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2 / 2)

社會預防側重於社會結構的完善,治安預防和刑罰預防相對於心理預防來說,其基本方向是指向違法與犯罪的個人的,而心理預防則是通過人本身內心的交流,使個體主動去接受來自於外部的各種社會製約。這樣,通過以上四道防線的協同運作,社會便形成了一種良性運行和動態平衡,從而從總體上降低犯罪行為發生的頻率和行為強度,實現犯罪預防的終極目標。第二,微觀犯罪預防。微觀犯罪預防包括家庭預防、學校預防和社區預防,這是對違法犯罪的橫向預防和事前預防。搞好對於犯罪的家庭預防、學校預防和社區預防,築起微觀犯罪預防的三道防線,是一種有效預防各種犯罪特別是青少年犯罪的體係,它對於一般犯罪的預防同樣也有借鑒意義。家庭預防。家庭預防是通過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抵製和減少犯罪的一種方法。家庭在預防犯罪中的核心內容是家長預防子女違法犯罪。家長應充分動用自己的影響力,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態度,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起到預防犯罪的作用。同時,家長還要加強自身的修養,為子女樹立榜樣,既可以影響子女,又可以防止自己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學校預防。學校預防是繼家庭預防之後微觀犯罪預防的又一道重要防線。加強學校教育和管理,減少教育製度和具體措施的失誤,是學校預防犯罪的重要方麵。其中,尤其應強調如下幾個問題:一是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不搞“單打一”,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我國當前社會治安不好的症結所在,主要是人口素質不高,在違法犯罪人員中主要是“文盲、法盲加流氓”。教育問題不解決,懲罰的效果不能鞏固,社會治安也很難做到根本好轉。二是學校和教育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活潑的思想教育和法紀教育工作,增強學生的“免疫力”。三是提高教師的思想品質和業務素質,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以身作則,遵紀守法,熱愛學校,忠於教育事業。四是學校應當配合家長和社會組織做好社會幫助工作,就地轉化頑劣學生。五是學校應建立健全與法製精神相一致的各種規章製度,既防止學校管理的完全自由化,又防止學校管理的非法化,做到在切實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同時,又通過執行相應的良好的製度,約束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社區預防。社區預防就是以社區為基點,根據犯罪違法行為的實際情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從時空等多維度對犯罪違法行為進行預防、製止和處理相配合的犯罪預防模式。社區預防是預防、遏製和減少犯罪的重要手段和複雜的係統工程。社區是社會的元素,它具有不可忽視的特點:一是作為社會元素的社區,它是各種社會對策的出發點和終結點。因此,社區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這一係統工程的起點也是終端。二是社區的健康和諧是社會健康和諧的基礎。如果社區都有了良好的治安環境,那麼這個城市或地區就會有良好、穩定的社會秩序。三是社區的普遍性賦予了小區治安的全局意義,“以小治安帶動大治安”。這種起步於微觀、成功於宏觀,正是綜合治理係統工程的正確思路,也是犯罪預防工作的重要落腳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