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六年即632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擺筵席,宴請老部下,尉遲敬德也在邀請之列。古人很講究禮儀,宴席的座次是按身份高低排列的,尉遲敬德發現有個自己討厭的人席位居然在自己之上,火馬上就上了腦袋,上前質問:“你有什麼功勞,竟然坐在我上麵!”當時在場的文武大員忙上來勸解,尉遲敬德怒氣當頭,前來勸架的李道宗迎頭受了他一拳,弄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李道宗可是李世民的堂弟,這時的李世民哪裏看得過去,一氣之下罷宴離場。事後李世民找尉遲敬德談話,說你的功勞我心裏麵有數,我希望咱們君臣和睦融融的;我以前一直嘲笑劉邦心胸狹窄,容不下立過汗馬功勞的大臣,但是今天看到你這樣,才發現劉邦殺韓信也是迫不得已。這次我可以開恩原諒你,你好好想想吧,不要再犯了。
被李世民教導後,尉遲敬德也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從此之後似乎變了一個人,逐漸收斂自己的行為。
貞觀十一年即637年,李世民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襲刺史。冊封尉遲敬德為宣州刺史,並且改封為鄂國公。貞觀十三年二月初七,當時尉遲敬德擔任鄜州(今陝西富縣)都督,李世民跟尉遲敬德說,大臣們都說你要造反,為什麼他們這麼說呢?尉遲敬德聽後十分氣憤,說我曾經幫陛下南征北戰,現在天下安定了,我功高蓋主,自然會有人更加懷疑我要造反。一邊說一邊脫掉衣服,露出戰鬥中留下的傷疤。李世民看著尉遲敬德身上的傷疤,又想起他對自己的多次救命之恩,不由得痛哭流涕。一邊哭一邊說,我從不懷疑你啊,所以告訴你這些。一時間兩人哭作一團,著實令人感動。後李世民說要把女兒嫁給敬德,尉遲敬德推辭說,我妻子雖然醜,但一直患難與共,我雖是莽夫,但也懂得富貴了也不能丟下老妻的道理。李世民隻好作罷。尉遲敬德不忘本的品質,讓李世民對其更加賞識。此後,尉遲敬德又出任夏州(今陝西靖邊東北白城子)都督。
貞觀十七年二月,尉遲敬德請求回家養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他為開府儀同三司,每隔五天才上一回朝。二十八日,唐太宗讓人把二十四個大功臣的畫像畫在淩煙閣上,樣子跟真人的大小一樣,其中就有尉遲敬德,排名第七。
尉遲敬德最後一次上戰場是在東征高麗的時候,回來後,尉遲敬德仍然回家養老,不問世事。戎馬半生的尉遲敬德晚年跟李世民有一拚,也開始幻想長生不老,煉製丹藥。同時把自己封閉在家裏,謝絕見客,竟然有十六年的時間不跟外麵的人來往。唐高宗顯慶三年即65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家中去世,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四歲。
一代英勇善戰的名將從此安息。留給後人的是他永遠說不盡的驍勇和無畏,還有忠誠。
(第六節)勇武絕倫秦叔寶
姓名:秦叔寶
生辰:571年
忌日:638年
籍貫:齊州曆城(今山東濟南)人
鎮壓起義顯神通
秦叔寶出生在一個父輩為官的家中,祖父在北魏時期曾擔任過廣年縣令,秦叔寶的父親曾在北齊王府裏當過書記官。他長大後,人家稱讚他“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單八縣,鎮山東半邊天,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嚐,神拳太保!”
秦叔寶最初是在隋朝大將來護兒的帳下擔任親兵。後來跳槽到了張須陀帳下,鎮壓各地叛亂。當時張須陀手下隻有一萬多人,而起義部隊的人數是他的十倍。張須陀在跟對方僵持十幾天後,眼看著就要被餓死了,愛兵如子的張須陀征求大家的意見,“敵人看見我們撤兵,一定傾巢出動,全力追趕,到時候他們的大營必定空虛。此時用一千人偷襲敵人的營地,一定會成功,但這個計劃十分危險,哪位將軍願意擔此重任?”大家麵麵相覷,無人敢應,秦叔寶和羅士信站了出來,擔此重任。
張須陀按計行事,棄營撤退,秦叔寶、羅士信分別帶領一千多人埋伏在荒草叢中,等待時機。敵軍見張須陀撤軍,馬上追趕。秦叔寶、羅士信帶著伏兵直撲義軍營寨。對方城門大關,二人攀柵而上。敵人弓箭一塊往下射,居然擋不住他們!二人翻越柵欄,一躍而下,手起刀落就解決了數十人。然後打開營門,讓隋軍進入,跟著四處縱火,焚燒了三十多個營柵。當時大火熊熊燃燒,敵軍將領心知不妙,趕緊回救,但為時已晚。張須陀回軍衝殺,斬敵無數。敵軍將領僅以數百騎突圍,其餘的全部作了隋軍的俘虜。經此一戰,秦叔寶名揚四海,聲震天下。
接著,秦叔寶又跟隨張須陀平定其他義軍,屢建戰功。在與孫宣雅對決的海曲之戰中,他身先士卒,第一個躍上城樓,打敗了孫宣雅,被隋朝授予建節尉一職,這是史書上記載的秦叔寶的第一個官職。但起義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事兒,再怎麼阻攔也是不行的。
投降李密瓦崗軍
後來,張須陀與瓦崗軍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決戰,中了埋伏,被李密的義軍團團圍住。張須陀本來已經衝出了包圍圈,眼見部下被困,又返身去救,四進四出,最終力竭戰死,以身殉國。張須陀死後,秦叔寶率領殘兵投靠了隋將裴仁基,聽從裴仁基的指揮與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