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結果思維:執行關鍵在落實(1 / 3)

隻有落實到位,才有收獲好結果

對於企業管理而言,領導人與員工的思想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生產作業的狀況。如果你承認“做事情總會出差錯”的觀點,那麼問題一定會出現。質量管理大師克勞斯說:“如果你將良品率預定為85%,那便是表示容許15%的錯誤存在。”這樣,你肯定不能提高產品的質量。

100件事情,如果99件做好了,一件未做好,那這一件事就有可能對某一公司、單位及個人產生影響。

在數學上,“100-1”等於99,而在企業經營上,“100-1”卻等於0。

一百次決策,有一次失敗了,可能讓企業關門;一百件產品,有一件不合格,可能會失去整個市場;一百個員工,有一個背叛公司,可能讓公司蒙受無法承受的損失;一百次經濟預測,有一次失誤,可能讓企業破產……

有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應聘到一家私營企業從事外貿工作,他每天都熱情地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複印、傳真、打電話、接電話等,這些很瑣碎的事情他從來都不嫌麻煩。有不懂的地方他總是及時向別人請教。

公司的王經理是搞貿易的行家,所有的股東都視他為公司的中流砥柱。有一天早上,王經理叫這個畢業生去銀行彙一筆錢給一個客戶,這個畢業生接到任務後馬上帶著準備好的對外付彙材料到銀行,趕在下班之前將這筆錢彙給了客戶。當時他認真檢查了金額、日期、發票、合同,確信沒有問題之後交付銀行。銀行工作人員審核後,依照程序辦理購彙付彙。

沒想到第二天中午,畢業生就被經理叫到辦公室。他的臉色很難看,第一句話就問他:“你給香港付款的賬號寫的是多少?”畢業生馬上意識到賬號有可能出了問題,仔細對比後,他發現因為賬號是客戶方麵通過短信發給自己的,而他在把賬號記下的時候,最後一個數字正好換行,他沒有把短信繼續翻下去,故而漏掉了末尾的一個數字。後來通過多方麵和銀行溝通,在最短時間內把這筆錢彙到了客戶的賬號上。

由於資金沒有及時到賬,導致客戶那邊不能按時發貨,損害了公司信譽,也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正是因為這小小的一個數字出了錯,讓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疏忽,不論它多麼小,都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一位管理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從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戶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工作中一個小小的疏忽和失誤,就會造成產品和服務上的缺陷,每一個缺陷都會影響企業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給企業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對於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以1%、2%決勝負的商業時代,細節不是小事,因為一個細節就可以左右落實的成敗,左右企業的成敗。對於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我們都要將它視為大問題,並將其化解掉。隻有將1%的失誤化解掉,才能保證日事日清的完美結果。

對於員工來講,誰都希望在職場中獲得最快的發展。然而有的人辛苦了一天,都得不到他人的認可,或者釀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但有的人卻能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任務,取得他人無法想象的機會。他們的差別就在於工作是否到位。

隻有落實到位,才能出現預期結果,才不會使結果移位。做事到位的人,永遠是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最好,而做事不到位的人,永遠是做的可以了就行了。

有兩個極其愛好文學的青年,其中有一個天賦極高,才思敏銳,另外一個則顯得平平淡淡。他們都立誌要成為一流的作家。

於是,他們約定十年後看看誰的作品更優秀。

天賦高的那位恃才傲物,有人要求他寫幾首詩,他總是說:我最近很忙。有人提醒他最近某地有文學大賽,你可以一展身手,他推脫說:我正在準備素材。有人勸慰他說,你應該展示自己的才華了。他無所謂地說:我正在等候時機。有人告訴他,你不能浪費自己的時間了。他回答說:再等等,再等等……

於是,他終日吃喝玩樂,時間久了,筆力自然拙笨,文思也就減退了。最後,竟然到了提筆忘字的地步。

“我本來應該……”

“我本來可以……哎!”

“如果當初……該多好啊!”

而那個天賦一般的青年沒有放任時間的流逝,不恥下問,四方拜師,苦心孤詣研究一代又一代成功作家的作品和學術論著。並不斷嚐試著寫自己的作品,不怕拙劣,敢於拿自己的作品向別人請教,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十年過去了,他的作品比之當初,簡直是判若雲泥,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也備受同行的推崇,成為著名的作家。

樹立了同樣的目標,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人,即使有再高的天賦也是是對生命的揮霍。做事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每天提高一點,不斷項向目標邁進的人,即使平凡也總一天會成就事業。這就是做事到位於不到位的差距。

我們每一天,做每一件,都要謹記“做事要到位”。確保做事到位,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為自己的工作樹立嚴格的標準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準則。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軍人的職責是保衛祖國,教師的職責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職責是生產合格的產品……社會上每個人的位置不同,職責也有所差異,但不同的位置對每個人卻有一個最起碼的做事要求,那就是擯棄“差不多”的工作態度,為自己的工作樹立嚴格的標準。要自覺地由被動管理到主動工作,讓規章製度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

2.不要忽略小事

我們總是忽略了不該忽略的小事情、小細節,從而在接踵而至的小事麵前窮於準備,忙於應付。事實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真正所謂要執行的大事實在太少。比如,一台拖拉機有五六千個零部件,要幾十個工廠進行生產協作;一輛福特牌小汽車,有上萬個零件,需上百家企業生產協作;一架波音747飛機,共有450萬個零部件,涉及的企業單位更多。

結果檢驗執行,成效證明能力

結果是檢驗執行任務優劣的標準,是證明日事日清效果強弱的尺度。一個員工是否優秀,關鍵要看他所創造的結果。一個企業要贏得核心競爭力,要的也是結果,而結果的實現要靠員工每天的努力來實現。

在職場中,落實任務隻是一種表象,其本質是獲得成效。例如,一個瓦匠的工作是要建一座大樓,而不是壘砌磚塊;一個歌唱家的工作是唱出優美的旋律,而不是發出聲音;一個醫生手術的職責是去除患痛,而不是割開肚皮……

李佳明是一家紡織公司的銷售代表,對自己的銷售紀錄引以為豪。有幾次,他向他的老板解釋說,他是如何賣力地工作,勸說一位服裝製造商向公司訂貨。可是,他的老板隻是點點頭,淡淡地表示讚同。

最後,李佳明鼓起勇氣,說道:“我們的業務是銷售紡織品,不是嗎?”他又接著問道:“難道你不喜歡我的客戶?”

他的老板直視著他,答道:“佳明,你把精力放在一個小小的製造商身上,可他耗費了我們太多的精力,請把注意力盯在一次可訂3000米貨物的大客戶身上!”

李佳明明白了老板的意圖,老板要的是為公司賺大錢,於是他把手中較小的客戶交給一位經紀人,自己努力去找主要客戶——為公司帶來巨大利潤的客戶。他做到了,為公司賺回比原來多幾十倍的利潤。

老板關注的是結果,是實效,員工完成任務並不代表什麼。隻有以結果為導向,把任務落實到實處,老板才會讚揚你。一個優秀的執行者應該以落實實效為己任。

實際上,在做每一項任務之前老板都會給一個總體的目標,這是我們落實任務的行動導向,也是我們要獲得的結果。我們落實的一個步驟都與結果掛鉤,所以,我們每一個步驟都必須做好,步步深入,最後就會得出想要的結果,才能得到成效。如果隻做任務,每個步驟都是毫無關聯的平行,那麼最後我們隻是走完任務的過程,並不能做出結果,做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