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1 / 3)

犯罪預防體係從總體上介紹了犯罪預防的一般理論,犯罪預防方法則從更具體的措施和辦法入手進一步探討犯罪預防的一些實用技術。各國從犯罪學理論和社會實踐中推論和探索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犯罪預防方法,對減少和遏製犯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這些方法加以梳理整合無疑對犯罪預防體係的建立和犯罪幹預有重要意義。根據預防犯罪所動用的社會資源的差異,把犯罪預防方法劃分為社會預防的具體方法、情景預防的具體方法、司法預防的具體方法和個體防衛的具體方法。前三種類型是對犯罪人或潛在犯罪人的作用,屬於社會水平;個體防衛的具體方法是對被害人而言的,屬於個體水平。下麵主要探討前三種類型的犯罪預防方法。社會預防、情景預防、司法預防的具體方法這三者均是以犯罪人或潛在犯罪人(可能犯)為視角進行的社會層次的犯罪幹預策略。三者的區別在於:一是從作用時間看,社會預防的具體方法作用於犯罪前,情景預防的具體方法作用於犯罪中,司法預防的具體方法作用於犯罪後;二是從作用對象看,社會預防的具體方法作用於潛在犯罪人,情景預防的具體方法作用於犯罪行為,司法預防的具體方法作用於已然犯罪人;三是從預防目標看,社會預防的具體方法的目標在於使人“不想犯”,情景預防的具體方法的目標在於使人“不能犯”,司法預防的具體方法的目標在於使人“不敢犯”。一、社會預防的具體方法犯罪是人類社會的通病,它所反映出的是各種社會關係和社會製度的弊端。因此,對現存社會關係和社會製度的反思和完善是預防犯罪不可忽視的重要策略。誠如馮·李斯特所言:“最好的社會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社會預防的具體方法如下:(1)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增進人類平等。平等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之一,不平等是產生各種衝突和仇恨的根源。但人是生而就有差別的,在智力、相貌、家庭環境、經濟條件等方麵存在著天然的差別。一個良好的社會的稀缺資源(權力、金錢、聲望)應該對所有人開放,而每個人獲取資源的機會應依係於他此時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承認人的具體條件的差別和天賦的差別但應當避免把這種具體條件的差別和天賦的不平等製度化。同時,應保證各種社會地位的開放性,以便於地位以及地位依附的身份在社會各階層之間合理的流動,也應當減弱各類社會稀缺資源之間的相關性。人類平等了,因貧困、歧視、仇恨而起的犯罪將大大減少。平等在政治方麵的要求,就是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當前特別要做好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工作,積極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要全麵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加快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要完善製約和監督機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隻有這樣才能從社會政治的角度做好犯罪預防工作。(2)調控人口,取消城鄉人口的二元管理體製,使城鄉居民的權利平等。一方麵,適量的人口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過少的人口使社會缺乏必要的人力資源而發展緩慢,而過度增長的人口必然導致過度的資源消耗、環境汙染、生態破壞、人均收入增長緩慢、失業、社會管理的困難。當自然和社會不能完全供養人類,人類間必然出現傾軋與爭奪,傾軋與爭奪有時就以犯罪的形式得以表現。同時,人口的結構也是製約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麵,如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的失調也會帶來社會的失序和混亂。因此,應進一步堅持和完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科學管理和依法管理人口工作,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自然環境等的承受力相協調。另一方麵,必須取消城鄉人口二元管理體製以及附加在城鄉人口二元管理結構之上的各種不平等待遇,賦予城鄉居民平等的權利,消除城鄉之間的人為差別等,這必將為預防犯罪創造具體社會條件。(3)製衡公共權力。公共權力來源於弱小的個體為了保護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而讓渡出的個人權利的總和,但公共權力常常被濫用而異化為損害個人權利的一種力量。因此,公共權力需要監督和約製。權力的濫用--腐敗不僅直接威脅著公民的自由而且導致政府和社會信任危機,動搖民眾對法律和秩序的信仰,大量的違法犯罪很多由此而起。於是,製衡公共權力不僅是遏製白領犯罪也是減少街頭犯罪的當然要求。製衡公共權力,要求必須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堅持用製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製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利結構和運行機製。要健全組織法治和程序規則,保證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完善各類公開辦事製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製度等等。(4)發展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經濟如貧困、失業、企業破產、經濟危機和犯罪的關係早已被社會實踐和犯罪學理論所證實。經濟的發展給精神文化的創造和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給人獲取社會資源、實現文化目標、解決人際爭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手段。經濟水平的提高也使個人有可能享受更多的教育,受到更多的職業訓練,獲得更好的就業技能。事實表明:經濟水平與生育願望呈負相關,這無疑成為解決人口問題的根本途徑之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必須注意分配公平,以避免產生相對剝奪和相對貧困感。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方麵取得重大進展。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發展經濟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努力提高我國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要完善基本經濟製度,健全現代市場體係;要深化財稅、金融等體製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係;要拓寬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總之,通過經濟發展為預防犯罪提供經濟基礎和條件。(5)優先發展教育。教育對於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人文科學知識的傳承,有助於提高受教育者的謀生技能和道德修養,增加其社會適應能力和自我控製能力。這對於預防犯罪無疑具有積極意義。越是社會底層這種緊張就越突出。教育是解決這一緊張的主要途徑。而在教育產業化,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型的今天,必須注意到:受教育者為學習所支付的高昂的成本,是否因其所學的知識有用性而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得到補償。這是所有教育政策製定者和任何以教育為業者所必須考慮的問題。由此發展教育的成效才不會為與此相關的犯罪損失所抵消。在發展教育問題上,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努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6)完善就業政策。犯罪率與就業率之間有高度的相關,失業使人失去經濟保障和收入來源而陷於困境。就業不僅解決經濟問題,還使人從屬於某一組織,從而加強了與社會的聯係,提高了社會整合度。國家應當在拓展就業領域、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消除就業歧視,使任何公民都有同等的機會獲得就業保障。完善就業政策,目前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進程;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製,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要健全麵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製度,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建立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製度;要完善麵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製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要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規範和協調勞動關係,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7)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由於人們天賦能力的不同,後天機會和努力程度的差異必然使人們在勞動所得上表現一定的甚至是巨大的差異。國家應通過稅收、儲蓄等製度減少收入差距、縮小貧富懸殊,這樣才能減少低收入群體的相對剝奪感,減少富有階層和低收入階層的矛盾和衝突,從而減少犯罪。當前完善收入分配製度的重點是深化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製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要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製和支付保障機製。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要切實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要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8)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任何社會之中都會存在天生的缺陷者或因後天的天災人禍而陷入生存危機和痛苦困難的無力自救者,他們作為社會成員應該得到國家或其他社會成員的救濟和幫助,這是人道社會的精神底線。這對於提升社會的道德風尚和保衛社會的安全都有積極意義,對弱勢群體的長期忽視必然使社會陷於危機和動蕩。因此,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是人道和安全的共同要求,而這種社會保障體係不隻是為少數人(如城市居民)而設立,它應當是惠及城鄉全體居民的。具體而言社會保障體係由醫療、優撫、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等構成。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全的重要保證。當前社會保障的重點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製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係;要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製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製度;要全麵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建設;要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製度;要提高統籌層次,製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辦法;要采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管理,實現保值增值;要健全社會救助體係;做好優撫安置工作;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要加強老齡工作;要強化防災減災工作;要健全廉租住房製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9)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願,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製。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完善信訪製度,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製。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製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製。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健全國家安全體製,高度警惕和堅決防範各種分裂、滲透、顛覆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諧社會要靠全社會共同建設。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麵。(10)建構普遍道德。普遍道德是一種有效的社會整合力量,精神信仰即從中產生。信仰使人精神有所寄托,有信仰者不易陷入絕望頹廢,也不會隻把注意力投注到物質追求中。信仰具有無限性,它不會像物質一樣被分割或耗盡。但信仰不會因強製而產生,它來自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民族精神、傳統文化和英雄人物的傳奇事跡之中。

信仰危機是時代的危機,道德的削弱使社會失範,這是產生越軌行為和導致犯罪增長的基本原因之一。而道德譴責勢力的形成是以普遍道德的存在為前提的。綜上可見,社會預防的具體方法涉及社會建設的方方麵麵,但各個方法之間又是密切聯係的,各個具體方法的有機結合構成了社會預防的宏觀政策和製度。二、情景預防的具體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美等世界發達國家的犯罪率持續增長,類似於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刑法犯罪學通常寄望於通過刑罰和社會政策來控製犯罪人和犯罪行為。而人性的複雜多變、價值觀念的衝突多元使道德說教有時蒼白無力;法律威懾難以挽回已然之罪所造成的損失,也難以完全阻止那些非理性的和膽大妄為者的鋌而走險,全球範圍的輕刑主義(這也正是刑罰局限性的一種反映)的潮流不斷限製和削弱刑罰的威懾力;受資源(人力、資本、技術)有限性和效益遞減規律的支配,政府不可能無限製地追加執法機構的力量,而不少國家將武器使用權讓渡給國家,因而當普通公民麵對有預謀的甚至持有凶器和武器的犯罪人時往往束手無策,這的確是一對矛盾。在社會預防、司法預防和個體防衛的具體方法日顯局限性的背景下--旨在提高犯罪成本、降低犯罪收益、減少犯罪機會的情景預防措施應運而生。1.情景預防發展的實踐背景20世紀中葉以前盛行的犯罪預防宏觀策略主要有社會預防、司法預防和個體防衛技術。社會預防旨在通過各種具體社會製度建設改善社會環境,健全社會製度,減少犯罪的社會致因,其具體方法有:發展民主政治、增進人類平等、製衡公共權力、發展經濟、發展教育、建立完善就業政策和收入分配製度、健全全民的社會保障體係、完善社會管理和建構普遍道德等。司法預防以立法、司法和刑罰的執行起到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的作用;個體防衛是向公眾傳授安全防範知識和技能以提高個體的犯罪防衛能力。司法預防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傳統的正式犯罪預防方法,司法預防為遏製犯罪發揮了重要作用。但20世紀七八十年代高漲的重新犯罪率動搖了人們對司法預防的信心,如美國、日本1989年的調查顯示,三年內重犯率分別高達46.8%、57.2%。在此期間英美等國推行了大量的預防犯罪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美國的芝加哥區域計劃(Chicagoareaproject)對改善芝加哥地區的治安狀況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預防是治理犯罪的根本方案,但耗資巨大、牽涉機構多,難以在短期內見效。社會預防、司法預防的局限和犯罪率的急劇增長,使得英美等國的預防犯罪實踐在20世紀70年代末陷入了一種悲觀情緒之中,似乎人們麵對犯罪的巨大威脅已經束手無策。此時,人們開始反思傳統的預防犯罪方案。司法預防和社會預防以“犯罪人”為中心,而犯罪的構成要素還有“犯罪行為”和“被害人”。情景預防正是基於對犯罪行為和被害人的分析,減少來自於環境和被害人的有利於犯罪的因素來預防犯罪的發生。情景預防的思路是增大犯罪困難,增加犯罪風險,減少犯罪收益。2.情景預防發展的理論根據情景預防發展除犯罪預防的社會實踐方麵的原因外,還得益於犯罪學研究的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