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的發作有一定的季節性,一般來說,入冬和開春時期是發病的高峰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除了過度辛勞會使我們的腰部肌肉勞損之外,寒冷的天氣也是造成腰肌勞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老年人由於腎氣衰弱,腰部很容易受到外界風寒濕邪的入侵,造成腰部的血管收縮,血液流通不暢。還有些人雖然說體力活動不大,勞動強度也不大,但由於長期的姿勢不良,使脊柱處於半彎狀態,腰背肌肉一直緊繃著,不能放鬆,日積月累就會產生勞損,進一步發展形成無菌性炎症,刺激神經末梢,引起疼痛。像長期伏案工作、需要久坐或是久站,以及從事彎腰抬重物、放重物工作的人最容易患腰肌勞損,比如老師、司機、白領、服務員、搬運工等。
近年來,腰肌勞損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病,有些患者隻有十幾歲、二十幾歲,大概和他們熱衷電腦遊戲,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有關係。也就是說,我們腰部的經筋因為受到外界寒氣,或是姿勢不對,或是長期勞損,引起經筋緊張痙攣而產生筋結,腰部的氣血經脈不能通暢,不通則痛,久而久之,腰部氣血供應不足,不能得到濡養而疼痛。
一般來說,久坐之後會造成腰部的疲勞感、酸脹感,這是腰肌勞損的前期症狀,屬於平常我們所說的“亞健康狀態”,隻需注意改變生活習慣,注意休息就可以自愈。當腰部產生了較明顯的疼痛感,前彎後仰時覺得不太舒服的時候,就是腰肌勞損的警示信號了。如果疼痛感已經嚴重影響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蹲也不能蹲,彎腰側身都很困難,就說明腰肌勞損已經很嚴重了。更嚴重的患者會疼得隻能臥床,不能起身活動,甚至休息的時候也會疼痛難忍。這個毛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了。
得了腰肌勞損後怎麼治療呢?鎮痛的西藥隻能暫時止痛,長期服用易產生依賴性和毒副作用,不但無益而且刺激腸胃,損傷肝腎。而醫院的一些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紅外線照射、熱療等方法,做的時候會舒服一點,不做了又會和從前一樣。一般患有腰肌勞損的病人都常常喜歡用雙手捶腰,或是用熱敷的方法來減輕疼痛。如果我們結合針灸、按摩、艾灸及站樁鍛煉等方法,效果更好,因為這些方法可以有效鬆解痙攣的腰部經筋,通過肌肉的放鬆來改善疼痛的症狀,提高身體的正氣,甚至可以痊愈。
在臨床上,我一般是先用手指沿著患者腰部兩側的骶棘肌按一遍,找出疼痛點和筋結,然後由上而下進行點穴、彈撥,症狀嚴重的還要配合針刺,重點部位是秩邊、命門、腎俞、大腸俞、八髎等穴位附近。然後還要在腿上足少陰經筋的循行路線上尋找痛點和筋結,重點在太溪穴附近。這是因為《黃帝內經》認為,腰為腎之府,我們可以通過補腎來延緩腰部經筋的勞損。此外,稍懂中醫的人都知道,“腰背委中求”,也就是說我們膕窩中央的委中穴,對於治療腰部疾患具有很好的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