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是比較務實的一個人。當李從厚逃亡,李從珂進逼都城的時候。以封建朝代忠臣的標準來看,似乎在這個時候,馮道要麼就應該追隨李從厚而去,要麼就在李從珂麵前自殺。但馮道這兩樣都沒有選擇,他知道跟隨李從厚去是沒有前途的,而在李從珂麵前自殺於國家無益,於自己的家庭更是重大傷害,所以他同樣沒有選擇,在這一點上他是絕對明智的。
馮道從來沒有把自己想象成為救世主,認為國家有難,作為臣子的應該死節。在他的世界觀中,他堅持認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就足夠了,至於君王弄權,胡亂猜忌而丟失了國家那是君王自己的事情。況且他承認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國家是百姓的國家,因此即使朝代更迭,所丟失的也隻是君王的國家,而不會是百姓的國家,百姓的國家是永遠存在的。
有一些人總認為自己十分厲害,社會經驗雖然不足,但是對別人卻是一片忠心,而且把自己想象成救世主一樣。然而他們卻總是對小事不屑,而希望能夠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在他們的意識中,有一種意念在作怪,他們認為別看那些用心工作的人表麵上十分忠誠,一旦大難臨頭,他們往往就各奔東西,最後能留下來,支撐大局的隻能是自己。這種想法是為自己不努力工作找借口。這剛好顛倒了一個事實。每個人都需要明白自己不是救世主,自己也不是英雄,而是整個社會運轉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人們要想在社會上生存,就必須有一種務實的態度,能做就是能做,不能做學著去做。千萬不要不能做卻偏偏要求扛大梁。曾經看過很多關於成功學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無一例外都是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最後獲得了成功。這樣的事情都隻是故事。如果哪個人真的為這樣的故事所煽動,真的去做自己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那麼很容易會遭遇失敗。
當然人要勇於接受挑戰,但前提是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實力和當前的形勢,如果確定自己能做,那麼自然應該自告奮勇;如果確信自己不能做,那麼就不要強出頭。
很多事情都是很難預料的,千萬不要過分自信,信心爆滿,很容易栽跟鬥的。雖然信心和勇氣都是重要的,但是隻能作為精神要素,最要緊的還是自己的實力。
如果覺得自己很出色,不妨冷靜地把自己出色的地方一一寫下來,然後找出這些地方出色的原因,這樣可能會讓自己冷靜。古代戰爭中,有很多將領都對敵軍不屑一顧,認為自己很英勇,但他們找不到自己英勇的原因,於是很盲目地領兵出征,甚至立下軍令狀。結果呢,要麼兵敗被殺被俘,要麼就是回來被殺。然後國人又將兵敗的責任全部歸咎到他的頭上。
在社會中生存,自我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的安全都無法保障,那麼就不用提在社會上如意了。保護自己的首要原則就是量力而行。向來是自不量力的人最快滅亡。把自己想象成為救世主是自不量力的表現。如果一個大廈倒塌了,難道是哪根鋼筋能夠支撐得住的嗎?
在社會中生存,人們不要有從一而終的思想。以做人而論,人這一生可以做很多大事的,何必要在一棵樹上用盡一生的精力呢?以做事而論,權衡利弊自然要選擇利多害少的來做。
人們應該明白自己的價值,要學會冷靜處理事情,而不是衝動或者頭腦發熱。其實在很多問題上,人們都要學會妥協,畢竟很多事情不是那麼順心如意。不妥協的話,到最後吃虧最多的還是自己。應該把妥協當成一種藝術,而不要去逞強。
94 大道無道,聖人不仁
成大事者認為人們應遵從大道無道,聖人不仁。大道和聖人並不代表一定要一味地當老好人。
在社會中不要當老好人,老好人難當。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首先,沒有人相信你的好心。人們往往會習慣性地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你,因為社會有利益的爭奪,有勾心鬥角,有權利鬥爭。你的好心很可能會被別人認為是有企圖,如果他們自認為看出了你的企圖,他們自然會十分得意自己的聰明;如果他們看不出,自然會十分提防著你,認為你有很大的陰謀。也許你僅僅是出於一片好心。在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目標,熙熙攘攘都是為了利來利往。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僅為了做好事,別人會不習慣的,自然也會排擠你。
其次,你的好心很可能辦錯事。如果一片好心把事情做對的,也許別人會對你有所感激;但如果把事情辦壞了,很多人就會以為你是故意的。與其承擔辦錯事情的風險,倒不如不要表現出自己的好心。
再次,好心會被認為是一種感情投資。如果感情投資過度會讓人對自己產生反感。有個地主十分同情一個窮秀才,出錢出力讓他去應考,那個窮秀才十分感激這個地主,始終想不到辦法回報地主的栽培,十分苦惱,最後就將這個地主給殺了。這是個很極端的例子,但也是個事實。好事做多了,人們會覺得虧欠你什麼,如果不能回報你的話,他們自然會主動疏遠你。
最後,好心容易被別人當成一種習慣。你每天都給辦公室打水,大家開始也許會對你有些感激,但是如果形成習慣以後,如果你哪天不打水,大家會對你產生一種陌生感。他們會把打水的任務自然地當成是你的任務。
在社會中,不要過分好心,不要經常做好事,如果自己實在是愛心泛濫,可以選擇一些慈善機構當義工。曾經有一個人,十分好心,他看到自己的村莊和鄰村之間有一條河,但是沒有橋,人們每回來往都要走很多彎路,於是把自家的樹木砍了一些搭起了一座橋。開始大家對他的行為表示讚賞,但是後來由於橋太窄,偶爾有人從橋上摔到河裏,於是大家開始抱怨,說這個人不知道安的是什麼心,簡直是在害人。這個人覺得自己很委屈,於是要將這座橋拓寬,有個智者攔住了他,對他說:“橋即使拓得再寬,也很難保證人們不會從橋上摔下去,而且木橋很容易腐爛的。所以對於你來說,要想不挨罵,最好的辦法就是今天晚上把橋砍斷,然後當作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以後不要再這樣好心了。”後來這個人按照智者出的點子把橋砍斷。果然第二天人們到橋頭的時候又開始說起他的好話,認為再也沒有人像他那樣為鄉親著想了。
愚道遵從大道無道,聖人不仁。遵從愚道的人基本特征是貌似好人,從來不害人,追求個人利益,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讓人在社會中不追求個人利益是不可能的,每一個人都追求個人利益,沒有必要舍棄自己的個人利益而成全別人,千萬不要要求別人舍棄個人利益而成全自己,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在社會中生存貌似好人,他向別人表示自己不會害人。這樣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
遵從愚道的人就不要太過分地堅持自己的道德和原則。有些人很注重自己的道德和原則,很多事情他們都覺得有違自己的原則,是辦不到的事情。比如說些好話,他們覺得他們做不到。他們在向領導提意見的時候,總是不知道變通,很多話都直通通地說出來,根本就不考慮領導是否能夠接受。別人向他們提意見,他們卻以自己不懂得阿諛奉承為理由拒絕采納。
大道無道,聖人不仁,有傷害別人的能力,但從來不傷害別人。有幫助別人的能力,但從來不把自己當成一個愛心泛濫的施舍者。你想得到什麼,你也將得到什麼。
愚道首先在於一種自我保護意識的樹立和能力的培養,一個人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都無法維持什麼,拿什麼去幫助別人。隻有自己先保證了生存和發展,然後才能幫助別人。當然不能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去損害別人的利益。不要隨意去傷害別人,不做老好人,也千萬不要隨意去做個壞人。其實,懂得愚道的人,更看重的是行為的價值,而絕對不是好壞。其實社會上,又有多少人是以好壞來判斷別人的呢?每一個人隻要遵從自己心中的道,想得到什麼,然後努力去爭取就可以了,確實沒有必要揠苗助長,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無私的奉獻者。
95 不流於世俗,方有豐功偉績
成大事者認為,人隻有不流於世俗,才有可能做出豐功偉績。做人是需要講求變通,但同時也必須有原則。有些原則是人立身的根本,是絕對不容許修改的。即使有些時候受到別人的指責,也完全沒有必要太在意別人的說法。
古時候有個將軍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起兵,為了避免自己的將士過於驕橫,失去民心。他三令五申要求大家遵守紀律,同時還派一個官員負責監管。後來他的侄兒違反了他的法令,這個將軍很是為難,並不想殺自己的侄兒。但是那個負責監管的官員絲毫沒有顧及將軍的感受,依照軍令將他的侄兒給殺了。將軍十分生氣,於是要將這個官員殺掉。但是過了不久,這個將軍突然醒悟到,侄兒已經人死不能複生,現在殺了這個官員也無濟於事。而且這個官員正是按照自己的軍令來辦事的,絲毫沒有違規。如果殺了他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於是他不但沒有殺這個官員,反而格外尊重他。
官員堅持了自己的原則,並沒有徇私枉法,最後贏得了尊重。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官員不殺他的侄兒,有意放他一馬。這個官員以後的工作該如何開展?肯定是沒有辦法繼續執法,而且將軍也肯定會因此而罷了他的官。
做有原則的人哪怕不討人喜歡,但一定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我們如果能夠恪守一些基本的原則,自然會和一些誌同道合的人相處得很好。這些原則不僅包括做人方麵的,還包括做事方麵的。
做人方麵的第一原則就是一定要有尊嚴。也就是說要想讓別人看得起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如果自己沒有尊嚴,那麼別人也就不會來維護你的尊嚴。人應該是個獨立的人,應該有自己的獨立觀念,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不應受到別人觀念的左右,也不會因為要迎合別人而放棄自己的主張。
做人還必須自信和信任別人。相信自己的人往往也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是強大的,他能做到的事情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他有毅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是值得別人去信賴的。一個人如果特別自信,必然會成為領導者。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以後成功的基石。相反,如果一個人過於自卑,總是不相信自己能將一件事情做好,那麼自然什麼都做不好,也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大家都喜歡和能夠讓自己有安全感的人交往。同時信任別人也是很重要的,對別人信任,別人自然會對你有一種責任感,會為你的利益著想。當然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個人本身不是十惡不赦的人。信任別人往往讓別人覺得特別的榮耀和自尊。
做人還需要有一種義氣,需要有一種敢於擔當的精神。這並不是說拉幫結夥。而是說要學會去幫別人分擔一些憂患,當然,這種分擔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人應該有一種擔當的精神,在家庭裏要擔當起家庭一份子的責任,在班級裏要擔當學生的責任,在單位要擔當員工的責任,在國家要擔當公民的責任。義氣隻是擔當精神的一個表現。也可以將擔當精神通俗地理解為講義氣。
沒有原則的人是可怕的。倒不是他們讓別人感到可怕,而是他們自己的前途可怕。他們什麼都不會去敬畏,什麼事情都能做,不道德的,不遵紀守法的,都不憚於去做。這種人往往也找不到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一些自己需要遵守的東西,這種東西或者隱晦,或者明顯,但總該是有的。人們常常會談到底線問題,其實正是一條條底線才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人。拿破侖的故事並不值得效仿,但是它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比較有毅力的話,這種頑強的毅力表現出來的原則往往會征服比你更強大的人。
成大事者認為,很多人都有十分害怕的人,在這些人麵前他們往往沒有原則可言,自己也認為沒有尊嚴可言,隻有服從,而從來不知道據理力爭,這或許是很多悲劇發生的源泉。
96 人無家庭責任,則信義皆休
成大事者認為,人無家庭責任,則信義皆休。
每一個人都在社會中生存,而社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單位就是家庭。
很多古代的典範人物都是因國忘家,這裏談到先有家,後有國,似乎有點矛盾。其實一點都不矛盾,古代典範人物是要在國和家中做一個取舍,最後毅然選擇了國。現在不需要取舍,所以自然是先有家,後有國。家是國的基礎,試想一個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的人,怎麼能對國家效忠呢?
我們必須有很強烈的家庭觀念。在家庭中,在不同的階段,我們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在一個家庭中,我們首先是子女,作為子女,我們要明白父母的辛苦,要學會感恩。人生在世,最感激的人應該是父母。父母是一本大書,並不是所有人都讀得懂的,要學會關心他們。
作為子女,孝順永遠是第一位的。父母無私地將子女養大,可能占用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如此無私對待他人的人,試問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夠做到。雖然父母不求回報,但是為人子女必須報答。這不僅是出於自己的孝心,而且也是子女們做給自己子女的示範。古時候有一對夫婦,有一個老母親,還有一個兒子。夫婦二人嫌棄老母親,於是找了一個籮筐,將他們的老母親抬到荒郊野外打算丟棄。然而往回走時,兒子拉著父親的手說他要拿回籮筐。父親問為什麼,兒子回答說:“等你們老了,我再用它把你們抬過來。”父親一聽,頓時後悔了,趕緊把自己的老母親接了回去。
但是孝順並不等於愚孝,一定要懂得把握分寸。曾子是個很孝順的人,有一次他的父親不知道因為什麼緣故拿起大棒打他。曾子挨了打卻始終一聲不吭,還站著不走。父親當時處在盛怒之中,一頓狂打,曾子被打休克了。沒有想到曾子醒來的第一句話是:“父親大人,您沒有受傷吧?”父親很是感動。曾子因此而得到孝子的名聲。後來他跑去見他的老師孔子,但孔子吩咐人攔住他,不讓他相見。曾子覺得很奇怪,後來見到孔子,就問老師為何不見他。孔子罵曾子太愚蠢了,曾子不明白是什麼原因。孔子說以前舜跟父親住一起的時候,他的父親很不喜歡他,又受到舜的繼母教唆,經常打舜。如果父親用小棒打舜,舜還能承受,站在那裏不走。如果父親用大棒子打舜,舜就立即跑開了。等到父親的怒氣消了以後才回來。這才是真正的孝道。像你的父親當時正在盛怒之下,用那麼大的棒子打你,你居然還愚蠢地站在那裏一動不動。如果你被你的父親打死了,就盡到了孝道嗎?錯,其實是你讓你父親成為殺人凶手。
在家庭中,要多與父母溝通,多向父母請教。或許我們會以為自己已經了解,見過的世麵比父母要廣得多,因此沒有必要向父母請教。其實,父母對待孩子就像種樹一樣,在小的時候,一定通過各種規矩來保證小樹能茁壯成長,等到長大了以後,父母就開始放鬆要求,到最後不再有任何約束。這種境地的變化會讓很多父母心中形成落差。在這個時候,我們經常向父母討教一些經驗,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告訴父母自己真的很需要他們,他們心中會很安慰的。聰明的人都不要在父母麵前顯示自己的聰明,而應該學會謙恭。沒有什麼比告訴父母“自己還很需要他們”更讓他們欣慰的。
父母年紀大了,往往喜歡嘮嘮叨叨,很多子女對此很煩。其實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父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對子女放心不下,擔心子女吃虧或者過得不好,因此出於一片愛心才會說許多。作為子女應該體諒父母的這份心,即使說得不對,說得自己不愛聽,也不要表現出來,而應該考慮到父母的本心,對父母表達感激。
在一個家庭中,我們其次是作為愛人,要真誠以待。對自己的愛人,應要學會珍惜感情。這種感情不僅是愛情,而且還是一種親情,要學會將愛情轉化為親情,同時也要學會不在日常生活中,將這種親情平庸化。其實兩個人相愛是很神奇的事情,最後能走到一起成為夫妻更是幸福的事情。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是因為他們是沒有真正讀懂愛情。愛情最後必然會上升到親情的。兩人相處的時間太久了,以往的新鮮感就逐漸消失了。如果還要去追求新鮮,那麼兩個人必然會分手。消失了新鮮感就應該用一種親情來填充。愛情確實是個奇怪的東西,當初克服了千辛萬苦,衝破各種阻力和束縛,好不容易走到了一起,就應該好好珍惜。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的小事情,往往讓我們不勝煩擾,人們經常會為一些小事情而爭吵,最後導致勞燕分飛,這種結局是可悲的。一開始愛得轟轟烈烈,到最後反而成了仇人,這個問題確實值得人們好好反思。
在與愛人相處中,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經常為對方思考一下。人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能總是要求對方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很多時候,必須給對方一個自由空間,不要讓婚姻成為束縛。古人說夫妻相敬如賓是有道理的,不是說夫妻之間講客氣,而是說應該相互尊重。
在一個家庭中,我們還是父母。對待孩子,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教育。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像棵小樹苗,父母不但要辛勤培養,而且還應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能成為一個自私的人。不成為自私的人,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辦法是教會他們主動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和麻煩。如果孩子能夠關心別人,那麼他們又怎麼會不關心自己的父母呢?讓孩子主動去關心別人,是讓孩子做人存有一顆善心,一顆熱心。這種熱心可以演化為孩子將來的孝道。
要關心孩子,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比較冷漠的人。有些父母由於工作繁忙,而忘記了對孩子的關心,孩子在孤獨中長大,自然對人對事缺少關心和興趣,也很少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試想一個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怎麼會為父母著想?他們連猜父母心思的想法都沒有。絕對不能讓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冷漠了心,要讓孩子對世界充滿著熱情。這也是一個成功人士必須具備的素質。
不要簡單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孝順。孩子之所以不孝順往往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自己對待父母沒有任何感情,對待孩子也愛理不理,隻關心自己的事情,又怎麼能夠讓孩子對自己有感情呢?
關心孩子就不要讓孩子心中有太多的負擔。不要總是表現出自己為孩子做了哪些事情,付出了多大的犧牲。否則,容易讓孩子心中有負擔。當孩子長大以後,做事會顧慮很多,會過多考慮家庭因素,這種做法不利於孩子的前途。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有所愧疚,而應該讓孩子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成長。
所謂成功人士,不但要在事業上成功,而且要在家庭上也比較成功,而家庭的成功無外乎三個方麵,一是孝老,二是夫妻和睦,三是子親,且缺一不可。對於那些自詡為了事業必須拋棄家庭的人,即使成功了,也是不值得提倡的。真正的成功人士會讓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都很成功。
每一個人都要正視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盡到自己家庭成員的義務。一個連家庭都料理不好的人,怎麼可能把事業做得很成功?即使事業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但此時卻沒有人與之分享,這個時候人往往是最孤獨的。所以千萬不要想著家庭不行,事業來補,這種辦法往往把自己送到了一個孤峰,孤零零的一個人在那裏,不勝寒意。同時也千萬不要吵吵嚷嚷說為了事業的成功必須拋棄家庭,兩者其實並不矛盾,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總喜歡把它們對立起來。可能有人認為時間和精力有限,照顧了家庭就荒廢了事業,勤於事業就疏忽了家庭。其實關鍵在於一種平衡,即把事業和家庭平衡起來。對事業太執著和過度沉溺於家庭都是不可取的。
同時作為家庭成員,也要學會付出。家庭就像冬天的一爐火,隻有所有的家庭成員都不斷地往裏麵添柴,火才能越燒越旺,家庭成員才能感受到溫暖。其實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是比較孤獨的,如果離開了家庭,很多人都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當然在家庭中不要恃寵而驕,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即使是一家人,家人也完全沒有義務一直對你這麼好。要學會對家人好,這樣才能得到家人的照顧和關心。
在家庭中,為人不要太剛,太剛容易讓家人受傷。有些時候我們所說的話,我們說話時的口氣會變成一把利刃刺傷他人,家人離我們最近,往往成為最先受傷的人。不要隨便開家人的玩笑,雖然隻是玩笑,但是在不知不覺中也會讓家人逐漸產生一些不好的感覺。當然也千萬不要因為玩笑和家人翻臉。在日常生活中,爭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注意減少爭吵的次數,千萬不要因此而傷害了感情。
97 善始善終,不要讓消極思想入侵
成大事者認為,人要學會善始善終,千萬不要讓消極的思想入侵。
一場暴風雨過後,有一隻蜘蛛十分艱難地朝著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但是,牆壁過於潮濕,每當蜘蛛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然而這隻蜘蛛毫不氣餒,還是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來……
這種場景被三個人看到了。第一個人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其實他的一生就像那隻蜘蛛,雖然整天忙忙碌碌,但是到最後一定會一無所得。有了這種想法以後,他日漸消沉起來。第二個人自言自語地說,這隻蜘蛛真夠傻的,為什麼不從旁邊比較幹燥、很容易爬的地方繞一下,然後往上走呢?他以後絕對不能像這隻蜘蛛那樣愚蠢。於是他日漸聰明起來。第三個人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所以他逐漸變得堅強起來。
三個人從同一現象中得到了不同啟迪,其實並不是一件讓人十分費解的事情,人的心態決定了人的行動。正如人們所說: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
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與悲觀的人不同,遇到打擊的時候他們從來都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他們隻會更加相信自己,更加堅定自己要走的路,並且不斷地為自己鼓氣、加油,通過種種的努力,用盡所有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成功,果然他們最後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講,有些人的成功是注定的,因為他們有成功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