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李世民大事年表(2 / 3)

貞觀二年(628),關內發生旱災,百姓缺糧,有許多人賣兒賣女以換取衣糧。四月,太宗詔出禦府金帛贖回被賣兒童,交還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災、蝗災,大赦天下。

貞觀二年(628)四月,突利派使來唐請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討論,兵部尚書杜如晦請出兵攻突厥。貞觀三年(629)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為右衛大將軍,賜爵北平郡王。

貞觀二年(628)九月,中書舍人李百藥請再出宮人。唐太宗命尚書左丞戴胄和給事中杜正倫在掖庭西門簡選宮人,前後放出宮女又達三千餘人。

貞觀二年(628)末,派遣遊擊將軍喬師望從小路帶著冊書拜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賜給他鼓纛。夷男非常高興,派使入貢。

貞觀三年(629)三月,太宗以房玄齡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以尚書右丞魏征守秘書監,均參與朝政。房玄齡善謀略,杜如晦善決斷,為唐朝名相,並稱“房杜”。

唐朝初年,凡國家軍政大事,中書舍人各依自己的見解,簽署自己的名字,被稱做五花判事。由中書侍郎、中書令審查,由給事中、黃門侍郎校正。

貞觀三年(629)四月,唐太宗重新申明舊的製度,於是很少發生錯事。

貞觀三年(629)大旱,太宗詔求直言,馬周代常何向太宗提了二十多條意見。太宗大喜,召馬周入見,令他宿值門下省,不久以馬周為監察禦史,終至拜相。

貞觀三年(629)八月,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張公瑾為副總管,前去征討突厥。突厥俟斤九人帶領三千騎兵降唐,拔野古、仆骨、奚等酋長也率部眾降唐。

貞觀三年(630)正月,李世勣在白道敗突厥,李靖在陰山大敗頡利可汗。

貞觀三年(630)閏十二月,東謝酋長謝元深、南謝酋長謝強朝唐。東謝、南謝是南蠻的分支,分布在黔西。唐太宗下詔以東謝之地為應州(今貴州德江縣)。

貞觀三年(630)閏十二月,牂牁酋長謝能羽及兗州蠻向唐入貢。太宗詔以牂牁之地為牂州。黨項酋長細封步賴降唐,唐以其地為軌州境,南謝之地為莊州(今貴州境內),隸屬於黔州都督。

貞觀四年(630)正月,李靖率三千騎自馬邑進駐惡陽嶺,夜襲定襄,大敗突厥。頡利可汗大驚,遷牙帳於磧口。頡利的親信康蘇密以隋煬帝後蕭氏及其孫楊政道降唐。

貞觀四年(630)三月,各族君長都到長安請唐太宗稱天可汗,唐太宗笑道:“我為大唐天子,難道又為可汗之事嗎?”但此後唐太宗賜給西北各族君長的璽書都用“天可汗”的稱號。

貞觀四年(630)三月,唐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突至蘇尼失兵營,俘頡利,送往長安。

貞觀四年(630)九月,伊吾城主到長安朝唐。先是伊吾內屬,隋於其地設置伊吾郡;隋末,城主向突厥稱臣。頡利被唐攻滅後,伊吾城主率他所屬的七城降唐,唐朝在伊吾設置西伊州(今新疆哈密)。

太宗閱讀中醫著作《明堂針灸書》後,認為人的五髒都歸結在背部。於是於貞觀四年(630)十一月下令,此後審訊犯人,不得鞭擊背部。

貞觀四年(630),全國豐收,流散到各地的百姓回歸故裏,米每鬥不超過三四錢,一年僅判處了二十九人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