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飲水不能飽(1 / 3)

鼎天小說居.dtxsj.采訪手記:

她是大連人。艾拉書屋.26book.高考那年,本想考海事學院,父母都是做海運的,將來繼承家業順理成章。但她父母另有考慮,他們希望她考到北京,畢業後留在北京,哪怕家裏給出錢幫忙安家,哪怕做個當和尚撞鍾的一般工作,隻要留下,父母老了也搬到北京來住,從此實現戰略轉移。大連好,但在她父母眼裏,北京更勝一籌。

同居一年多的男友移情別戀,她嘴上說不難過,心裏終究不舒服。她父母覺得一塊石頭落了地,這個“一輩子都買不起房的大同小子終於被北京丫頭勾搭走了”,夫妻倆暗中慶幸卻不敢讓女兒看出來。為了表示對女兒的心疼和安慰,他們專門開車來北京住了兩周,晚上帶著女兒逛街吃飯,白天夫妻倆到處看房,終於在東四環附近買下一套----女兒是有戶口的北京人,名下可以有兩套房子,女兒沒結婚,日後不管嫁給誰,這都是婚前財產,即便有意外,對方也是半米都舀不走,兩個人沒房子結婚之前,住一下,另當別論。

這樣,她必須搬離她當初義無反顧租下的那間小屋,和過去的一切揮手告別。新房子是精裝修的,拎包即住。媽媽細致到為她配好了牙刷毛巾香皂,買全了家具填滿了冰箱才離開。走的時候不忘記說,我們沒有鑰匙,來之前我們打電話。這意思再明確不過了。她已29歲,她媽媽說,這個歲數在大連,孩子都應該上小學了。媽媽是有分寸的人,對女兒嗬護備至,絕不說剩女這樣刺激的話,但她心裏明白,女兒的婚事,要抓緊了。

算起來真正投入的戀愛隻有和“副科長”這一次,殺傷力其實還是很大。那個人走後,她一度狠狠地減肥,每天隻吃巧克力、喝咖啡,晚飯吃一點煮青菜,短短半個月,把自己折磨得掉了十幾斤,她甚至在小市場裏花十五塊錢買了一副黑色的眼鏡框,她想有一天要穿上紫紅色的絲襪戴著這副眼鏡去約見一下“副科長”,你不就喜歡這種人嗎?不開心的時候,這種挑釁的**會很強烈,平靜的時候,她知道這不是他們分開的主要原因。

搬家,把以前買的很多以純真愛情為主題的電影光盤都留給依然獨往獨來的男編輯,那人說:“也好,你以後不用看了,我舀這些哄還沒經曆過感情的人……”這也正好是她想對他說的話。

口述實錄:她的故事

歲月催人老

第010章能環保,也不考慮來辦事的人舒服不舒服,就像體製化,每天雷打不動。在那樣的環境裏,心情很難陽光起來。

工作不到半年,來了一個職業學校畢業的女孩,領導給安排在一樓大廳第一個座位,接待來辦事的人,簡單了解一下要辦什麼,告訴人家程序怎麼走。這孩子是個尤物,從她來那天,我們這兒亂了。她的嗓音特好聽,隻要有人走來,她笑眯眯問好,那親熱和甜蜜,想起來讓人膩煩。是啊,也許吧,也許我們嫉妒她長得好看還年輕。總之大家都喜歡她,來辦事的人,特別是男人,給她寫表揚信,在留言簿上寫她的好話,居然有人畫漫畫像給她,還有人想辦法找到我們領導,說這孩子不應該埋沒在前台,應該做“更重要的工作”,因為“她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這些人真奇怪,一個職業學校畢業的女孩,剛滿18歲,能勝任什麼更重要的工作?坐在櫃台裏麵低頭看單據的人,哪個不是一類大學畢業一樣當小辦事員?我們很孤立她,但她無所謂,有的是人給她送水果、帶吃的、中午陪她一起吃食堂、下班用自行車載她到車站或者開車送她回家……中午吃飯她坐在哪張桌子,哪張桌子爆滿,吃完飯在機關門口打羽毛球排不上隊,不知附近體育用品市場沾她的光多賣多少球拍子!她不在乎我們孤立她!

過了三個多月,我開始接受各級領導的測評要轉正,她沒經過任何考察被調到局長辦公室當秘書。從此不用穿工作服,可以化妝,還能找機會說辦事一走大半天……我轉正時22歲馬上要過去,工資加了55塊錢。同科室的人一起吃羊蠍子慶祝,大家喝啤酒,問我有什麼感想,我說年輕真好,年輕漂亮,漂亮有優勢,有優勢不用吃苦受累,不用吃苦受累掙錢少也認了……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歲月催人老,而且在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崗位上,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會老得更快!

褒貶是買主

畢業留京找到個穩定工作是走入社會的第一步,接著是婚姻大事。我媽說,如果能找到個北京小夥子,或者外地小夥子有穩定的工作和住房,結婚安家,那是徹底穩定。從我轉正成為機關幹部、戶口進北京,我爸媽最關心的就是有沒有符合這種要求的小夥子願意娶我。

本來我沒有戀愛結婚的壓力,我總覺得很多所謂的剩女其實也沒有這種壓力,壓力來自社會來自家庭。媒體不斷宣傳剩女是社會問題,家長當然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剩下,家長不斷催促說你不能被剩下,這樣的話說多了,心理再強大的人也會疑惑,我是不是真的成剩女了?這是心理暗示,也是負麵情緒的惡性循環,這是我的看法。我自己就是這樣走到今天,從23歲開始,就在被方方麵麵提醒,你要嫁人,要趕快嫁人,你快要嫁不出去了……說實話,我非常厭惡這種所謂的輿論。這很摧毀女人自尊,一個女人的自尊被摧毀,還能活得高興嗎?不可能!

我在大學談過戀愛,很短時間,好像沒開始也沒結束,畢業了,每個人的規劃和歸宿都不一樣,一切重新開始。現在我覺得其實好的戀愛還是從大學開始,兩個人真正誌同道合,沒有現實利益的幹擾,愛就愛了,很純粹,最後也會因為舍不得分開而往一個方向上努力發展。走出校園,進入所謂江湖,一方麵是交往渠道不多,認識戀愛對象的機會越來越少,另一方麵,現實利益的考量越來越多,感情反而顯得不那麼具有決定性,生存成了第一位。在大學,我們都不會也不屑說“個人條件”這個詞,上班以後,有人問起想找個什麼樣的人,歸納出來自己和對方的“個人條件”,很具體,也很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