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協助黨支部做好黨員教育工作(2 / 3)

第二,學習鄧小平理論,關鍵是抓住其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八個字,集中體現了鄧小平同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科學態度,貫穿於他的整個理論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麵和全部內容的始終,這是一理論具有盎然生機的源泉。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把握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精髓,並將它貫穿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曆史進程的始終,就把握了鄧小平理論的活的靈魂。

第三,學習鄧小平理論,必須認真學習鄧小平同誌的原著,同時也要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重要文獻。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精神,都凝結在鄧小平同誌的原著中,同時也體現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重要文獻中。

第四,學習鄧小平理論,必須緊密聯係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必須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用貫穿於這一理論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克服和抵禦唯心論、機械唯物論、主觀主義、形而上學以及極端個人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侵蝕,增強黨性觀念,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論素質和政治水平。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用鄧小平理論觀察當今世界、觀察當代中國,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作出新的理論概括,不斷開拓創新,在創造性地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形成了一係列新的理論成果。特別是提出了關於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是對我們黨的奮鬥業績和曆史經驗的新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是對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提出的新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黨的十六大一致同意在黨章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對於保證我們黨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曆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吸取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曆史教訓,深刻總結了我們黨80多年的曆史經驗,創造性地把黨的建設同當今世界生產力和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曆史任務、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奮鬥目標聯係起來,科學地揭示了執政黨建設的客觀規律,賦予黨的建設以鮮明的時代氣息和時代特征,從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滿挑戰和希望的21世紀,把我們黨建設成為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了毛澤東和鄧小平關於黨的建設的一係列重要思想,堅持了貫穿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之中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同時又結合新的曆史條件和新的實踐要求,賦予這些基本原理、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內涵,更為鮮明、更為集中地揭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和黨的各項工作的本質要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一個新的理論體係,全麵體現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問題的新創造。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完全統一的。作為一個黨員,一定要充分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正確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關係,自覺地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

在學習教育中,要注意把握和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涵。作為一名黨員,在實踐“三個代表”過程中,更要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1)黨要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三個代表”中,首要的是做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代表。有了先進的生產力,又有先進的社會製度,就能創造更多更好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就能在日益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走在前麵,就能更快地提高綜合國力。我們黨的一切奮鬥,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最終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促進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不集中力量就不能加快發展,就不能實現黨的先進性。由於我們國家的生產力沒有經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充分發展,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完成發達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生產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任務,所以,我們必須排除一切幹擾,集中精力加快生產力的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標誌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重視科技創新,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重視科技事業的發展;就要加快科技體製創新,積極推進國家知識創新體係的建設,對於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就要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結合我國生產力的最新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加快體製創新,及時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與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部分,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同時加快政治體製改革步伐,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共產黨員要做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模範。帶頭學習和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和文化知識,帶頭投身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本職崗位上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黨要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先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又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方麵。代表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才能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社會全麵進步。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決定著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

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包括六個方麵的特征:一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文化。二是服從和服務於黨的基本路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的文化。三是弘揚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誌和力量,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四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一切優秀文化傳統,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五是博采各國文化之長,吸收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的文化。六是麵向大眾、服務人民,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共產黨員應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過程中,共產黨員如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一是自覺地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二是要自覺地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三是要帶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四是要自覺地講文明、樹新風,爭做“四有”新人。

關於文化的隨筆

——朱樵隨筆《文化》

曾經在一些非常有文化氛圍的場合,總會聽到有人笑著說自己沒文化,而說此話的人,往往又是那個場合中比較顯眼的人物。這就讓大家明顯地感到,他是在調侃文化人,至少是表明他並不那麼看重文化。在這些人眼裏,文化有什麼用,不當吃不當用,不甜不鹹,還酸溜溜的。而文化人呢,也就是拎拎鳥籠的白相人,或者就是孔乙己式的窮酸文人。這是一些暴發戶的心態,不管他是幹什麼的,不管他有沒有文化,隻要在他爆發的過程中沒文化的作用,他就不可能看重文化。當然,現在情況就不同了,文化一熱,誰要是再說自己沒有文化,那就真的是沒文化了。

有個沒上過學的老畫家,古文功底很好,對當地的文史也非常了解,新聞媒體報道時,總稱他為文化名人。有一次,文史館的人事幹事請他填履曆表,在文化程度一欄中,他猶豫了一下,想還是謙虛點填個“較高”。結果人事幹事說不對,老畫家笑了笑,就不再謙虛,填了個“很高”。人事幹事於是說,這樣填不對,這文化程度是指你上過什麼學。老畫家傻了,問道:文化程度跟上學有什麼關係?不問不要緊,一問,人事幹事也傻了:是啊,文化程度跟上學有什麼關係呢?

那麼,文化究竟是什麼?這可是一個誰都知道,但誰也說不清楚的問題。有人說,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也有人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最近,又有龍應台的談文化紅了一下。總之,許多名人學者都說過文化,好像都有點道理,但似乎都沒說明白。甚至,有時候自己覺得對文化的概念比較清晰了,被他們一說,反而又糊塗了。文化的概念實在是太廣泛了,不是哪個人能隨便說清楚的。近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試圖從各自的學科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結果都令人失望。據說,目前對於“文化”定義,已經多達有200多種。文化,真像一團亂麻,被他們越理越亂了。

去年秋天,我在杭州參加一個學術活動。正題談好後,大家都開始談各地的情況。有人在說到嘉興時,先是說一通嘉興怎麼怎麼的好,嘉興的建設,嘉興的文化,什麼都好,就是嘉興人小富即安這點不好。意思是嘉興人容易滿足,缺乏趁熱打鐵的精神。我聽後就來氣:小富即安有什麼不好?我告訴他們,小富即安,說明人對欲望有所節製,不容易產生貪婪,也不會造成浪費,應該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同時,小富即安,也是人和自然的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不會無休無止地去破壞自然。再說,人隻有在物質上小富即安,才能在精神上有所發展。小富即安是嘉興人的性格,也是嘉興的地域文化。

梁啟超先生在《什麼是文化》中稱,“文化者,人類心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這話雖然簡單,卻很到位。其實,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還是簡單點好,文化就是文化。如果廣告是廣而告之,那麼文化就是文而化之。

(3)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三者是密切相關、辯證統一的整體,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貫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執政之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奪取政權,執掌政權,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都是為了人民。所以說,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共產黨員最主要的是要增強黨的意識,端正為人民服務的態度,以人民利益為主,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屬於人民,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一切為了人民,就是要牢固樹立立黨為公的思想,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體現到廣大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利益上,實現好、維護好、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根本標準,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根本尺度。要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一切依靠人民,就要堅持唯物史觀,正確認識人民群眾的曆史作用,堅決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尊重群眾的意願和自主要求,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和實踐經驗,帶領、引導和依靠人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共產黨員就要自覺做到實踐黨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作鬥爭。對手中的權力,隻能用來為人民服務,決不能以權謀私,為小團體或為少數人謀求私利。隻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就能將人民團結起來,將人民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克服一切困難,立於不敗之地。否則,如果不能很好地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如果違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會失去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失敗。

3.科學發展觀教育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堅持理論創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黨的十七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將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寫入黨章,成為黨章修正案引人注目的亮點。黨章條文要求黨員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幹部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係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製機製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麵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麵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麵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紮實貫徹,同時民主法製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製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麵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麵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