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是指人類行為活動的空間。具體而言,區位除指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間幾何位置外,還強調自然界的各種地理要素和人類經濟社會之間的相互聯係和相互作用在空間位置上的反映。區位就是自然地理區位、交通地理區位和經濟地理區位在空間地域上有機結合的具體表現。人們的社會活動離不開特定的空間。犯罪行為是人們諸多社會生活形式的一種,同樣不可能脫離與之相對應的行為空間。通常認為,犯罪的行為空間主要指具體犯罪行為的地點,如果將犯罪行為當作一個過程來研究,那麼實施犯罪行為全部過程,包括犯罪的預謀和犯罪的掩蓋等,則是在一個特定的區位內完成的,那麼這一特定區位也被認為是犯罪的空間。人們社會生活的空間有著實實在在、形形色色的具體內容。犯罪行為作為社會活動的特殊形式,同樣要受到由那些實在的內容而產生的各種因素和條件的影響。不同社會生活空間的內容產生出不同的犯罪因素和條件,導致犯罪行為方式和結果的不同。由此而引發的地區性犯罪也各具特色,不同地區呈現出不同類型犯罪的趨勢,同類型的犯罪在不同的地區可能具有不相同的特征。因此,應該將犯罪全過程中涉及的地區內的各種因素綜合起來研究犯罪現象,以發現空間區位的差別與犯罪的關係。1.地理環境區位特點與犯罪的關係地理環境區位是誘發犯罪的原因,這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特殊地理環境區位容易誘發犯罪。例如,犯罪分子利用旅遊景區人少僻靜地段的客觀條件,提前預謀守候,實施搶劫、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活動;另一方麵由於各地地理位置區位不同,各地的犯罪特點也有明顯的不同。我國按東西向地理位置的不同,分為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東部沿海地區由於地處對外開放的前沿,經濟與社會發展異常活躍,犯罪特點也與其他地區有很大的不同。東南沿海地區偷渡犯罪、製販毒品犯罪、走私犯罪、知識產權犯罪,特別是從西方走私來的黃色淫穢物品而導致的販黃犯罪,就突出得多。雲南與緬甸、越南、老撾等國接壤,邊界線長達4060公裏,其中與緬甸接壤就達1997公裏。緬甸的鴉片豐收,相應地,雲南的販毒就猖獗。再者,由於中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或者自謀職業者,他們在那裏結婚生子,產生了第二代“外來人口”,這些人口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由於這些青少年在城市出生和生長,並且不少人租住在廉價的房屋裏,周邊生活環境比較差,由於特殊身份和經濟因素等原因,一些人很容易接觸城市中的不良環境和人員,從而使東部地區第二代流動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據有關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來青少年犯罪日趨嚴重,在東部沿海地區約占同齡青少年犯罪的一半左右,個別地區甚至占70%。東部沿海地區地處對外開放的前沿,國家開放區的政策與內地相比較為靈活和開放,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市場經濟比較完善,與經濟發展相關聯經濟類型犯罪比較突出,且作案手段的智能化、技術化水平較高。由於特區經濟在商品經濟方麵的突出特點,因而表現為營運型的經濟犯罪就顯得活躍。
無論在生產環節上、交換環節上、分配環節上,還是在消費環節上都是如此。而雲南等內陸腹地的經濟發展政策與特區比較顯然不同,因而經濟犯罪更多的還是偷盜扒竊等自然型傳統財產犯罪。按照南北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北方地區由於氣候幹燥,平均氣溫較低,地域性格粗獷敦厚,加之北方地區的基礎型、資源型產業比重較大,因此作案方式比較直截了當,不加掩飾。如北方凶殺等嚴重人身傷害以及縱火、投毒之類的案件,作案動機往往出於報複、泄憤等心理或社會性因素。而南方地區的人身傷害案件卻多是由經濟因素引起的。2.居住人口密度與犯罪發生頻率的關係城市犯罪發生頻率與居住人口密度成正相關,即居住人口密度越高,越容易誘發犯罪,但不同類型的犯罪與居住人口密度的關聯程度不一樣。不同用地性質區域的犯罪發生頻率存在明顯差異,商業區由於財物集中,誘發犯罪的目標眾多,另外由於人員流動過於頻繁,監視作用低,易成為城市犯罪高發區。在加拿大愛得蒙頓市犯罪問題的地理研究中,所選八種犯罪即偷竊、車輛偷竊、搶劫、破門入室、凶殺、強奸、毆打和拐騙犯罪,除拐騙和凶殺的發生頻率與人口密度沒有相關性或相關性很小以外,其餘六種犯罪的發生頻率與人口密度的高低均具有很大的正相關性,即人口密度越高,犯罪發生頻率越高。從犯罪類型來看,財產犯罪的發生頻率與人口密度均具有極大的正相關性,且其相關係數大於其他幾種人身犯罪。這表明財產犯罪的發生頻率與人口密度的相關程度大於人身犯罪的發生頻率與人口密度的相關性。這一結果與實際情況是比較一致的。盜竊、車輛盜竊、破門入室、搶劫等財產犯罪以家庭和個人財產作為侵害對象。這是因為居住人口較多的地區,可供選擇的作案目標較多,誘發犯罪的機會也就較多。而人身犯罪中拐騙和凶殺均以被害人個體為侵害對象,居住人口越多,意味著監視作用越大,這樣犯罪就不易得逞。因而這類犯罪多發生在居住人口較少的地區。至於強奸(包括猥褻)和毆打這兩類人身犯罪通常都發生在住室內,其發案頻率必然與居住人口密度的高低具有一定的正相關性。3.交通環境與犯罪的關係城市社區的交通環境也和犯罪率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係。在比較偏僻的地方,由於交通不便,人流量相對較少,犯罪分子便於藏身,財產性犯罪和性犯罪現象較為突出;在交通樞紐之地,由於人流量過大,交通便利,犯罪後能及時脫身轉移,犯罪率也呈上升趨勢。許多犯罪分子作案後潛逃,他們的犯罪類型與選擇的潛逃地點也有很大的相關性。在一般情況下,經濟類犯罪譬如貪汙、受賄、盜竊、詐騙等,犯罪分子潛逃首選大中城市。大中城市流動人口多,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便於犯罪分子“享受”其作案“成果”。有些經濟犯罪分子潛逃期間,為了擺脫內心空虛,抱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理,肆意揮霍,醉生夢死。有些犯罪分子利用先進的交通條件,采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策略,在各大中城市頻繁作案。還有些“財大氣粗”的犯罪分子,在大中城市或沿海開放城市秘密購置房產、汽車等,攜帶情婦,過起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