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願意為李世民去死的女人,不光是因為她勇敢堅貞,更因為她明白,這樣英明神武的丈夫值得自己這樣做。
這樣的女子,誰不愛?
大楊妃和小楊妃
在李世民的一生中,也曾有過一些很讓人覺得臉上發燒的事兒,其中一件就是他在玄武門之變後,直接納了李元吉的妻子楊珪媚為妾。這個楊珪媚原本是長安市的歌舞妓,容貌嫵媚,性情妖嬈,又通曉詩文,能歌善舞。好色的紈絝子弟李元吉花街柳巷轉得多了,對這個楊珪媚就看上了眼,最終把她弄到了手,做了齊王妃。
但是婚後不久,李元吉原形畢露,妻子原來讓自己驚歎的美貌變得司空見慣,於是又開始在外麵獵豔調情,把一個花兒一般的嬌妻冷落在了空房中。不過楊珪媚也應該變得樂觀一點,畢竟,李元吉沒有把情人弄到家裏給你難堪啊!但是,這樣的委屈諒誰也有點難以接受,於是楊珪媚想方設法地想要挽回丈夫的心,但是最終均告失敗。
李世民欣賞楊珪媚的美貌,也知道這個弟媳婦有點不得意,於是就生了惻隱之心。後來惻隱之心越過大堤就變成了愛慕之心。一來二去,兩人就對上眼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元吉命歸西天。李世民把李元吉家的財產全部給了尉遲敬德,唯獨留下這一個女人,直接把她納為自己的妃子,稱為大楊妃。二人之間的感情倒是挺好,但是這種事畢竟有悖倫理。後來,李世民仙逝,本來在宮裏就沒什麼人緣的齊王妃更是失去了生活重心。後來,就被放出宮外,出家為尼,就這樣結束了她與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充滿愛恨恩怨的情緣。
有大楊妃就會有小楊妃,這個小楊妃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雖然楊廣生活奢侈糜爛,名聲很壞,但是楊廣也有雨露均沾的“好名聲”。所以,即使小楊妃的母親不是皇後,估計她的童年生活也挺幸福的。
後來李淵起兵反隋,奪了楊家的天下,作為戰利品的她,最終被送到了李淵最英勇的兒子李世民麵前。
那時候小楊妃年紀尚小,但是容色清美,李世民預見了她日後的絕色,就把她交給了長孫皇後。心存仁厚的長孫皇後毫不反對地扮演起了亦姐亦母的角色,撫慰楊淑妃國破家亡的恐懼與悲傷。等她長大,李世民就順勢納她為妃,恩寵不可謂不榮。
史籍中形容小楊妃“貴盛無比”,她畢竟出身名門。但楊淑妃深受長孫皇後的教導,為人低調,她很清楚自己的血統雖然可能比李世民後宮裏任何一個女人都要高貴,但這也是她獲罪的第一條件。她小心地把握著自己作為新國貴妃的分寸,為李世民先後生下了兩位王子,一個是行三的吳王恪,一個是行六的蜀王愔。由於她有謙恭,有美貌,有公主天然的儀態,更有一個出色的兒子——吳王恪,李世民對她是恩寵有加。
但是,小楊妃注定是不幸的。這不幸就來源於她的兒子——吳王李恪。在李世民為太子的事焦頭爛額的時候,吳王不是沒有進過李世民的眼。因為吳王非常優秀,在他身上,李世民總是可以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
但是,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一撥人力挺李治,哪怕李治是那麼懦弱無能。他們也不能容忍一個流著前朝最尊貴血液的王子成為儲君,哪怕他是最優秀的,是融合了兩代偉大帝王的血統、眾望所歸的皇子。他們無法容忍隋楊政權以這樣一種順理成章的方式複辟。李治繼位後,失去了李世民庇佑的淑妃母子,在處心積慮的長孫無忌麵前無處可逃,最終吳王恪和高陽公主被以謀反的莫須有罪名賜死。如果一個人的死亡,可以絕天下之望,那麼他的卓越實在令人無法想象。
在李恪死後,他的弟弟被黜為庶人,徙居巴州,死後爵位才被起複,陪葬昭陵。而他們的母親楊淑妃,從此在史官的筆下失去蹤跡,想來以她的嬌弱無爭,也應該想不通自己的命運到底是不是受上天眷顧的。
楊淑妃作為天之驕女,卻注定要為李世民失去一切——在失去父親、兄弟、王朝、皇後,最後再加上兒子的時候,不知她在地下再見那個男人的時候,是否依然能夠笑靨如花。
(第二節)嗜好弓馬
李世民一生南征北戰,算得上是在馬背上打下的天下,弓箭與戰馬自然既是他的所愛,又是他人生事業的有力保障。有一句話很有道理:每天鍛煉半小時,成功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輩子。估計,李世民對此也是深有感觸,於是各種愛好是非常廣泛,而且,有益身心。
善射愛弓身體棒
提起李世民這第一個愛好,應該是和他的血統有關。李世民出身於有胡族血統的關隴集團,身上流著胡人善騎射的血脈。崇尚武藝自然是首選。
《出獵》
雕戈夏服箭,羽騎綠沉弓。
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這是一首用來讚頌李世民的詩,描述他的嫻熟弓法。李世民從小就學習弓箭騎射。他所用的箭比平常人的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有“射洞門闔”的威力。看來要是得罪了李世民讓他用箭射敵人,估計能穿過敵人的身體再射出去老遠。房玄齡就曾讚揚李世民“箭穿七劄,弓貫六鈞”。看來,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李世民登基後,雖然不再有機會操著弓箭馳騁沙場,然而李世民自告奮勇地親自擔任警衛將士“習射”的教練。對於這項活動,李世民有明確的規定,每天參加訓練的數百人,隻要射中目標就可以得到弓刀、布帛的賞賜。這是用經濟利益來刺激大家的學習能力,不啻為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