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就動、一點就透
“一說就動、一點就透”說的是一個人既聽指揮,又有執行的能力。職場中,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一說就動、一點就透”的,有的人有能力,但恃才傲物,什麼事都和老板對著幹;有的人則相反,老板說什麼是什麼,嘴上答得好,但沒有辦事的能力,老板說多少遍都是白說。兩種人中任何一種都不會是企業需要的日事日清者。
“一說就動、一點就透”是優秀員工的兩個顯著標誌。“一說就動”體現的是一種一切行動聽指揮,立即執行的態度;“一點就透”說的是人的悟性,做任何事情,隻要任務下達,就不需要反複提醒,隻要是別人說出口的,就能迅速領會其內涵。
聯想發展期時,負責全國分公司市場的主管孫宏斌在管理上出現了問題,各地18家分公司形成了“獨立王朝”。柳傳誌派郭為處理各個分公司的業務。當時27歲的郭為任業務二部主任經理,毅然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整頓孫宏斌帶領的分公司,必然會得罪一部分人。在重慶,甚至有人揚言“把你扔到嘉陵江裏去!”但是郭為沒有畏懼,帶領“五人小組”成功查出部分分公司賬目混亂、疏於管理的問題。郭為撤換了成都公司總經理,將重慶分公司關門,並為長沙公司和武漢公司換了新的經理。最終保住了聯想的資產,遏製了分公司的掏空舞弊。
從這個時候開始,郭為在聯想裏獲得了一個“替老板堵槍眼”的評價。郭為無疑是一個具有強大執行力的人。麵對執行難題,他一說就動,不推辭,並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用自己出眾的能力將問題圓滿解決了。
很多著名企業的管理者都要求員工既具有聽從指揮的意識,具有很好的悟性。然而,在具體工作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對自身的要求。有的人自身能力很高,對領導的命令抱著愛理不理的態度,不願意付諸到執行中,也有的人是積極響應領導的人,但是他們卻長了一個冥頑不化的石頭腦袋,同樣的事情,領導多次強調了,他們做起來仍不得要領,或者根本把領導的吩咐當成了耳邊風。
“一說就動、一點就透”的人,對於企業來說是優秀的執行者,對於個人來說,具備這兩種特征,將會努力完成每天的任務,從而贏得自身的成長、老板的器重。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兒,都是企業歡迎的人。
“一說就動、一點就透”的人主要具有這些特點:
1.不推脫,不抱怨
麵對難題,他們不會退縮,也不會向老板抱怨,或者提條件,有的隻是接到難題的迅速行動,不找借口,知道將事情處理到最好。
2.同樣的話不需要說兩遍
同樣的任務,領導不需要反複吩咐;同樣的錯誤,領導不需要反複提醒;同樣的問題,領導不需要反複強調。
3.聽得懂上級的弦外之音
上級很多時候不會直接告知你的不足,或者是需要改進的地方,他們會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態度。“一說就動、一點就透”的人能從上級的言行中捕捉到準確的信息,並采取行動。
4.能夠舉一反三
領導很多時候隻會給你任務,不會告知你詳細的行動方案,“一說就動、一點就透”的人能從其他任務中悟出可行的工作方法,從而發揮自己的能力,執行到位。
眼裏有活,手裏出活
眼睛裏有活,是說能看到問題;手中能出活,是說能解決問題。兩者結合,才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才能達到日事日清的高效執行力。隻是“眼睛裏有活”而不去解決,或者是“手中能出活”而不能看到其他需要解決的問題,都不能叫做完美執行。
老吳是個退伍軍人,幾年前經朋友介紹來到一家工廠做倉庫保管員。雖然工作不繁重,無非就是按時關燈、關好門窗、注意防火防盜等,但老吳卻做得超乎常人的認真,他不僅每天做好來往的工作人員提貨日誌,將貨物有條不紊地碼放整齊,還從不間斷地對倉庫的各個角落進行打掃清理。
3年下來,倉庫居然沒有發生一起失火失盜案件,其他工作人員每次提貨也都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要提的貨物。就在工廠建廠20周年的慶功會上,廠長按老員工的級別親自為老吳頒發了5000元獎金。好多老員工不理解,老吳才來廠裏3年,憑什麼能夠拿到這個老員工的獎項?
廠長看出了大家的疑惑,於是說道:“你們知道我這3年中檢查過幾次咱們廠的倉庫嗎?一次沒有!這不是說我工作沒做到,其實我一直很了解咱們廠的倉庫保管情況。作為一名普通的倉庫保管員,老吳能夠做到三年如一日地不出差錯,而且積極配合其他部門人員的工作,對自己的崗位忠於職守,比起一些老員工來說,老吳真正做到了愛廠如家,我覺得這個獎勵他當之無愧!”
眼裏有活,是一種眼力,一種膽識,一種積極向上的能動性,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眼色”,知道幹什麼。而不是像陀螺一樣,抽一下動一下。手裏出活,是執行有力度、有效率、有質量,出經驗、出成績、出好結果。總體來說,眼裏有活,手裏出活,要求的是一個員工在主動執行意識下出好的執行結果。
隻“眼睛裏有活”或隻是“手中能出活”都不是企業想要的員工,他們要麼隻有抱怨,在執行上是能拖則拖,要麼是隻能被別人推動著前進,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抱著這種執行態度隻會讓企業利益受損。
如何才能做個眼裏有活,手裏出活的優秀員工呢?
1.要做好本職範圍內的工作
做好分內事,是義務,是責無旁貸的事情。作為員工,就要從結果出發,關注企業的情況,關注任務的執行情況,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拖延、不敷衍。
2.要做好本職範圍外的工作
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能勝任工作。日本佳能公司《員工培訓手冊》上明確提出要求:“提前做好分內工作,時刻準備做好分外工作。”優秀員工不僅具備符合本職位要求的能力,他們還能超出自己的職責範圍來思考問題,主動執行,積極負責,不管老板是否有所交代。
真正聰明的人總是多做事情,自作聰明者總是少做事情。如果隻能把自己局限在自己職位範圍內執行,也就無法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反之,做好本職範圍內的基礎上,再適當承擔一些分外的工作,會讓你接觸到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東西,展示你不同的能力。從而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更多成長的機會。
語言影響執行力:注意你的說話方式
當你執行不能順利進行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原因。也許你會認為,自己負責了,辦事也很有方法,行動方案也很正確,執行做不了,那是客觀原因的問題了。其實不然,至少你還沒有考慮到說話方式的問題。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我們說話的方式不對,使得執行過程中的一些因素發生了變化,從而讓本來可以做成的事變得不確定了。
小黃畢業一年來都在一家私人企業做助理,他自認為幹好了自己的本分,而且很認真很努力,但是工作成效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是老板不是很器重他。自己一年來的狀態,他決定找老板談談。
老板聽了小黃的話,深深望了他一眼,告訴他:“你最大的問題就是表現的態度不好。”
小黃很詫異:“我一直很虛心,對工作也是勤勤懇懇啊!”
老板搖了搖頭,告訴他:“不是這個態度。就拿我對你布置任務來說吧,我布置了一項任務,你都是回應‘知道了’、‘喔……’,明顯地就是敷衍。”
小黃不明白。老板接著告訴他:“作為一個職場人,講求的是執行能力,在回應的時候,應該給你的上級一個有效的回答。而不隻是簡單的語氣詞,或者隨意的話語,那隻會顯得你很不職業。對於這些職場細節,你還要和老員工多學習啊!”
小黃這才大夢初醒。
語言代表一種執行的態度,具有執行力的語言是一種行動的描述。這些小細節反映了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能不能做到位、有沒有全局意識都體現在你的語言中。因此,在說話的時候,要格外注意你的方式。
說話的方式主要應注意這些方麵:
1.回應的方式不能太隨意
“嗯……”、“哦……”“知道了”……給領導一種感覺,你沒有重視他的話,或者對他下達的任務采取了敷衍的態度。這時候,不妨使用一些很明確表達肯定意思的詞句:“我保證做到”,“好的,我馬上開始行動”。
2.拿不準的時候,給自己留出回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