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評價
關於長孫皇後的軼事還有很多,這樣一個聰慧的女子故事一定是數不清的。貞觀時期,李世民主外,征戰四方、治理天下,長孫皇後主內,掌管內廷。後宮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長孫皇後自始至終以自己的方式支持李世民,是李世民堅強的後盾。在長孫皇後的管理之下,後宮一直是風平浪靜。不是這裏改變了爾虞我詐的性質,也不是這裏缺少了資源,而是因為長孫皇後掌控有力。那是一種化百煉鋼為繞指柔的力量,看不見摸不著,但無處不在。對後宮的妃嬪,長孫皇後非常地寬容和順,她並不一心爭寵,反而常規勸李世民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妃嬪。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後宮很少出現爭風吃醋的醜事,這在曆代都是極少見的。
對待後宮如此,對待已經卸任的李淵更是關愛有加。長孫皇後十分恭敬而細致地侍奉李淵,每天早晚必去請安,時時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怎樣調節他的生活起居,像一個普通的兒媳那樣盡著孝道。長孫皇後賢淑、優雅、智慧、大度,用現代最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不折不扣的知性女人。
但是,這樣成功的女性卻是如此的短命。636年六月二十一,長孫皇後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三十六歲。諡號文德皇後。
長孫皇後一生很短暫,隻有短短的三十六年。但是這三十幾年,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知性女人、智慧女人的一生。她勤奮,一年四季雷打不動;她儉樸,成了整個皇宮的榜樣;她心存仁厚,愛護李世民的嬪妃和兒女,還收養了幼年喪母的豫章公主;她正直英明,屢次維護魏征和房玄齡,保住了一代忠臣;她冰雪聰明,巧妙地周旋於李淵和他的嬪妃之間,為李世民爭取支持和諒解;她能幹聰慧,上戰場慰問戰士;她小心謹慎,決不讓自己的親哥哥擔任重臣,怕的就是會謀害國家……
長孫皇後是李世民身後最偉大的女性,因為她,李世民才可以如此順利地開創了一個盛世,打開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局麵。她因為自己的丈夫,更因為自己的智慧和品德,在青史上留下美名,成為不遜於東漢陰皇後、明代馬皇後的一代賢後。
曆史因為這樣德才兼備的人而增色,人民因為這樣德才兼備的人而受惠。
隻要是親民、愛民、為人民著想的人,就會永遠被人民緬懷。
文德皇後千古!
江南才女賢妃徐惠
除了長孫皇後,一夫多妻的政策下,李世民自然還會有很多的後宮嬪妃,其中也有幾個比較有知名度的。其中之一就是江南才女賢妃徐氏。她名叫徐惠,浙江湖州人。傳說中特別聰明,五個月大的時候就會說話,四歲能讀《詩經》、《論語》,八歲會作詩文。估計是徐老爸胎教做得好。
這個徐惠才思敏捷,辭致清麗。進了皇宮後,博覽群書,涉獵非常廣。上書討論時政的時候,一點不含糊,見解精到,角度新穎。李世民非常賞識她。
開始進宮的時候,一不小心徐惠就被淹沒在後宮的佳麗三千裏了。錦衣玉食畢竟敵不過深宮清冷的寂寞,徐惠揮毫潑墨,一首《長門怨》躍然紙上:
舊愛柏梁台,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這事很快傳到了李世民耳朵裏,不覺眼前一亮,於是將徐惠由二十七世婦最末一級才人一下晉遷為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這可是質的飛躍。
盡管有這樣的身份,徐惠卻沒有忘乎所以。在朝野上下響起一片讚美聲的時候,她操起魏征的舊業,在後宮擔當第二個魏征。總是毫不客氣地向李世民進諫。
李世民東征高麗的時候,徐惠也是勸阻的人之一,隻可惜李世民沒有聽得進去。李世民巡遊天下時,她告誡李世民“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人”。珍玩是國家淪喪的根本所在;珠寶玉器是迷人心竅的毒藥;珍玩珠寶盛行民間,必然會敗壞淳樸的民風。徐惠提出論點還不算,還拿出了論據,舉例說商紂因為迷戀玉器,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這樣的女子在身邊絕對是李世民的福氣。
不光如此,徐惠才思敏捷也很得李世民愛慕。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去請徐惠,徐惠可能是忙著打扮自己,遲遲不來。李世民等到花都謝了,才見徐惠珊珊來臨。當時李世民氣得眼睛都快冒火了。容光煥發的徐惠見李世民一臉怒氣,隻是嫣然一笑,揮筆寫下了一首詩《進太宗》:
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李世民一看,忍俊不禁,怒氣也全消了。看來才氣這個東西不光能掙得榮譽,還能化解怒氣。李世民在世的時候,兩人可謂相知相敬、相親相愛。李世民過世後,徐惠憂思成疾,一下臥床不起。太醫看了之後,開方熬藥,但徐惠拒絕服用。第二年,也隨著李世民去了,終年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