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間咖啡館,隻要壓力不大,的確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這間酒吧裏的參差咖啡,投入少,壓力小,除了每月保證能交上租金,很快就略有盈餘了。一年下來,書看了不少,朋友也交了不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不過,非常遺憾的是,現在這間酒吧裏的參差咖啡也已經不複存在。因為小酒吧的老板一直惦記著開一間更大些的,合作一年後,他準備把小酒吧轉讓。新老板一來肯定要重新改造,人我又不認識,正發愁快樂時光不能延續,又得去尋找門麵的時候,一位在新世界國貿大廈裏辦公的老客人提供了一條信息,正好幫我在時間上銜接起來了。
原來,新世界國貿大廈一直希望在其公共服務層引進一間有文化氣息的咖啡館,為在寫字樓裏工作的人們提供公共休憩服務。怎麼才算有文化氣息的咖啡館呢,估計他們也不一定思路很清晰。於是我帶著寫了快一年的專欄和我對書與咖啡結合的理解去和他們溝通。不出所料,立刻得到他們的認同,雙方一拍即合。於是,正好一年之後,酒吧裏的參差咖啡找到了新的安身之地,搬進了寫字樓。據說,這是武漢第一間寫字樓裏的咖啡館。
我的第一間參差咖啡館
北京的第一間參差咖啡,遠水解不了近渴;武漢的第一間參差咖啡,我退出了;依附於一間酒吧的參差咖啡現在也沒有了,所以嚴格來講,這間開在新世界國貿大廈寫字樓裏的參差咖啡才是第一間完全屬於我自己的咖啡館。
從2007年5月開始想到開一間小咖啡館,到2008年8月完全屬於我的參差咖啡搬進寫字樓,時間已經過了15個月。寫到這裏,我想起了著名旅行書《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的創始人托尼·惠勒說的那句關於旅行的話:“All you’ve got to do is decide to go and the hardest part is over,So go!”意思是:如果你已經決定出發,關於旅行最困難的部分其實就已經過去了,出發吧!我開咖啡館的經曆不是也正好證明著這句話嗎?
到今天,這間我們已經習慣叫它“參差咖啡國貿店”的寫字樓裏的咖啡館,我在武漢的第一間真正完全屬於自己的咖啡館,已經開了快4年了。下麵是一篇之前提到的那些專欄文章之一,叫做“金融街上空的咖啡時間”,是為參差咖啡喬遷而寫的,是我對寫字樓裏能不能開咖啡館的一些思考。參差咖啡國貿店,實用麵積不到70平方米,租金價格是普通租戶的一半,這就是我在專欄文章裏大讚新世界國貿大廈的原因,當然這也是我同意搬進去的重要原因。如果租金上得不到政策傾斜,超過我的基本底線,在寫字樓裏開咖啡館肯定是有風險的。單單是周六周日休息,一周內有兩天寫字樓裏基本沒人,高租金就會讓咖啡館無法承受。
當然,當時我決定進駐寫字樓還有一個原因是,我認為朝九晚五,周末休息是可以接受的好事,一間小咖啡館本來掙不了什麼大錢,隻要租金不高,沒有風險就好。離家近,冬暖夏涼的,能掙到幾千塊錢,就是一間挺好的自雇型、生活型小小咖啡館。
2009年9月,也就是國貿店開業一年後,我接到了同屬新世界集團的新世界中心寫字樓的邀請。事後得知,經過一年的觀察,他們認為參差咖啡實現了他們邀請我進駐的初衷,樓內顧客的評價都非常高,於是他們才有了在其他寫字樓裏也開辟出一間參差咖啡的想法。這也再次證明了,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必去預設什麼,反而會有意外的收獲。
到現在,這兩間寫字樓裏的咖啡館都已經經營了3年以上。喜歡它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形成了口碑,有人告訴我,新世界寫字樓裏有這麼一句話在流傳:“我不在參差咖啡,就在去參差咖啡的電梯裏”。
金融街上空的咖啡時間
奧運會結束後的第一個周一(這純屬巧合,我可沒有有意去避“運”),一直標榜自己不是在做傳統的咖啡館,而是在推廣生活方式的參差咖啡,搬進了金融街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新世界國貿大廈。至此,從2007年5月13號,著名作家王小波誕辰55周年紀念日,參差咖啡北京魏公村店正式迎客開始,經曆了15個月的咖啡生活,我終於有了一間完全屬於自己的咖啡館,當上了真正的咖啡館小老板。當參差咖啡開始飄香武漢金融街上空的時候,當可憐的格子間精英們有了一個可以在忙碌之中停頓休憩的小角落的時候,我又可以關上手機出趟遠門了,目的地雲南、海南或是新疆隨便,隻要夠遠,旅行的快樂在於,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