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樂觀起來,首先就要抵製悲觀的情緒入侵自己。
社會上,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更好的工作,同時人際關係也是相當良好的,身體也比較健康,整天十分快樂地過著高品質的生活,好像上帝對他們特別偏愛。其實人和人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上帝也不會偏愛任何人。隻不過是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心態。正如一個哲人說的那樣,一個人的心態是一個人真正的主人。
要做最優秀的一個,即使做不到最優秀的一個,也一定要永遠做坐在最前麵的一個。
從前,有三個砌牆工人在砌牆。有一個行為學家看到了,他問第一個工人在做什麼,這個工人沒好氣地回答:“你沒看到,我在砌牆。”於是他立即轉身去問第二個工人,第二個工人回答說:“我在建一幢大樓!”這個人又去問第三個工人,這第三個工人嘴裏哼著小調,特別歡快地回答說,“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
最後,三個人的命運完全不一樣。第一個人過了許多年仍然是個砌牆工人,第二個人成了建築師,而第三個人則成了前兩個人的老板。
命運的不同,取決於態度的不同,第三個人的工作態度是讓人十分欽佩的。他沒有用一種愁眉苦臉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他有理想,有夢想,雖然每天重複著單調的工作,他卻學會了讓自己時刻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簡單中構築自己的夢想,這樣的人又有什麼困難是他克服不了的呢?
悲觀情緒時刻等待著入侵人們的大腦。因此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樂觀的情緒,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周圍的所有的事情。
愁眉不展,感覺生活虧待了自己,這對已經發生的事情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明白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平靜如水,也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個人的感情出現波動是很正常的,但是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提防,因為生氣這種悲觀的情緒會侵入你的大腦。有些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其實這樣做對問題的解決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傷了感情,弄僵了和別人的關係,使原本已不如意的事更加雪上加霜。不僅如此,生氣產生的不良情緒還會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美國生理學家通過實驗得出過這樣的結論:一個人生氣10分鍾,那麼他所消耗的精力,絕對不亞於一次3000米賽跑;如果人長期生氣,很難保持心理平衡,那麼他的體內會分泌出一些帶有毒素的物質,這種物質對健康非常有害。
生氣是拿別人犯的錯來懲罰自己,因此要學會控製這種情緒。做到不生氣是不可能的,但是要盡量少生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給自己消氣。
此外,悲觀的情緒還包括失望、失落、絕望等等。我們應該永遠相信,上帝在給自己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打開一扇窗。當遇到讓自己失望、失落和絕望的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將這種情緒轉化為一種積極努力的尋找,所有的尋找目標就是那一扇已經被打開的窗。相信上帝為了補償你的損失,會給你一扇能觀看到廣闊大海的窗戶。
98 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成大事者認為,人應該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對於自己不該做的,往往會很失敗。
有位皇帝,本來也不適合做皇帝,但是他卻偏偏在陰錯陽差中做了皇帝,最後才發現自己最喜歡做的居然是和尚,於是又去出家,但是這個時候已經不可能了。正是這種在政治上沒有太大的作為,做和尚又做不得的矛盾之中,他被別人結束了生命。這個人就是南北朝時期梁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
蕭衍生於公元464年,南朝齊的大將,後來手握兵權,逼迫齊國皇帝“禪讓”了帝位,建立了梁。
蕭衍的父親名叫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曾經做過衛尉等高官。蕭順之十分注重對蕭衍的培養,蕭衍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望,他不但為人十分聰明,而且特別喜歡讀書,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博學多才,在文學方麵更是造詣非凡。因為家族背景,蕭衍很快就當了官,而且一當官就直接在衛將軍王儉手下。王儉比較注重人才,他看到年輕的蕭衍很有才華,而且言談舉止和別人很不一樣,尤其出眾,很快就提拔蕭衍做了戶曹屬官。這時的蕭衍不但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且辦事果斷機敏,同時還注意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不久王儉就提拔他當了參軍。就在他仕途一帆風順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遵從當時的孝道,他回家去守喪三年。三年後,蕭衍複官。
齊武帝去世後,新皇帝即位。但是這個新皇帝可能是因為富貴太久了,毫無鬥誌,隻知道天天吃喝玩樂,從來就沒有把心思放在政務上,大臣一片忠心,對他進行規勸,但他從來就不聽從。此時,掌握朝中大權的蕭鸞特別生氣,於是他果斷地聯合眾人將新皇帝廢掉,另立皇帝,這樣朝中大權便掌握在他的手中。三個月後,大概是他覺得有什麼不如意,索性自己就做起了皇帝來,他便是齊明帝。齊明帝蕭鸞對蕭衍也十分重用,總是不忘提拔他。然而齊明帝蕭鸞隻在位五年就病死了,他把帝位傳給他的兒子寶卷。殊不知,這個寶卷治國無術,且為人還特別殘忍,他一當上皇帝就殺掉了很多大臣,即使是對一些功臣他也絲毫不知道愛護,總是編織一個理由來妄加殺戮。在這個時候,蕭衍開始和這個昏庸的皇帝對立起來,他聯絡了很多掌握實權的官員,共同廢掉了寶卷,最終擁戴和帝。而他從此以後也掌握了朝中大權,升任大司馬。
過了不久,蕭衍就動用自己的權勢,逼迫和帝禪位給他。做了皇帝之後的蕭衍,初期時,政績是非常顯著的。蕭衍十分注重從曆史中吸取教訓,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對政務很是勤勉,是個勤政的皇帝,很少有疏忽怠慢的時候。不僅如此,他還廣開言路,對人才很是尊重,也力爭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他要求官員必須注重官吏的選拔,同時還要求地方的長官清廉。當然,蕭衍本人是可以作表率的,他的節儉在曆代皇帝中也是出了名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節儉勤政的皇帝,他雖然逼迫和帝禪讓帝位,但是在他的心裏,他還是特別希望能夠做個和尚。公元527年,這個向往做和尚的皇帝來到了同泰寺,在這個寺廟裏,他把國事全部拋開,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為了更好地實現他心中的宏願,他甚至將當年的年號改為大通,並逐漸開始不近女色,也不吃葷。蕭衍不但自己是這樣做的,而且還特別要求全國都來效仿。自從他皈依佛祖以後,就選擇吃素,連祭祀宗廟,也從來不用豬牛羊,而直接用蔬菜代替,在他看來,神靈是吃素的。這個身逢亂世的皇帝沒有想到繼續勵精圖治,為百姓造福,而是試圖出家當和尚。蕭衍幾次入寺做和尚,後來都是大臣們捐獻財物將他贖了出來。蕭衍對佛教理論研究得十分透徹,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朝政昏暗就可想而知。到了老年,蕭衍特別剛愎自用,建了很多佛寺,也從來不聽從大臣的勸諫,最後他被叛臣圍困,在饑餓中悲慘地死去。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也應該去做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人。雖然現在社會每一個人都承擔很大的壓力,家人也對自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這和做自己最想做的人並沒有任何矛盾。
年輕時就應該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後才能成為自己想做的人,而不至於像很多人一樣,到老了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99 責任不是負擔,而是榮譽
成大事者認為,責任不是負擔,而是榮譽。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承擔起責任來,這代表著榮譽。
老子說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人超過別人固然是很重要的,可證明自己確實有能力,或者在某一方麵有特長。但關鍵的還是要超越自己,隻有超越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人。
人的一生隻有一次,超越自己、戰勝自己有很多層次的理解,但是最根本的層次就在於做自己最想做的人,而不要為自己不想做的人而束縛手腳。
一定要學會做自己,做最想做的那個自己,而且一旦目標確定,就要有一種認真精神,把這個自己做好。
南唐後主李煜是南唐國君李璟第六個兒子,他在位時間十五年,但是這十五年間,他隻是一味地苟安而不圖進取,到最後,做了亡國之君。當了亡國之君後,沒有過多久,就被毒死,隻活了四十二歲。
作為一代詞宗,李煜是當之無愧的。他所創作的詞,直到今天還備受人們的推崇。大家評價他的詞是直抒胸臆,感情真切,純任自然。如果不是一個國君,他應該是一個十分瀟灑、俊逸的文學家。然而遺憾的是,他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為什麼是他當了皇帝,而不是別人?主要是他的父親對他格外喜歡。李煜長得與眾不同,他有一隻眼睛是重瞳,據說有個很靈的相麵人給他看了相貌,說他很有富貴相,因此,他的父親對他期望很高。不僅如此,李煜自身多才多藝,不但文章寫得十分出眾,而且在書法和繪畫方麵也頗受讚譽,加上他為人很是厚道,因此備受他父親的喜愛。
其實公允地說,在李煜繼位的前幾年,這個國家的國勢就已經開始衰落,他的父親在後周強大的攻勢麵前,不得不一再退讓,最後將江北領土割讓給了後周,而南唐和後周就隔著長江對峙。南唐也就依靠著長江天險保障自身的安全。但是南唐在五代十國中是最為富庶的一個國家,還是有實力和後周抗衡的,或許還有後發優勢。然而,在這種後周不斷發展強大,南唐一直走下坡路的關鍵時刻,父親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做了皇帝,從此,把南唐的命運交到了一個根本就不適合也不想當皇帝的年輕人手上。父親或許還以為是為自己的兒子著想,實際上卻是害了他。
毋庸諱言,本質上李煜是個文人,一個很有才華的詞人,他很有情調,而且對排場也十分考究,在書法、繪畫和文章上都有很深的造詣。但就是這樣一個十分優秀的文人,在天下人人垂涎的皇帝寶座上一籌莫展,在那樣的亂世中,他沒有周世宗豪氣衝天和統一天下的壯誌。在他的國家日漸衰落時,他居然對軍事提不起任何興趣。比如他的大將林仁肇就曾經主動請纓,願意領兵幾萬人北上,去收複南唐的失地。為了避免宋朝廷對李煜橫加指責,林仁肇甚至為李煜擬好了開脫的理由:隻要林仁肇一起兵,李煜就向外發布消息說林仁肇叛變。這樣如果能夠成功,得利的是國家,如果失敗了,到時候也隻需要殺了他的全家,而李煜顯然沒有必要為此承擔任何責任。即使是大臣這樣周全的安排,這位文人皇帝也沒有同意。在他看來,要想國家保全,就隻有念佛,但這個是沒有用的,他估計也意識到了,於是整天醉生夢死,做些文人的填詞遊戲,束手待斃等候國家滅亡的那一天。後來,在強大的宋朝麵前,李煜借酒澆愁,聽任國家的衰亡。不久,國家就滅亡了,李煜也做了亡國之君。七夕的晚上,李煜心情鬱悶到了極點,於是他讓歌妓奏樂,聲音很響。有人告訴了宋太宗,太宗十分生氣,又聽說李煜在《虞美人》中對故國很是懷念,更加惱怒,當天晚上,他就派人給李煜送去了毒藥。李煜死的時候才四十二歲,這個年齡應該是一個詞人大放光彩的年齡。
如果李煜不是國君,隻是出生在富貴人家,或許李煜能夠在人世間逍遙自由,將他的詞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可惜的是他偏偏是個帝王。
成大事者認為,當一個人必須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把它做好
100 困難隻有個強大的外表
成大事者認為,很多時候所謂的困難,不過是有一個困難的外表而已。
有一戶人家,他家的菜園裏有一塊石頭。這家人到菜園去時,很少沒有不被石頭絆倒和擦傷的。
兒子有了幾次經曆後,很是氣憤,問父親為什麼不把這塊石頭給挖走。
父親回答說,他何嚐不想。但這塊石頭從他爺爺在時一直放到現在,隻要看看它露在地麵的龐大的體積,就知道要挖走這塊石頭不知道要挖到什麼時候。誰有那個閑工夫,倒不如自己走路的時候多留個心眼。
就這樣過了幾年,這塊大石頭一直還留在菜園裏,直到兒子娶了媳婦。
媳婦對這塊石頭也看不順眼,十分生氣地對丈夫說:“菜園的那塊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要不我們請別人搬走好了。”
丈夫回答說:“還是算了吧!這塊石頭太重了,我以前也想把它搬走,但實在無能為力,要不我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
媳婦聽了很不好受,因為那塊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了多少次。
她不甘心。有一天,她帶著鋤頭和一桶水,首先將整桶的水倒在石頭的四周。
過了半個多小時,媳婦開始將石頭四周的泥土攪鬆。
事情會很艱難,但媳婦心中早有準備,必須挖掉它,不論有多麼困難。然而出乎意料,不過幾分鍾,這塊石頭就被挖了出來。單看外表十分龐大的石頭,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所有人都是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人在困難麵前一定有一種積極的心態。如果一個人總是抱著下坡的想法爬山,那麼他肯定很難爬上山去。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的世界總是沉悶而無望,那麼他也就無法改變世界。要想改變自己的世界,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一個人的心態正確了,才能在緊要關頭把握住機會。
人們的心態決定了他們的行為,心態積極向上自然能夠取得最大的成功。很多困難都被我們誇大了。大多數情況下,困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隻不過在我們心中,一種畏難的情緒讓自己不得不把它看得過於嚴重。
20世紀60年代,有一個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去讀書,主修心理學。他喜歡喝下午茶,因為在那裏他可以經常和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中不乏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創造經濟或者政治神話的人,當然也少不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他的心目中,這些人必然是經曆了千辛萬苦,又運氣十足地取得了今天的成績。通過聊天,他發現這些人幽默風趣。更讓他吃驚的是,這些人居然把自己的成功都看成是非常自然、順理成章的事情。原來取得成功並不是那麼難,隻不過有的人描述自己創業的時候,將艱辛誇大了。正是因為這種誇大,使很多正在創業的人退卻了。
這個學生認為自己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分析和研究。後來,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了《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並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了他的老師。他的老師看了以後十分驚喜,他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新發現。把成功中的艱辛誇大的現象不僅存在於東方社會,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從來就沒有一個人敢於提出來並加以研究。老師這樣描述他的感受:“我說不清楚這篇文章到底能給你多大的幫助,但我能肯定的是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果然,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篇文章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正是這篇文章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韓國人,告訴他們從新的角度來看待成功,固然成功需要艱難困苦的努力,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隻要你長久地對某一事業感興趣,而且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因為老天已經賦予了你足夠的時間和智慧去圓滿地做成一件事情。當然,這個學生後來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他成為韓國某汽車公司的總裁。
成大事者認為,人們不要迷信於別人的說法,不要太相信別人的經驗,要始終相信自己對付困難的能力。
101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成大事者認為,人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一定要扮演好。
人的一生,其實是個很短暫的過程。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年好像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一生好像還沒有開始,也已經結束。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人生隻有一次,不過是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四季也不過更換了幾十次。每一天時間分分秒秒不回頭,過了今天,今天就永遠消失了;過了今年,今年就永遠消失了。人生就是如此來去匆匆,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做的,是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豐富多彩。
英國著名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人生就是舞台,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員。”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很多人之所以平凡,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他們意識到了,卻沒有勇氣去扮演自己的角色。
人生是個大舞台,我們每個人都是舞台上的主角。我們不是一個一生看戲的人。如果我們不去主動選擇,那麼我們必然要接受命運的安排。或者到別人的戲中去演個配角,或者一輩子為別人鼓掌歡呼。這樣的人生確實是毫無意義的。人應該樹立演員意識,在人生這部戲中,我們每一個人是戲中的唯一主角。
沒有人能永遠活在別人的戲中。別人的戲中別人永遠是主角,我們要做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演好自己的戲。
作為戲中的唯一主角,我們正因為有自我,所以才有意義。顯然,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自我。他們或者是臣服於權威之下,或者是卑微地躲在角落裏。如果把其人生比作一朵睡蓮的話,他們可能一輩子都在沉睡,而沒有機會開花。即使他們也有開花的衝動,但是看到周圍姹紫嫣紅的花,怕自己開出來的花讓大家取笑而放棄了。這種人以為失去了自我,自己就安全安穩了。其實事實剛好相反,害怕被人看不起,而不敢去表現的人,隻能更被人看不起。失去了自我的人,別人越是覺得可以忽視。要想贏得成功人士的尊重,絕對不是表現出一種卑微的姿態,而應該表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如此成功人士才會真正尊重你。人們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考慮自己的定位。比如一戶普通人家接待國王,往往會想方設法去尋好的東西以博得國王的高興。其實不論這戶人家多麼努力,花多大的本錢去找,他們找到的永遠也沒有國王擁有的好。倒不妨用自己日常所吃的東西招待國王,國王反而會更開心,因為這些可能是國王從來沒有吃過的。道理其實就在這裏。人因為有了自我,所以才有了意義。在自己看來,這世界上很多東西是很多餘的,很重複的,但自己是唯一的,是應該倍加珍惜的。
作為戲中的唯一主角,我們應該有切實的行動;作為戲中的唯一主角,我們必須學會規劃整部戲的演出,沒有人應該或能夠為你規劃出來;作為戲中的唯一主角,我們必須對自己有要求,最可怕的是對自己沒要求,得過且過,有了要求,就有了動力和目標;作為戲中的唯一主角,我們要更加珍惜時間,在人生舞台上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過了這一分鍾,就永遠沒有了這一分鍾;作為戲中的唯一主角,我們要學會進入狀態,“生活在別處”是可怕的,一個人沒有了熱情和激情同樣是可怕的,行屍走肉似的過了一天又一天,等到暮年才恍然悔悟,會有一種很痛苦的後悔襲上心頭的。
作為戲中的唯一主角,永遠都要珍惜演員的稱號。就像《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他什麼都沒有,隻有演戲的熱情和衝動,同時還有他十分珍惜的演員稱號。在他看來,跑龍套也是演員。確實如此,一個人無論多麼卑微,在舞台上扮演多麼可憐的角色,那都是自己,都是演員。我們很羨慕別人擁有財富,我們經常把自己比作窮人。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窮,我們擁有知識、有理想、有文化、有人性。其實真正有理想的人是永遠都不會被困住的,困境隻不過是繭,總有一天,自己會破繭而出,成為一隻美麗的蝴蝶。而在與困境的鬥爭中,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鍛煉了自己的才幹,這就是蝴蝶的強有力的翅膀。無論我們處在如何卑微的位置,永遠要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角,隻有保持這樣一種姿態和心態,才能夠最後取得大成功。
作為戲中的唯一主角,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暴自棄。自暴自棄意味著人生這場戲已經提前結束。自暴自棄或許能夠得到一時的心理安慰,但是從長遠來看,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無論在生活中受到怎樣的打擊,我們都要堅信打擊能夠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長,它並不是負擔,也不是讓我們消沉的理由。有些人一受到打擊,就沉淪,就消沉,這實際上是給自己找個借口,以圖一時的安逸。受到的打擊不應該成為我們的借口,而應該成為成長的食糧。有些人過了25歲就沒有了理想,可能是因為習慣了生活。生活是平淡的,但並不允許我們平庸。能取得大成功的人一定不會在平淡生活中沉淪,他們有信心、有毅力,即使沒有觀眾,他們也專心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曆史上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孤獨的,他們從來就不沉淪,即使看不到前途,他們憑借自己的使命在專心做自己的事情,正是這種堅持不懈,才取得了最後的成功。
作為演員,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們要確定自己所想扮演的角色,我們要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們要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我們不能渾渾噩噩地站在舞台上茫然不知所措。我們要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地展現自己的風采,贏得人們的喝彩。我們要學會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人做事,不要過分看別人臉色。我們要知道珍惜,不要再錯過,已經錯過的,就讓它過去,不要再戀戀不舍。我們要學會把自己一生的時間用於最想做的事情。我們不要再為沒有財富而苦惱,當然我們也不能放棄追求財富的種種努力。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有主見、有思想、有方向的人,而不要做一個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的人。我們要成為大成功者,這種成功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同時,這種成功和別人的不一樣,是別人無法取得的。不要花時間去嫉妒和談論別人,要用更多的時間努力演出,努力付出,隻有這樣,才能演好人生這部戲。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無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充滿自信、激情和熱情,永遠相信自己是最優秀的。努力投入地去生活,同時也不要在生活中平庸起來。要學會在生活中找到更正確、更適合自己的目標,並且朝著這些目標不斷地前進。我們對自己也不要過於苛求,不要拚命地去奔跑而忘記了路上的風景,即使最後看來,人生這場戲演得並不完美,自己還可以發揮得更好,也不會因為隻顧著去演戲而忘記了去好好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