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善騎射,而且對於弓箭也很有研究。他曾經賦詩一首,表達對弓箭的愛好。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
俗話說,三天不練手生。有好的騎射也是需要勤加練習的。而提高騎射最好的方法就是圍獵,李世民對此自然也是十分鍾愛的。
早在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間稍有罅隙的時候,李建成就曾經在一次圍獵的時候把自己的駿馬借給李世民騎,也正因此趁機告了李世民一狀,好在後來化解了危機。
李世民每次外出圍獵,左右都會有獵手陪同,名曰“百騎”。他們穿著畫有野獸圖案的衣衫,持著弓箭在李世民馬前幫助李世民狩獵,場麵相當壯觀。
但是,對於圍獵這件事,很多大臣包括長孫皇後在內都是很反對的,一是怕李世民有個什麼閃失就完了,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另外,圍獵這事本身就有點擾民。經常出去打獵,也會給百姓造成玩物喪誌的印象。但是,李世民很聰明,在打獵的時候,他經常帶兵練習布陣,而且經常把打獵時間安排在十至十二月。寒冬臘月,出去玩的百姓不多,自然也就不會存在擾民的問題了。而且,圍獵的時候布陣,兩不耽誤。
就是喜歡馬
李世民是征戰沙場的老手,馳騁疆場的人,對於弓箭馬匹都會有自己的心得,前麵說了李世民對於弓箭的愛好,接下來要說的就是他對馬的熱愛。
李世民曾經因為一匹自己喜歡的駿馬無緣無故的死了要殺掉侍候馬的宮人,好在長孫皇後賢德,及時製止住了。這種感情應該很好理解,就好像現在養狗養貓的人,如果自己的寵物狗寵物貓死了,會不傷心?隻不過,李世民的寵物比一般人的要大一些,是馬而已。
李世民喜歡馬,有一部分應該是遺傳於自己的老爸李淵。當年李淵在楊廣手下坐班,就是因為自己喜歡養馬而沒有把那些品種名貴的馬進獻給楊廣,結果落得個玩物喪“職”的下場。
李世民喜歡馬,特別是對駿馬的嗜好都成癖了。昭陵六駿雕刻,既是唐初雕刻藝術的高度成就,更是唐太宗嗜馬成癖與他馳騁戰場的真實寫照。
這六匹駿馬曾經陪伴李世民馳騁過沙場,算得上是為大唐的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分別是:
“特勒驃”,毛色黃白,嘴微黑。“特勒”是突厥部落的官名,此馬可能是突厥某特勒進貢的禮物。公元619年,李世民與宋金剛作戰時,就是騎的這匹馬。李世民給這匹馬的讚語是:“應策騰空,承豐半漢,天險催敵,乘危濟難。”
“青騅”,毛色蒼白,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河北獻縣虎牢關與竇建德作戰時就是騎的它。馬身在衝鋒陷陣時被敵人射中五箭,前一後四。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什伐赤”,“什伐”為波斯語,“馬”的意思。毛色純赤,來自波斯,還是進口貨。李世民與竇建德在虎牢關作戰時曾乘騎,身中五箭,可見戰鬥之激烈。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裏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漢聘足,青旌凱歸。”
“拳毛”,毛色黃,嘴黑,許洛仁在虎牢關所獻。李世民乘騎此馬曾在河北洛水與劉黑闥進行過激烈的戰鬥,馬連中九箭而死。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孤矢載戢,氛埃廓清。”
“白蹄烏”,此馬周身烏黑,四蹄俱白。公元618年深冬,李世民在陝西長武平定薛仁杲時的乘騎。據說李世民乘此馬在追殲薛仁杲時,一晝夜間奔馳二百多裏。石刻畫麵上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豎立迎風,可想當年在黃土高原上奔馳的神態。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依天長劍,追風駿足,縱轡平隴,回安定蜀。”
“颯露紫”,毛色紫紅。公元621年,李世民曾騎著這匹馬與王世充交戰於洛陽。李世民對它的讚語是:“紫燕趨躍,馬騰神駿,氣礱三川,威陵八陣。”
在此六駿中,惟有“颯露紫”這塊石雕上有一人像,形似牽馬人。這個人就是唐朝大將丘行恭。李世民與王世充在洛陽邙山交戰時,李世民乘騎的“颯露紫”在激戰中身上連中數箭。在陷入困境的千鈞一發之際,大將丘行恭及時趕到,把自己的坐騎留給李世民。自己在前麵左右開弓地幫李世民充當前鋒,最後成功殺出重圍。丘行恭也因此被稱為史上全能的運動員。
在浮雕中,此馬身中數箭,兩眼下垂,臀部稍縮,顯示出剛下戰場的疲倦神情;而丘行恭身穿戰袍,佩刀箭囊未卸,正在俯首為馬拔取胸前血箭。戰馬緊緊偎依在戰將胸前,相依為命的形態,是栩栩如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丘行恭的功績,特意將他雕在六駿石刻之中。
除了這六匹駿馬,李世民還有其他很喜歡的馬。當年李世民征戰竇建德的時候,看中了敵軍將士王琬的馬。於是後來就上演了一幕連人帶馬的爭奪戰:尉遲敬德衝入敵陣,連人帶馬地擒了過來。李世民得到這匹馬後,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心裏特別喜歡,給他取名黃驄驃。要是能抱,估計李世民當時就來個熊抱了。直到貞觀晚年李世民還帶它出征。黃驄驃死時,李世民哀歎不已,命樂工製了一首《黃驄疊曲》表示紀念。看來皇帝真的跟平常人一樣,對於這些寵物們都是喜愛有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