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夏虎牢戰役,為數不多的唐軍消滅竇建德軍十餘萬人,成為曆史上圍城打援的著名戰例。王世充眼見竇建德軍的主力被打得落花流水,隻好投降。中原主要地區落入唐軍的掌控,唐王朝的統一大業初告成功。秦叔寶受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因功進封翼國公。
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竇建德在長安遇害。劉黑闥接過他的衣缽繼續反唐。半年之內,劉黑闥盡複竇建德故地,占據了河北大部郡縣和河南部分地區,又與突厥狼狽為奸,得到了突厥頡利可汗的支援。一時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嚴重威脅唐朝在河北的統治。十二月,李世民奉命出征,身邊自然少不了秦叔寶這位王牌將領。武德五年二月,秦叔寶在列人(今河北肥鄉東北)迎擊劉黑闥部,又立殊勳,三月,劉黑闥糧草已盡,糧道又被李世民截斷,不得不與唐軍決一死戰。
劉黑闥的兩萬步騎渡過洺水(今河北曲周東南),與唐軍展開了殊死搏鬥。戰鬥從中午打到黃昏,唐軍氣勢如虹,劉黑闥軍拚命反抗。唐軍決開洺水,頓時濁浪滔天。劉黑闥軍最終戰敗,被唐軍斬首一萬餘級,數千人被淹死。劉黑闥帶著兩百騎兵倉皇逃走,後來被人殺死。淪陷州縣光複了,秦叔寶再受重賞,前後受賜的金帛數以千萬計。
在跟隨李世民的征戰過程中,每逢敵人的驍將銳卒在陣前挑釁,李世民總讓秦叔寶去收拾他們。秦叔寶提槍躍馬而去,堪稱英雄蓋世的萬人敵,李世民對秦叔寶更加器重,秦叔寶也以此頗為自負。
貞觀年間靜養身
李世民即位後,秦叔寶沒有再領兵出征,多年以來纏綿病塌,身體十分虛弱,他曾對別人說:“我從少年時代起就戎馬倥傯,經曆過大小二百多次戰鬥,屢次身受重傷,計量我前後流出的鮮血,總有幾斛之多,怎能不生病呢?”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秦叔寶因病去世,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墓前雕刻石人、石馬,以彰顯其顯赫的戰功和超人的武功。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改封秦叔寶為胡國公。
(第七節)淩煙閣冠軍長孫無忌
姓名:長孫無忌
生辰:597年
忌日:659年
民族:鮮卑
籍貫:河南
特長:溜須拍馬
背景:李世民的大舅哥
在淩煙閣的榜單中,有著戰神美譽的李靖僅僅排名第八,善諫的諍臣魏征隻排在了第四,生死相隨的智多星房玄齡排在第五。很多人不知道排在第一的這個人是誰,他就是長孫無忌。
提起這個人不得不說他身後耀人眼球的光環,曆史上以賢德著稱的長孫皇後是他的妹妹,他跟李世民是發小,關係絕對超過了大舅子跟妹夫的感情。
不過,這個長孫無忌真的沒有什麼可說的,在李世民身邊人才濟濟的時候,絕對不算是最牛的人。列舉一下他露臉的事兒也就那麼有數的幾件。首先就是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不得不說,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房玄齡與他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其次就是向李世民建議,等到突厥滅亡的時候再打擊他。再次就是跟房玄齡一起勸李世民不要給親王們封領地和疆土。最後就是在李世民立誰為太子的時候,力挺李治。這就完了。
分析一下這幾件事就會發現,除了第一件和第二件,對於李世民來說比較有用外,其他兩件應該算不上什麼好事,而且,力挺李治當太子絕對稱得上是個餿主意。
在征兵打仗這方麵,長孫無忌根本排不上名,而他出的主意基本都是餿主意。東征高麗的時候,就是他建議李世民繼續攻打防守嚴備的安市城放棄攻打烏骨城,從而錯失了良機。長孫無忌之所以在軍事上沒有什麼建樹,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小時候的經曆。長孫無忌的父親死得早,他和妹妹一起在舅父高士廉家中長大。高士廉本人“少有器局,頗涉文史”,很有才華和名望。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打打殺殺、舞槍弄棒自然是沒有市場的。所以,長孫無忌文化程度很高,但是軍事理論非常欠佳。
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完全否定了長孫無忌,畢竟,人無完人。而且,既然李世民能說“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這樣的話,肯定是有淵源的。當然,在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李世民南征北戰,對付薛氏父子、竇建德、王世充等勁敵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究竟長孫無忌出了多少力。按他在東征高麗時的水平顯示,估計當時也沒有說什麼話,否則,李世民不會取得這麼多的勝利。但是在一件事上,必須給他記一功,那就是玄武門之變。當時他和房玄齡一起力諫李世民發動政變,僅憑這二人單獨誰的力量,估計都是不可能這麼快實現的。在準備政變的時候,他日夜奔波,內外聯絡;在政變發生的時候,他不怕艱難險阻,竟然親自到了玄武門內。而且,從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對他的封賞來看,估計當時長孫無忌也沒少鞍前馬後地忙活。
除了玄武門之變的力諫外,長孫無忌還是有值得驕傲的地方的,那就是他在法學方麵的成就。《貞觀律》就是在他的主持下編著的,在李治登基之後,他還主持編著了一部更牛的法典,足以讓後世記住他,那就是《唐律疏義》。在那個年代一個將軍的兒子沒有變成一個武將,居然成了一個法學家,也算是比較少見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