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四年(630)八月,日本遣使犬上三田耜(亦作禦田鍬)、藥師惠日等來唐,是為日本第一次遣唐使。
貞觀五年(631),開黨項之地為十六州。林邑、新羅遣使到唐。
貞觀五年(631)十二月初二日,唐太宗製:“判決死罪,要在兩天內五次申奏,下各州的要三次申奏;行刑當天,尚食局不得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樂。門下省還要再檢查,有依法應當死而處境堪憐者,另外寫狀上奏。”五次申奏是指行刑前兩天到行刑之日共上奏五次,人命關天,以示慎重。隻有犯惡逆罪(隋立“十惡不赦”之科,唐承之)的人隻奏一次。
貞觀六年(632),太宗增置三師官(太師、太傅、太保)。太宗與侍臣論安危之本。長孫後賀太宗喜得諫臣,焉耆王遣使入貢,唐太宗派鴻臚少卿劉善因前去冊立泥孰為奚利邲咄陸可汗。
貞觀六年(632)十一月,契苾(鐵勒十五部之一)部落酋長契苾何力率所部六千餘家到沙州(今甘肅敦煌西)向唐政府歸降。
貞觀七年(633),太宗赦死囚,李淳風造渾天黃道儀。
貞觀八年(634),李靖等赴諸道察情。
貞觀九年(635),唐高祖李淵卒,唐平吐穀渾。
貞觀十年(636),唐建南北衙。
貞觀十年(636)六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後長孫氏卒,年三十六歲。
貞觀十一年(637)八月,侍禦史馬周上疏朝廷,建議政府應重視州縣地方官吏的選任。太宗聞奏,深以為是,決定以後刺史由他親選,縣令則由京官五品以上各舉一人。
貞觀十二年(638),立薛延陀小可汗,太宗建百騎。
貞觀十三年(639),太宗停世襲刺史。
貞觀十四年(640),流鬼國遣使入貢,侯君集滅高昌,唐置安西都護府於交河,禮官改禮製,唐文成公主入藏。
貞觀十五年(641),唐蕃和親,席君買平吐穀渾之亂,冊封百濟王,李世勣敗薛延陀。
貞觀十六年(642),魏王泰上《括地誌》,太宗徙死罪者實西州,禁自傷肢體,郭孝恪敗西突厥咄陸可汗。
貞觀十七年(643),魏征卒,李世民命畫功臣像於淩煙閣,太子承乾造反,被廢,立晉王治為皇太子。
貞觀十八年(644),太宗親征高麗。
貞觀十九年(645),鐵勒九姓大首領率眾降唐。玄奘取經回國,張亮、程名振拔高麗卑沙城,李世勣攻高麗遼東城,契苾何力等勇擊高麗,高麗白岩城降,太宗破高麗安市救兵,太宗下詔從高麗班師。
貞觀二十年(646),薛廷陀咄摩支降唐,敕勒諸部朝唐。
貞觀二十一年(647),唐發兵攻龜茲,太宗哭高士廉,骨利幹入貢,王波利造船攻高麗,突厥車鼻可汗向唐朝入貢,西趙酋長趙磨內附。
貞觀二十二年(648),薛萬徹等率軍擊高麗,李百藥卒,結骨入朝,鬆外蠻附唐,契丹首領曲據內附,阿史那賀魯降唐,王玄策破中天竺,房玄齡卒。
貞觀二十三年(649),徒莫祗等蠻內附。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唐太宗病危。臨終前,他召見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讓他們輔佐太子李治聽政。是月,太宗病逝於翠微宮含風殿。太子即位,是為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