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更不要擅自離開公司去做個人的私事
不要趁領導不在的時候,到外麵做按摩、美容、足療、洗頭和到超市買私人用品。
一個高效執行的員工,在工作的時候心裏應當隻有工作,不應隨便地把個人的私事帶到公司,也不要上班時間出去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個人私事。
對老板來說,工作時間處理私人事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員工工作的心態。有些老板通常把私人事務的多少,當做一位員工是否積極上進、安心本職工作的考核標準。因此,公私不分,工作時間處理私人事務,既影響你的工作質量,也直接影響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
在失敗中成長自己
2002年馬雲在寧波會員見麵會上說道:“實力是失敗堆積起來的,一點一點的失敗就是一個人的實力、一個企業的實力。我想,如果我年紀大,我跟孫子吹牛說你爺爺做成多麼大的事情。孫子會說,這一點也不牛,剛好是互聯網大潮來了有人給你投資。當你講當年有哪些失敗的事情出來,犯了哪些很嚴重的錯誤,他可能會很崇拜地看著我。一個人最後的成功是有太多慘痛的經曆。”
如果你目前做不到日事日清,如果你在工作終於遇到了挫折,不要氣餒。隻要你在工作中不斷成長,持續進步,總會成為一個高效的日事日清型員工的。要知道,成功和失敗,是硬幣的兩麵,拋硬幣不會總是一麵向上,所以一個人不會總失敗,也不會總是成功,關鍵是要在失敗中學會堅守、學會學習,然後等待成功的那一麵翻過來。
在白手起家的富豪們的發跡過程中,失敗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有過失敗的經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敢於冒險。失敗的風險無處不在,但是富豪知道實力就是靠不斷的失敗累積起來的。因而他們不怕失敗。
如果你想成功,一方麵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增長智慧,另一方麵還要永遠保持用失敗積累實力的冒險精神。可以說,這種精神將使你無所畏懼。職場難免會員遇到挫折與失敗,每個失敗,每個打擊,都有其意義。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所謂職場達人,都是不斷挑戰失敗,不斷地在一次次失敗中爬起來,不斷攀登的人。
李恪大學畢業之後在一家保險公司做業務代表。因為很多人都對保險業務員敬而遠之,所以,李恪的工作開展起來很困難。
辦公室的其他業務員整天對這份工作抱怨不停,但李恪和他們不一樣。盡管李恪也遇到過很多石失敗與挫折,但是李恪沒有放棄,因為他知道,與其說是放棄工作,不如說是放棄自己。
於是,李恪主動尋找客戶源。他熟記公司的各項業務情況,以及同類公司的業務,對比自己公司和其他同類公司的不同,讓客戶自己去選擇。同時,他還主動在社區裏辦起“保險小常識”講座,免費講解。
人們對保險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對李恪有了好印象。於是,李恪的工作業績突飛猛進,當然薪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恪之所以成功,不是上天賜給的,而是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遇到困難和失敗能積極應對,一再嚐試的人,才能在失敗中汲取營養,使自身實力變強變大,從而取得成功。
拿破侖·希爾說過:“千萬不要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你的命運,要仔細研究失敗的實例。如果你失敗了,那麼繼續學習吧,可能是你的修養或火候還不夠的緣故。你要知道,世界上有無數人,一輩子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他們對自己一生平庸的解釋不外是‘運氣不好’、‘命運坎坷’、‘好運未到’。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樣幼稚與不成熟,他們隻想得到別人的同情,簡直沒有一點主見。由於他們一直想不通這一點,才一直找不到使他們變得更偉大、更堅強的機會。”可見,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棄了總結經驗,放棄了將經驗化為自身實力的機會。
有事做就會有失敗困難,一個人坐下或躺下不動,當然不用擔心被其他東西撞倒。但如果他想做點什麼,就必須站起來前進,這就會有被路上的石子絆倒,或被路旁的荊棘紮傷的可能。這並沒有什麼大關係,因為有了這種挫折的曆練,以後再走路時就會振奮起頑強的精神。即使下次再遇到別的失敗與障礙,也和第一次一樣充滿激情,積極應對,在一次次的曆練中成長、壯大,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石。總之,實力是在“屢敗屢戰”中成長起來的。所以,當你正視失敗,並把失敗看做成長的營養時,成功總有一天會蒞臨在你頭上。
直麵懈怠心理,喚醒沉睡的激情
在職場中,遇到問題不敢去采取行動改變現狀的員工比比皆是。這樣的員工有一種懈怠的心理,覺得別人沒有行動自己也就不用太著急,反正公司出現的問題也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責任。如果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這麼想,那麼企業的問題就將無法得到解決。
一旦員工失去了激情,那麼他們就失去了日事日清的勇氣。比爾·蓋茨說:“我們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激情文化,員工必須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而技巧是可以培養的。”他自己就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領導者,他的每次演講都能引起聽講者的共鳴。毋庸置疑,憑借激情,人可以釋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
有一家大型貿易公司正好趕上周期性的貿易淡季。從年初到7月份,其貿易額連續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業務員們都變得動力不足,老板想了很多激勵辦法,效果都不佳。公司終日陷在現金流危機之中,老板每天都愁眉不展。
8月底,公司舉辦了一次國際性的大型貿易促銷會,老板希望對公司有所幫助,但這也是一場更艱巨的挑戰——如果在這次貿易促銷會上不能簽幾個“救命”的大訂單,公司到年末恐怕要麵臨破產的危機。
在促銷會開幕前兩天,老板決定在全公司開一次“動員大會”,做最後的動員。在“動員大會”臨近結尾的時候,老板請在座的經理和業務員們全都站起來,尋找一下,看自己的坐椅下有什麼東西。
於是,每個人都非常驚奇地在自己的椅子下麵發現了一枚硬幣。在大家驚訝過後,這位老板對大家公布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統計結果——在場的每個人至少都撿到了一枚硬幣,最多的,甚至拿到了100美元。這時,老板說:“這些錢都歸你們,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大家麵麵相覷,沒有人能猜出為什麼,全場的人都在竊竊私語,摸不著頭腦。最後,老板嚴肅地說:“我隻想告訴大家一件事——坐著不動是永遠也賺不到錢的,我需要你們擦亮眼睛,去發現隱藏在你們身邊的商機!”
這家大型貿易公司的業績下滑的一個很明顯的原因就是員工坐著不動,隻想不做。硬幣雖然在椅子下麵,彎腰就能看到,但這些員工習慣了坐著不動。因此隻想不做,坐著不動是永遠也賺不到錢的。
為一件事煩惱可能會花幾天的時間,而行動起來解決它也許幾分鍾就夠了。與其隻想不做,不如積極地采取行動改善。事實證明,隻有主動地思考和日事日清地行動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也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廣闊的發展舞台。
“職業倦怠”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加拿大著名心理學者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
如今,“職業倦怠”在中國流行開來。根據2008年的“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報告”,在以100萬上班族為對象的網絡調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壓力較大,近2/3的人對工作越來越沒有興趣,並對工作的意義持懷疑態度。
打之後,最容易產生消極的思想,認為自己這輩子已經步入一個既定的軌道,不再有種種年輕的衝動與欲望,隻要安分守、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了。然而這種鬥誌與激情的消失是最可怕的,它意味著人已習慣了自甘平庸與沉淪。不需全力以赴就可勝任工作時,人就容易流於傲慢,對別人的勸告也嗤之以鼻。這樣的工作態度是相當危險的,如果缺乏那份熱情與目標,就如同帆船失去風力一般,隻會離日事日清愈來愈遠。所以我們應該經常保持最初的那份執著與熱情,並時時檢討自己,修正方向。
辜負了上司期望的員工比比皆是,利用工作時間在股市中大浪淘沙,而以其他的方式幹私活就更多了。對於任何一個公司而言,它需要的都不是那種僅僅遵守紀律、循規蹈矩的員工,而是那些積極主動、日事日清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