌劑浸泡。其目的都在於讓水充分浸透衣物。水進入織物纖維後可將水溶性的汙物溶解,從而減少洗滌劑的用量,增強洗淨效率。一般認為衣物在機械洗滌之前,預先浸泡20~30分鍾。
◆決定洗衣粉用量
很多人都有錯覺,以為洗衣粉用得越多衣物洗得越幹淨。其實,洗衣粉用得過量,反而會積聚在衣物及洗衣機內,汙水排放後會破壞生態環境,衝洗不幹淨,洗衣粉還會刺激皮膚。洗衣粉用量可參照洗滌劑上的說明,若衣服不太髒或洗滌時泡沫過多,則要減少洗衣粉用量,避免洗衣粉使用過量,不僅省錢而且保護環境,可令洗衣機更耐用。
◆幹衣有秘訣
當進行高溫洗滌或幹衣程序時,不可碰觸機門玻璃,以免燙傷。家中如有小孩,更要小心。拿出烘幹的衣物時,要小心衣物上的金屬部分,如拉鏈、紐扣等,以免燙傷。
海綿乳膠、含橡膠或絲質的衣物,如墊肩等不可放進機內烘幹。揮發性物質非常易燃,凡染有機油或經除油劑處理過的衣物均不可放進機內烘幹。睡袋、羽絨枕頭以及大毛毯等會膨脹,妨礙機內空氣流動而不宜用幹衣機烘幹。
◆去汙要注意
衣領/袖口:將衣物先放進溶有洗衣粉的溫水中浸泡15~20分鍾,再進行正常洗滌。
發黃的白襪:用洗衣粉的溶液浸泡30分鍾,再進行正常洗滌。
奶漬:用洗衣粉進行汙漬預處理,進行正常洗滌,如果奶漬頑固則可能需要使用對衣物無害的漂白劑。
普通油汙:用強力洗滌劑預先進行處理,進行正常洗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對頑固汙漬還可以用漂白劑漂白。
◆洗衣水溫有講究
洗衣服的水溫也不是越熱越好。我們常用各種含酶洗衣粉,其中的酶製劑主要有堿性蛋白酶和堿性脂肪酶。堿性蛋白酶用於分解蛋白質類汙物,如汗漬、血漬等。堿性脂肪酶則主要作用於脂肪酸及其酯類汙物,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油汙類。兩種酶的活性高低與溫度有關,大約40℃為最適合。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酶的活性。
其次,蛋白質有變性作用。其顯著特征就是蛋白質凝固,溶解性明顯降低,雞蛋煮熟後凝固就是一例。引起變性的條件之一就是高溫。衣物上的蛋白類汙物同樣會是這樣。所以,如果洗衣時水溫過高,會使它們變性凝固於織物纖維之上,從而更難以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