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責任感和忠誠比什麼都重要(1 / 3)

鼎天小說居.dtxsj.采訪手記:

她的精確生日是五月一日二十三點四十分,她媽媽開玩笑說當年生她的時候,努力忍著想拖到五月二日,最終還是禁不住這孩子的強大攻勢,把她生在了國際勞動節的最後一刻。艾拉書屋.26book.這孩子命苦呢,一輩子注定要勤勞要靠自己,她媽媽說。實際上這也是她的父母二十七年來對她始終如一的教育,他們希望她有一技之長,尋覓到與她攜手成婚後能平等待她的男人,希望她不會因為缺少生存能力而受男人的氣。

二十七歲在上個世紀末還是女人的黃金年齡,這個年紀還未婚的姑娘通常是優越的,她們大多有自己的事業和很不錯的收入,買得起房子付得起按揭,有資本挑剔身邊混得不如她們還膽敢追求她們的男人直至挑花了眼,但在眼下,二十七歲的女人還沒找到願意娶自己為妻的男人,則被丟進剩女的行列。她就是這樣,小學的同班同學隻剩下她一個人未嫁,中學同學中已經有人走進婚姻後又走出來,唯有她,還是一個人靜靜地走。

她談過三次戀愛。

第011章體出行去天津吃海鮮這樣的活動,讓他們在雙方家長的眼皮底下自然接觸,到了臨近高考,他們把男孩子從大學裏叫回來,每天給鄰居妹妹補課……她應該是愛鄰家哥哥多些,如果20歲之前對異性的這種摻雜了仰慕和幻想的感情可以叫**的話,因此,當她努力考入對方所在的學校卻發現有一枝校花正插在自己澆過水的那片泥土上時,她傷心得恨透了初戀這兩個字。

第011章隨他回老家拜見父母家人還收了見麵紅包禮金,直到去年夏天,他們已經開始策劃買房子裝修。結果發生了一件事,讓她決定放棄。很意外,她知道了此人如何進入這家公司。也是這小夥子興之所至,喝多了話多,他告訴她,他原是冒名頂蘀一位同學,他截獲了該同學的麵試通知,一看是自己很向往的公司和職位,又恰好通知書上是英文名字,沒有中文記錄,於是,當即貪汙了這份通知,並從此改用同學的英文名叫paul至今……這段故事將她折磨了半個月,最後,她給這個人寫了一封信,說不能接受自己未來的丈夫竟是竊取朋友飯碗的人,言下之意,此人分明是賊。

這以後,她的感情生活出現了空白,身邊的親友都曾介紹過表麵看起來條件相當的小夥子,她也去見過其中的幾位,都因為“價值觀不一致”而告吹。她這樣解釋這個說法:“每次,我都把那個paul的故事講一遍,問對方的感覺,很奇怪從來沒有一個人反對我前男朋友的做法,甚至還有人會覺得他運氣好;我把表姐家海歸的故事講一遍,居然有人會說,這家夥太不小心了,如果不出門,就不會與老婆遭遇……是不是我太古板太沒有幽默感了?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覺得他們是不對的,海歸,我前男朋友,他們做的事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度,都是不對的,如果一個男人一邊認為他們正確一邊跟我談戀愛,我怎麼會接受?我會想,有一天,他們也會這樣對我,也會這樣去做賊。”

口述實錄:她的故事

有了孩子,絕不離婚

我有時候想,人對婚姻的感覺和信念絕對會互相影響。具體到自己,我媽和表姐對我的影響最大。每天打開互聯網、電視、報紙,總能看見很多和情感婚姻有關的社會新聞,還有相關案例,有些人會到網上寫博客日誌,都是這些事,他們對婚姻的描述和思考方式會影響別人,但比較起來,我還是覺得來自身邊親人的生活狀態對我的選擇影響更大。

我媽我爸吵了一輩子,一直吵到現在,但不耽誤他們倆好。我爸是司機,原來在單位開班車,後來開出租車,我媽在超市當售貨員,退休好多年了,原來他們那個商店是國營的,私人承包之後又和台灣人合作,招聘的都是年輕好看的售貨員,給我媽他們辦了退休手續,額外多給了一點錢,讓他們回家。我爸媽都不是有文化的人,差不多能看報紙寫留言條吧,所以他們特別希望我能好好上學。很小的時候,我爸帶我去雍和宮那邊,經過國子監,他說,閨女,爸最大的願望就是你能好好上學,把能舀到的學曆都舀到,爸不怕辛苦,你念20年書也養活你……我媽更是這樣,從我上小學,她就開始“陪太子讀書”,每天晚飯吃完,急著刷碗,這時候我已經擺上書本坐好了。等她把廚房收拾好,端著一小盤水果過來,就在寫字台邊上坐下,我寫作業,她看書。你以為她看什麼書?她看的是我的課本。在這種文化水平的媽媽當中,我覺得我媽真是特別負責任的人,直到上初三,我媽還在跟著我學課本。她有一個概念,就是隻要把課本學透了記牢了,什麼考試都能應付。所以她這麼多年就逼著我吃透課本,一到考試之前就跟我說,閨女,咱不摳難題了,咱回歸概念,回到基本課本知識,不該丟分的不丟,就是勝利。我奇怪我媽哪兒來的這種考試經驗,而且,事實證明她是對的。小學時她能看每門功課,到了初中,數理化不行了,她堅持看文科,目的是能幫我複習,哪怕是我背書她看著。我媽曾經試著學英語,但不行,記不住,她說真記不住,這個看不成。所以我從上小學就在上英語班,開始是外語培訓學校,後來是新東方。她送我去上英語課送了好多年,堅持到我上高中。

我爸媽都是節儉的人,惟有在我的教育上,從不節儉。高考那會兒,我媽跟我說,閨女,不要有負擔,考好了,當然是最好的,考不好咱也不複讀,接著上新東方,在國內把英語過關了,送你出去讀大學。我當時挺好奇的,一個提前退休的售貨員和一個出租車司機,能說出這種話,他們有多少錢?我媽說,沒多少錢,但是夠你在美國念大學,不過你要打工,不然就不夠。問她哪兒來的,她說是這些年一點點攢下的,從我出生,她和我爸開始每月存錢,零的換成整的,整的換成死期的,遇見合適的國債、理財項目都買,反正是跟銀行窮算計,再加上我家拆遷的錢,夠了。我家拆遷,因為交的房子多,給的也多,給了兩套三居室,有一套一直出租。我媽說,我要考不好,賣房子送我出國。話是這麼說,她其實最希望的是我考好,我爸說我媽,你這人就這樣,你想想,閨女這些年上學,你是怎麼陪著上的?就衝你,她就不可能考不好。我媽說,這不是怕出意外嗎?我爸說,出什麼意外?就是你這破嘴胡扯……接著,他倆吵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