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掌權以後,長孫無忌就擔任吏部尚書,後來李世民就想讓長孫無忌擔任尚書仆射,也就是貞觀時期的宰相。這事,李世民獻寶似地早早告訴了皇後。結果長孫皇後死活不同意,“皇上,萬萬不可。臣妾已托身於皇宮,而且身份尊貴至極,如果再讓兄長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恐怕會引來朝廷議論紛紛。況且皇上也知道,曆史上有多少江山,因為外戚權重而不保!”不光如此,長孫皇後還攛掇自己的老哥申請退出,長孫無忌胳膊擰不過大腿,隻好答應了長孫皇後。但是,越是這樣,李世民越是堅持,繼續給長孫無忌封高官爵位。
果然沒過多久,就有人向李世民上書,說這位國舅爺權勢太盛,恐有不軌。李世民當眾說:我信任無忌,如同信任兒子。朝廷頓時沒有聲音了。但是,這下長孫皇後誓死不從了,她和長孫無忌輪番苦求,無奈李世民為了不擾民,隻好在一年後改授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
關鍵詞——魏征
長孫皇後對長孫無忌的防範如此認真,而對於另外兩個人卻是極力推薦。第一個就是魏征。魏征本來不是秦王陣營的人,而是後來跳槽到李世民門下的。李世民愛才如命,接納了魏征。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諫臣,號稱“千古金鑒”。但是身為皇上的李世民雖然從諫如流,也難免會有不高興的時候。
有一天李世民下朝回來變得怒氣衝衝。長孫皇後很奇怪,早晨走的時候還好好的,怎麼現在變成了這樣子?於是趕忙問李世民發生了什麼事。
李世民說:“還不是魏征那個鄉巴佬,又在朝堂上跟我過不去。早晚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後二話沒說,立刻回頭換上朝服,向李世民祝賀。把李世民弄得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皇後說:“史書上都說君聖臣忠。現在正是因為陛下聖明,所以魏征才如此敢於直言。天下得一明君,作為陛下的親人,我怎能不祝賀呢?”
對於李世民的反應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想來一定是喜上眉梢的。因為皇後說服李世民的角度,是從表揚李世民的立場來維護魏征的直言。如果她從批評皇上度量狹小入手,那問題一定會更加複雜,甚至完全弄糟。這種方式的成功,是建立在對人性弱點認識的基礎上的。得一如此冰雪聰明的女子為伴,夫複何求!
關鍵詞——房玄齡
從年齡上來看,房玄齡比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大出許多歲,但好像一直在幫助這對小夫妻。玄武門事變時,他和尉遲敬德力勸的聲音最大。李世民當了皇上後,老房更堪稱是勤勤懇懇的好宰相!
但即使是再忠的臣也難免會因為皇上的一時小糊塗被罷官。長孫皇後去世前,房玄齡就有過罷官的遭遇。但長孫皇後是何等聰明的女人,雖然沒有親政,但是什麼人是忠臣、良臣,一定是心知肚明。因此,長孫皇後臨死前特別囑咐,“不能棄用房玄齡”,可憐的房玄齡於是又被召了回來。
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不知為什麼又把老房趕走了。禇遂良便勸諫,但一開始的好話根本不起作用。最後褚遂良靈機一動,說:“當初房玄齡在秦王府和文德皇後‘同心影助’幫助你……”後來老房就回來了——禇遂良還真是聰明,這番話一定是讓李世民想起了老婆的遺言!
關鍵詞——長樂公主
長樂公主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大女兒,兩人對她疼愛有加。長樂公主出嫁,李世民一高興,就使她的嫁妝比長公主(李世民姐姐永嘉公主)的嫁妝多出了一倍。這事又被魏征知道了,他就開始在李世民麵前進諫,“當年漢明帝……今天皇上給長樂公主的陪嫁比長公主還要多,臣以為有悖禮數,望陛下三思!”李世民回宮就隨口把這件事告訴了皇後,還說魏征多事,要管皇上的家事。
長孫皇後聽完,卻說:“臣妾一直聽說皇上欣賞魏征,今天總算知道為什麼了。臣妾作為皇上的結發夫妻,常伴左右,情深意重,尚且要察言觀色,不敢輕易冒犯皇上,更何況是隔了好幾層的臣子呢?魏征不愧是難能可貴的正直之人!”隨後長孫皇後和皇上一起說服長樂公主高高興興帶著不多的嫁妝出嫁了,還讓魏征的腰包鼓了起來。並且讓人傳話,讓魏征保持這種直言不諱的真性情!
要不是長孫皇後“深明大義”,估計將來的公主們出嫁也要爭個你多我少,不得安寧。即使不是這樣,也會惹一些妃嬪和公主們暗自不爽吧?
關鍵詞——養馬人
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常就放在宮中飼養。一天,這匹駿馬突然無緣無故地死了。李世民當時非常生氣,揚言要殺養馬的宮人。長孫皇後勸諫說:“從前齊景公因為馬死而殺人,晏子當著齊景公的麵列出養馬人的罪狀,說:‘你把馬養死了,這是第一條罪狀;你養死了馬而使國君殺人,老百姓知道後,一定恨國君,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其他諸侯知道後,一定看不起我國,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齊景公聽後便免了養馬人的罪。陛下您也肯定知道這個故事吧?”唐太宗聽了皇後這番話火兒就消了,他對大臣房玄齡說:“皇後用平常的故事來啟發影響我,真是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