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滴溜溜的圓(1)(3 / 3)

2、從小做起,滴水成海

“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救人於生死之境是人情,冷天裏的一杯熱茶同樣是人情,有些事情對於自己隻是舉手之勞,卻可能對他人意義重大。做人情應該從點滴做起。

3、讓人情成為有來有往的圓

真正的人情應該是有來有往的,一次性的人情的特征是我們用錢物去達成目的,目的一旦達成,則老死不相往來,這其實不是人情,充其量隻能稱為交易而已。良好的人情關係是送人情、換人情,再送人情,再還人情的良性循環。

4、時時勤擦拭,勿使染塵埃

人情的得以維持,在於保持聯係。如果長時間不往來,彼此之間的印象淡漠,再去喚回舊日的情誼就需要費很長的時間了。因此要做好人情網的維護,請記得經常問候下你身邊的朋友、同事、親戚等,電話、郵件、信件、一條短信息,都是得以使情誼長青的法寶。

5、投人所需,救人所急

在不違背道德良心和觸犯法律的前提下,最有價值的人情莫過於給人最需要的。

6、圈中人的力量

整體的力量大於個體,人際交往圈產生的人情合力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結交他人的時候,請記得把他也介紹給你的朋友。

“我有哪些是做了的,又有哪些還沒有注意呢?”Eva盯著書默默地想。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雖然書上講的規則很有道理,但隻是隻言片語,人情這門功課是要用一輩子來鑽研的。Eva仔細回想,自己身邊比較成功的人,一般人際關係都非常的好,而他們的行事作風,和書上提到的規則有不謀而合之處。那麼送禮這件事呢?書上說請客送禮不是好辦法,那為什麼人們還是會經常用到這一招呢?送禮在人際交往學上到底有沒有道理?

想起劉師姐給她的書上還有一節是專門講送禮的,Eva打開來繼續往下看:

古人雲: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可見送禮是一種禮節,中國作為崇尚禮節的國家,送禮早已成為一種文化,也成為人與人交往中的必需。我們生活在這個環境中,就必須遵守約定俗稱的規則。

當然,此禮非彼禮,我們所講的“禮”是用來溝通情感的禮,而不是行賄的“禮”。前者側重情感的交流,而後者隻嗅到腐朽和交易的味道,自然不可相提並論。

“禮”講究以物載情,以物表情,像交際場上無聲的使者,給人際互動平添許多生動。職場上的人際交往,雖然帶有較強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但也不可用“現用現交”的方式。平時不來往,有事燒高香,為了辦事而去送禮,帶有極強的目的性,其中的銅臭味讓人不快,即使有可能辦成事,也是一次性的人情。聰明的人送禮主要是為了溝通感情。送禮並不為辦事,辦事不用送禮。就連見麵,也不是因為有事才找上門來。

那如何才能送禮選對禮、送對人、送得巧妙,從而而事半功倍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送禮要考慮接受禮物的人的年齡、職位、性別等;

2、選擇的禮物首先自己要喜歡,如果自己都不喜歡,那麼別人怎麼會喜歡?

3、禮物價值要適中,要以對方接受起來不覺得負擔為準則,同時也必須在自己的能力負擔範圍內;

4、不要每次都送同樣的禮物給人家,那會顯得你沒用心思;

5、所送禮品不要帶價錢牌和商店的袋子,最好用包裝紙重新包裝,那會顯得你更有誠意;

6、要考慮到對方的需求: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你的東西;

7、不要試圖用你的禮物去改造別人的品味和習慣;

8、切忌用別人送你的禮品轉送給人,也不要丟掉它,因為很可能被送禮人抓個正著。

Eva想到白天朱琳送禮的事情,她想起一句俗話來:“禮多人不怪。”就比如自己,很喜歡收集帶有民族風情的耳環、飾品,因此有些朋友,比如Emily、丁丁一般外出都會記得給她帶一兩件特色的回來,自己每次收到不也是非常開心嗎?

Eva又想到大學時候的一件事情,那時全班安排去郊遊,隻有Eva因為社團的事情沒有辦法去,橙子就給自己帶回了一束桃花和一個花環,自己不是也很感動嗎?

細細想來,正是這些細小的事情讓她們寢室的幾個女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其實人情的深厚與否,不在於財物的豐厚,而在於是否有心。有心人即或當時別人一時沒有領會到,到後來也能感受到你的真心。

Eva看著書睡過去了,在夢中她夢見,她很用心地幫了一個人,然後若無其事地說:不要緊,反正順便……

二、一二三,隱身人

如果有隱身衣,我一定去做一個劫富濟貧的女俠。

——Eva語錄

XX論壇-休閑雜談

如果擁有隱身衣,你最想做什麼?

據俄羅斯《真理報》網站報道,在俄羅斯的烏裏揚諾夫斯克,有一種特殊的“隱身衣”申請了專利,它是由當地州立大學的量子和光電子學係的一名名叫奧列格·加多姆斯基的著名教授宣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