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員工,想要做到日事日清、擲地有聲,必須知道,任務不等於成功。想要獲得成功,應該做到三點。
1.具有行動思維
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行動起來,空想是不能獲得任何結果的,當然,當你在某個領域對處理某項事情熟練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適量的以結果為導向先進行一些思考,一些策劃,一些構想,但行動是必要的思維。
2.要以結果為導向,而不是以時間為導向
公司的規章製度裏可能都會有這麼一條規定: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再退。所以,很多人都以時間為導向進行工作。隻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身在公司就可以了,至於這一天做了什麼,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注意!這是一種計劃經濟的觀念。在現代企業中,大多偏向於績效管理,就是看你這一天做了什麼,為公司創造了多少業績、多少利潤。這是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所以,我們要樹立結果第一的觀念。每天按時上下班,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最大的成果。
3.要有決不放棄的信念
成功是要靠積累的,隻有堅持不懈的奮鬥,衝破層層困難險阻,才能見到光明。萬丈高樓平地起,必須腳踏實地麵對現實,堅信隻要做了就有回報。
工作的實質是解決問題
出色員工不是來製造問題,而是來解決問題的。在你每天按時上班、下班的空閑中,你是否每天都給自己總結過:今天你解決了多少問題?工作充滿問題的時候,你是否想過,怎樣才能保證你的工作卓有成效?
你可能每天都在拚命工作,但你不一定每天都在解決問題。但是如果你沒有解決問題,你的忙碌沒有任何意義。
王軍在某計算機公司做了幾年的高級程序員。
一次,老板交給王軍一個難度很大的任務,並跟他事先聲明:“這件事難度大,你敢不敢承擔,敢不敢接受挑戰。”王軍想了想,還是決定接受了。
接受任務之後,王軍為了按質按時完成任務,經常加班加點,四處收集資料,每天都為更好的解決任務中的問題苦思冥想。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對王軍的工作結果淩老板非常滿意。過了幾天,老板就將王軍提升為資深程序員,並給其加薪了。
王軍成功地解決了工作中的問題,圓滿地完成了老板給他的挑戰,也為自己贏得了升職加薪的機會。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就要摒棄“問題實在太難解決了”這樣的借口,而全力以赴,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工作中困難,將任務圓滿完成。
無論你所做的是什麼樣的工作,無論你忙碌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隻要你能認真地、勇敢地擔負起責任,你所做的就是有價值的,你就會獲得尊重和敬意。
日事日清型員工的存在就是要不停地為社會創造財富,不斷地去幫助企業創造利潤。員工要敢於競爭,要不停地去開發新的客戶和市場。
工作的實質就是憑借我們自身的能力、經驗、智慧,憑借我們自身的幹勁、韌勁、鑽勁去克服困難,解決那些妨礙我們實現目標的問題。
作為一名員工,不管任務有多難,不管你手上有的資源是否充足,隻要你接受這任務了,當你交差的時候,就得給領導一份滿意的答卷,就得將你的任務圓圓滿滿地“搞定”。
吳甘霖先生曾說:“人與問題的關係是獵手與獵物的關係。要麼,人是獵手,問題是獵物;要麼,人是獵物,問題是獵手;不是你消滅它,就是它消滅你。”我們都願意成為可以解決問題的“問題獵手”,那麼,怎麼樣才能修煉成功呢?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麵去“找問題”:
1.關鍵點
關鍵點往往決定全局,因此,我們要重視:哪些點、哪些環節、哪些崗位、哪些人、哪些時間是關鍵的?“關鍵點”抓準了就會“綱舉目張”。
2.薄弱點
一個鏈條有10個鏈環,其中9個鏈環都能承受100公斤拉力,唯獨有一個鏈環的承受拉力隻有10公斤,那麼這個鏈條總體能承受的拉力取決於最薄弱的那個環節,隻能是10公斤。
3.盲點
盲點就是你疏忽而看不到的地方。像盲點要問題,就是要到我們容易忽視的點、崗位、部門、工序、人員、時間等上麵,去發現問題,或去防止問題的發生。
4.奇異點
奇異點,是異乎尋常的點。異常現象可以提供新的機遇,或者引發創新,帶來變革,也可以引發破壞,從而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5.結合點
上下級之間、家庭與工作單位之間、前後工序之間、甲乙方之間、單位與外部環境間、計劃的兩個環節之間等,都屬於兩個事物的連接部位,即結合點。結合點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為什麼呢?因為結合點部位是信息的集散地,是矛盾的集中地,是人們注意力的關注點。
發現問題,並全力以赴地解決問題,最終,問題一定會被你所擄獲,成為你的獵物。而你,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問題獵手,日事日清的目標也就離你很近了。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做事”和“做成事”是有區別的。如果隻是簡單地做事,不用心,不細致,不看結果,敷衍了事,那就等於在浪費時間,做了跟沒做一樣,甚至比不做更糟糕。
做事並不難,人人都在做,天天都在做,難的是將事做成。做事和做成事是兩回事,做事隻是基礎,而隻有將事做成,你的工作才算真正有了即如果。隻做事而不是做成事,對任何單位和企業的發展來說都是致命的,還會培養出一支渙散、沒有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團隊。
有的人經常說:“我努力了,所以我問心無愧。”而老板喜歡說的卻是:“我看到你努力了,請給我結果。”許多人宣揚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這是一種非常可笑的觀點,懷著這種所謂的“超然”心態去做事,其結果往往是無法超然的失敗。這種人所看重的“內心的體驗”也隻不過是失敗所帶來的遺憾和傷感。這種遺憾和傷感或許是詩人們創作的源泉,但對於我們絕大多數靠薪水生活的普通人來說,沒有任何幫助。
有一位企業家曾經講述了自己經曆過的“一個字值83萬元”的故事。
這位企業家早前從學校畢業後應聘到沿海的一家創辦不久卻已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社做廣告業務。當時報社最缺乏的就是廣告業務,而他準備上班不久就給單位一份很大的見麵禮。
他得知他的一位朋友要到這個城市的開發區投資,並計劃在當地媒體投放價值總計83萬元的廣告。在他的努力下,憑著自己所在報社是當地知名媒體的優勢,再加上私人關係,朋友最終將這筆業務給了他。
要知道,這在當時來說可是一筆很大的業務,因為業績如此突出,報社準備提拔他為副社長。
開發區舉行奠基儀式的那天,他帶上了社裏最優秀的記者,並讓廣告部全體出動,準備用大幅版麵進行宣傳。
奠基儀式結束後,有位業務上的朋友邀請他去唱卡拉OK放鬆一下。盛情難卻,於是他向記者和相關廣告人員交代好工作就去了,一直玩到淩晨一點多才回家。
但是第二天早上,他當副社長的夢就破滅了。因為這天他們出版的報紙犯了一個最不應該出現的低級錯誤。
每一份報紙的頭版頭條都印著醒目的大標題:“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墓。”他們竟然把“奠基”印成了“奠墓”!
當時南方沿海城市的企業都特別重視“彩頭”,看重吉利,而把“基”寫成“墓”,無疑是犯了客戶的大忌,何況這還是開發區項目正式啟動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