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該如何反省自己呢?
1.要以“自知”的鏡子來反照自己
若要了解自己行為的得失,則必須用“自知”的鏡子來自照。反省如同一麵明鏡,在反省的明鏡中,自己的本來麵目將顯現無餘。一個人眼睛不要總是盯著別人,重要的是要先認識自己,從反省中認識自己,從自知的鏡子中了解自己的真麵目。
2.要有悔改的勇氣
一個人有過錯不要緊,隻要能改過就好,如果有過錯而不肯改這就是大過,真正的過錯。有些人犯了錯,卻不肯承認,因為他怕因此而失了麵子。如果能夠消除傲慢的習氣,就會生起悔過自新的勇氣來。在工作中,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發現了錯誤,就要及時改正,盡心盡責、盡善盡美地做事。
3.注意反省的時間
理想的反省時間是在一段重要時期結束之後,如周末、月末、年末。在周末用幾個小時去思索一下過去7天中出現的事件。月末要用一天的時間去思索過去一個月中出現的事情,年終要用一周的時間去審視、思索、反省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
4.自我反省的時間越勤越有利
假如你一年反省一次,你一年才知道優缺點,才知道自己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假如你一個月反省一次,你一年就有了12次反省機會。假如你一周反省一次,你一年就有54次反省機會。假如你一天反省一次,你一年就有365次反省機會。反省的次數越多,犯錯的機會就越少。
自動自發:主動做事而非坐等指示
何謂自動自發?畢業於西點軍校的格蘭特將軍是這樣理解自動自發的,他說:“自動自發就是主動精神,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積極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成規的智慧和判斷力’。”
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和微軟公司圍繞著“是什麼樣的特質使優秀員工創造出10倍於普通員工的成績”進行了10年的研究,終於發現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那就是:要成為一名優秀員工,你無須擁有非常高的智商,隻需改進工作策略,發揮出自己巨大的潛能。在需要改進的工作策略中,“自動自發”的主動做事最能體現出一名優秀員工的品質特征。
威爾遜上大學的時候在一家著名的IT企業做兼職,由於表現出色,大學畢業後他成為該企業的一名正式員工,並擔任技術支持工程師一職。工作兩年後,年僅24歲的他被提拔為企業曆史上最年輕的中層經理,後來他更因在技術支持部門出色的表現而調去美國總部任高級財務分析師。
初進這家企業,威爾遜隻是技術支持中心的一名普通工程師,但他非常想幹好這份工作。當時,經理考核他的依據是記錄在企業報表係統上的“成績單”。“成績單”月末才能看到。於是他想:如果可以每天得到“成績單”的報表,經理豈不是可以更好地調配和督促員工?員工豈不是可以更快地得到促進和看到進步?與此同時,他還了解到現行的月報表係統有一些缺陷。當時另外一家分企業的技術支持中心隻有三四十人,如果遇到新產品發布等,業務量會突然增大,或若一兩個員工請假,就會有很多工作被耽誤。
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後,威爾遜覺得自己有必要設計一個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報表係統。他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寫了一個具有他所期望的基礎功能的報表小程序。一個月後,威爾遜的“業餘作品”——基於Web內部網頁上的報表開始投入使用,並取代了原來從美國照搬過來的Excel報表。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企業總裁看到了他的一些潛質,認為他可以從更高的管理角度思考問題。一年以後,總裁親自給了威爾遜一個重要的升遷機會,讓他擔任企業在整個亞洲市場的技術支持總監。
威爾遜是在沒有任何人要求的情況下主動改進工作的,他的工作給企業工作效率帶來巨大提升,創造了有目共睹的驕人業績,遠遠超越了老板的期待。基於此,他在企業中平步青雲。
威爾遜在沒有任何人要求的情況下自動自發地改進工作,他的工作給公司的工作效率帶來了巨大提升,創造了有目共睹的好業績,正是基於此,他才能平步青雲。
作為新時代的員工,我們應當沉下心來,把公司的使命當成自己的使命,積極主動地投入工作,而不是事事等待老板吩咐,隻有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現實恰恰相反,很多人認為:“公司是老板的,我隻是替別人工作,工作得再多、再出色,得好處的還是老板,於我何益?”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容易被動工作,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有的甚至趁老板不在沒完沒了地打私人電話或無所事事地遐想。這種想法和做法無異於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曾經說過:“有兩種人永遠都會一事無成,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點,而且比別人預期的還要多。”
任何公司都喜歡那些主動尋求任務、主動完成任務、主動創造財富的員工。主動性就是不用別人說就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主動是出色完成任務的必要前提。在工作中,我們隻有主動接受任務,主動想辦法,盡一切可能使任務完成得更好,才會取得長足發展。
磨礪工作技能,打開升職通道
工作中每一步台階都需要相應的知識儲備與能力相匹配,當你選擇了一個行業,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後,如果要成為職場高手,你就必須不斷地磨礪自己的工作技能,讓自己成為業務精英,這樣你才能擁有出色的表現。
高傑標是安徽淮化集團硝鹽化工分廠廠長。在企業裏,分廠廠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上不著天,下不及地,屬於中層幹部,既無人權,也沒財權,隻有帶頭幹活的份兒。但高傑標不同,在淮化集團,他是個有名的能人,說話有分量。不為別的,就是他有本事,是一個業務高手。
高傑標原來是百分之百的藍領——他曾經是硝酸車間一名優秀的檢修工。俗話說:緊車工,慢鉗工,技術全麵的是檢修工。高傑標在這個崗位上摸爬滾打十幾年,把硝酸車間密如蛛網的化工管道、水氣電線路以及工藝流程掌握得滾瓜爛熟。走進車間,他隻要拿眼瞅一瞅,側耳聽一聽,用手摸一摸,鼻子嗅一嗅,就知道設備運轉正常不正常。要是出了故障,他手到病除,人稱“設備大夫”。憑一手絕活,他也從檢修工、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一步步登上分廠廠長的“寶座”。
要成為職場高手,首先要成為業務高手。無論在哪個領域,要做出成績,就需要有很高超的專業知識:李嘉誠是地產專家,邵逸夫對電影了如指掌,包玉剛是航運百科全書,而霍英東除了對地產精通之外,更對“政治溝通”有“博士級”的領悟。
在職場上,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有一些自己有而別人沒有的強項。
“他是恩平的‘窯王’,沒有他,也許恩平的水泥行業不會像現在這樣出名!”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吳金水。刻苦鑽研水泥煆燒技術的吳金水,先後被評為“江門市勞動模範”,“廣東省勞動模範”,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及“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71年前,吳金水從來沒有接觸過水泥,也不知道其生產過程。在職業選擇十分有限的年代,他根據自己當時的興趣,選擇當一名煆燒工人。沒想到一做就是30多年。“興趣,讓我走到了最後,讓我孜孜不倦地投入工作中。”吳金水說。
當年什麼都不會的吳金水,憑著一身的幹勁,不怕苦不怕累。上班時,他虛心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和工友請教,屢次實踐,細心琢磨煆燒的每一道工序,精心研究如何把握火候、風速,透徹掌握立窯各個部件的性能、作用;下班後,他總是伏案攻讀有關的技術書籍,潛心探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吳金水終於掌握了一門過硬的煆燒本領,總結出“大風適溫,大料重負荷”的煆燒操作方法,為立窯穩產、高產、優質、低耗闖出一條新路子,使公司的煆燒技術達到國內同行的先進水平。正是由於吳金水練就的這一手“絕活”,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窯王”,聲名大振。恩平市20多家鄉鎮水泥廠點火投產都請他去指導。他帶的100多名徒弟也個個成了技術能手,為公司的發展立下大功。1985年,海南三亞水泥廠因立窯煆燒技術不過關,派人不遠千裏來恩平請他去作指導。經吳金水一番指點後,該廠不僅煆燒技術過了關,而且提高了水泥質量,實現了產量翻番。
他針對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大膽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他曾提出用硫鐵礦進行煆燒,並帶領全班工人夜以繼日地進行試驗。憑著多年的煆燒經驗,幾經攻關,終於獲得實質性的成功,使公司的噸熟料耗煤量減少了10.71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