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性情中人(3)(1 / 2)

由於李世民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因此在貞觀時期出現了一場書法革新運動,統一了南北朝以來南師王帖、北宗魏碑的自立門戶的局麵,使王書成為全國書體的正宗。看來,王羲之泉下有知自己在唐朝被尊為書聖,一定會樂得眉開眼笑的。

而且,為了普及並提高書法藝術的水平,李世民還設立弘文館,傳習書法。另外,還把書法作為科舉考試錄取人才的重要一科,明訂“楷法遒美”為科舉選士標準之一,你字寫不好,估計就會影響你的仕途。看來,高考前老師字要寫規範的告誡是非常有見地的。

如此狂熱地推崇書法藝術,書法想不火都難。

李世民喜歡書法還有很多的故事。他對王羲之那麼喜歡,自然是千方百計地想要得到他的真跡。有一天,他聽說《蘭亭序》的真跡藏在永欣寺和尚辯才那裏,就派監察禦史蕭翼去謀取。蕭翼扮成老百姓,先到了湘潭,然後隨商人乘船到越州,經過永欣寺,與辯才和尚見了麵。

兩人一起談談文章,聊聊詩賦,十分投機。天晚了,辯才留蕭翼住了下來,蕭翼就逐漸把話題轉到了書法上。蕭翼說:“我的祖輩傳下來二王的楷書,小時候因為貪玩,不知道用功練習。現在還留下幾本王羲之的真跡隨身帶著。”說著便拿出作品給辯才看。辯才看了後說:“這些是王羲之的手跡,但不是他的最佳作。貧僧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跡,那才是無與倫比的!”蕭翼裝作驚喜的樣子問:“什麼真跡?”辯才得意地說:“《蘭亭序》。”蕭翼假裝不信地說:“經過多次戰亂,《蘭亭序》的真跡怎麼會還在呢?肯定是別人仿寫的。”辯才和尚見他不信,急了,就從屋梁上取下了自己珍藏的《蘭亭序》真跡。蕭翼仔細觀察,仍然故意說道:“果然就是仿寫的。”

兩人為此爭了起來。辯才也沒再把《蘭亭序》放上屋梁,而是和蕭翼帶來的作品一起放在了桌上。等辯才出門,蕭翼趕忙拿著《蘭亭序》回到了京都,把一切稟報了皇上。李世民得到了《蘭亭序》真跡,高興極了,特別獎賞了蕭翼,封他為員外郎。

看來李世民還真不是一般的瘋狂追星。

(第四節)走向終點

晚年的李世民身體每況愈下,而且煩心事一件連著一件。在立太子這件事上,李世民有過困惑,也因此感悟出很多生命的真諦,除了皇權、名譽、地位,是不是還有比這些更可貴的東西存在?晚年的唐太宗給我們呈現出更多人性的本質。

政績不突出的晚年

眼看著曾經和自己並肩作戰的大臣一個個離自己而去,李世民心中自然是非常地難過。人歲數大了,容易感懷很多事,這樣的天人永別,自然是最不勝悲情的。此時天下又謠傳“唐三代後,女主武王昌”,這一係列的震撼性事件,給唐太宗的心靈以極大的衝擊,因此貞觀後期,李世民的政績遠沒有貞觀前期那麼突出。

貞觀二十二年,天空多次在白晝出現太白星。現在有點天文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再自然不過的天文現象。而且,在現在一定會吸引很多人觀看。但是,那時候大家不懂這是什麼,於是就找人占卜。太史占卜後說,這是“女主昌盛”的征兆。偏偏李世民又聽說民間流傳的《秘記》上說,“唐三世以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下李世民睡不著覺了,他的李家王朝怎能讓“武王”取代呢?李家的天下還沒坐夠呢!於是,李世民開始想盡一切辦法要找到這個“武王”,想把他扼殺在搖籃裏。

要說李君羨這個左武衛將軍還真是倒黴。他是左武衛將軍,官職裏有一個武,他的爵號是武連縣公,又有一個武,他是武安縣人,又有一個武,最後他是宮城北門“玄武門”的守將,一連占了四個武。更巧的是,小時候為了好養活,他媽給他取了個小女孩的名字,叫他“五娘”,整了五個武。人要是倒黴了,喝涼水都是要塞牙縫的。李君羨占了五個武,“五”與“武”同音,正好牽連到女主之忌裏去。這時候的李世民迷信得很,簡直到了喪失理智的地步。不由分說,先把李君羨貶到華州任刺使。後來仍不放心,又借故把他殺了。李君羨到死也不明白自己犯了什麼罪,可憐地成了李世民迷信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