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羨要是知道自己的死跟這個名字有關,不知道要怎麼埋怨自己的爹媽呢!
另外,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也有一些不好的表現。首先就是東征高麗,這件事算是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反對,但是都沒有勸得動李世民。一來看得出李世民那時候的頑固,人老了都比較頑固。二來,也是因為當時李世民急於為太子李治清除隱患。這次戰爭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完全不能掩蓋失敗的損失。而且,李世民還在這之後生了病,身體變得不好,成為後來煉丹的直接原因。
後來,李世民要求造船,勞民傷財,竟然引起了農民起義,使得全國上下一起不滿。
另外,簡樸的李世民晚年也變得奢侈。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李世民下詔說,太子要用的東西,其他機關不能限製。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慫恿了太子的奢侈浪費,還給予了“法律文件”上的認可。
李世民自己也開始修建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又在二十一年修翠微宮。
但李世民終究是一代明君。他在晚年的時候,還能反省自己的錯誤,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對太子李治教誨時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該從曆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作為學習的典範,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遊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你以後不能像我這樣,要三思而後行。”
所以,即使後期李世民有一些錯誤,這樣的反省也讓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原諒他了。
求健康食丹藥反喪生
史料上曾經說過,對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迷信佛道導致國破家亡,李世民認為這是非常可笑的事,這個教訓值得自己一生牢記。而對於圖讖迷信,李世民也是非常反對。他曾經說那就是荒唐的事,不能隨便喜歡。後來,李世民還說人不論高低貴賤,都逃脫不掉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律。唐太宗的這番話,講得何等精彩!他一生戎馬,身體強健。在盛年即位,勵精圖治,從善如流,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和賢惠的長孫皇後日子過得也是有滋有味。這時候的他,自然對求仙問道不熱衷,甚至很反感,還曾經嘲笑過秦皇漢武晚年追求長生不老的偽科學行為。看來李世民是古代為數不多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這些看的很淡。
但是,曆史的轉變總是出乎人們意料的。
隨著功業的隆盛與年歲的增高,李世民也與曆史上許多有作為的封建帝王一樣,以為人間真的有長生不老的藥存在。李世民對仙道丹藥的事,突然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看來,人真的是不禁誇啊!也可能是李世民神話故事聽多了,才會這麼以為。但是不管怎麼說,李世民開始瘋狂地追求長生不老的辦法,比當初追王羲之的星還要瘋狂。
據說這是有一部分原因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常年征戰,使得李世民的身體變得不怎麼好了。另外加上貞觀十九年時他親征高麗時不幸受的箭傷,再加上戰爭失利,心情鬱悶,回到京城後再次病倒。除了早年的“氣疾”外,又相繼患有痢疾、胃炎、感冒、風疾等多種疾病。這些小病看似沒什麼大問題,但是人歲數大了,身體本來就不好,很可能由這些病引發出別的病。比如說腦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什麼的,這些可都是致命的。李世民生病後,沒有馬虎,身邊的大臣也不許他馬虎啊!但是,這些病好像紮根在他身體裏了,吃了半天藥,也沒看到什麼效果。人生病身子虛,容易恍惚,這時候李世民就恍惚了,相信是有神力在控製著什麼,於是開始找那些煉丹的人,為自己煉製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