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天尤人,不如用心找方法
以前人們怨“水不可倒流”,怨人沒有長一雙可以飛天的翅膀,但是當我們找到製造抽水機的方法,探破了製造飛機的奧秘,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不是無路可走,隻是暫時沒有找到。日事日清者的信念裏,有的隻是迷霧中隱藏的通向羅馬的道路,隻要去找,就能找到。
王老板開著一家糕點店,這個行業,競爭本來就十分激烈,加上王老板當初在選擇店址上有些小小的失誤,所以自從蛋糕房開張後,生意一直冷冷清清,不到半年,就麵臨收支嚴重失衡的狀況。王老板感慨生意難做,時運不濟,無奈之下想結束生意。
這時,店裏來了一位女客人,想給男朋友買一個生日蛋糕。最後,女客人囁嚅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要求在蛋糕上寫上“親愛的,我愛你”。
王老板一下子明白了女客人的心思,原來她想寫一些很親熱的話,又不好意思讓旁人知道。有這種想法的客人肯定不止一人。王老板又深思:我們店裏糕點師用來在蛋糕上寫字的專用工具,可不可以多進一些呢?隻要顧客來買蛋糕,就贈送一支,這樣客人就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寫上自己想要說的祝福語,即使是隱私的話也不怕被人看到了。
王老板就這樣去做了,並做了一些簡單的宣傳。沒想到,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中,顧客比平時增了兩倍,每個客人都是衝著那支可以在蛋糕上寫字的筆來的。
生活中,我們時常有這樣的對話:“實在是沒辦法!”“一點辦法也沒有!”是真的沒有辦法嗎?你確定你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努力去動腦筋想方法了?還是你已經分析了所有可能?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讓人不知如何處理。於是,有的人在困難麵前駐足不前,而有的人轉換思想,從與之相關的事情著手,很快使問題迎刃而解。
美國傑出的發明家保爾·麥克裏迪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通用汽車公司的一次項目會議上,總經理讓他的下屬們針對自己的工作談一些看法。有一個部門經理站起來慷慨陳詞:“我現在對自己所從事的這項工作產生了一些懷疑。在這兩年之中,在首席執行官的指導下,每個部門都接到了上百個項目,有許多項目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資金,往往進行到中途便不了了之,這樣下去,會毀了公司。我們難道不能抓一些大一點的項目?或者我們能不能為每一個部門分配一些不浪費人力資源和資金,又能迅速見到效益的項目呢?這些項目不必太多,隻要能見到效益,又不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這對我們的發展會有莫大的好處。”
這位經理的一番話,震動了總經理和在座的各位部門經理,他們都為這位經理的工作精神所感動。整個下午,大家放棄了原先開會的議題,針對這位經理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重新製定戰略目標。重新調整戰略規劃後,公司節省了許多開支,公司發展的步伐也加快了許多。
那位經理的話震動了總經理與自己的同事,使得公司重新調整目標,從而為公司帶來更多地好處。工作中,在執行一項任務時,頻頻出現困難,時時遇到阻礙,有的人在不停地找借口,卻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要知道在達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出現的問題過多,過於複雜,就不正常了。這時就需要你尋找一個方向,尋找對的出路。
我們平時要努力培養自己洞察事物間相關性的能力,抓住事物和問題的關鍵點,合理利用相關定律尋求解決方法,不做“一條道跑到黑”的傻瓜。其中,培養洞察能力,一方麵要有開放的心態,絕不能視任何主意為無用,要善於傾聽跟你不同的觀點,因為任何人都有東西值得你學習;另一方麵,訓練你的思維來為你工作,讓你的腦子做需要做的事。
有位成功的企業家說過:“找方法是年輕人唯一可以走並行得通的捷徑。”隻有找方法,才能在看似“無路可走”的時候找出“另一條路”。找不到方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沒有努力去找。這些人往往具有這些特點:
1.從不主動
這類人就像機器人一樣,他們總在被動地等待老板的指令,老板讓做什麼,他就隻做什麼,絕不多做一點工作。他們將分內與分外分得過於明晰,不會主動去做工作,更不會主動地尋找方法,去解決企業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循規蹈矩,死守老路
這類人工作中不敢有所突破、有所創新,一味沿著別人踏過的路走下去,就像老黃牛一樣“一根筋”地堅持到底,迷迷糊糊地轉不過彎來,往往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3.慣於抱怨和找借口
這些人往往是公司裏“意見”最多的人,不是公司條件不好,就是領導授權太少,又或者困難太多。無法成功執行的理由太多,就是沒有繼續的道路。
工作中的很多難題,隻是在於我們沒有找到對的方法,隻要用心去找方法,任何困難都不會成為前進的障礙,隻會成為激發創意的元素。就像羅斯福說過的:“克服困難的辦法就是找辦法,而且,隻要去找,就一定有辦法。”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被人視為畏途的困難和障礙,隻要我們堅強地麵對它們,積極地開動腦筋,就能找到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的方法,就能做到日事日清。
換種思路,就會柳暗花明
許多平庸者、失敗者的悲哀,常常在於麵對困境時缺乏足夠的智慧和勇氣,跳不出習慣性的誤導,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一條路上前行,不懂得變通,最後在拖延的路上越走越遠。困苦、阻礙並不可怕,隻要甩掉頭腦的“死板”和不變通,日事日清之路也就順暢了。
有個成語叫“曲徑通幽”,意思是說,做事時可以用迂回的方式達到目的。工作中,有許多事,你強攻硬取可能會壞事,如果用“旁敲側擊”的方法,卻能收到非凡的效果。
你也許是個循規蹈矩的人,做任何事喜歡參考別人的做法。你也許很害怕打破常規,不願去做一些出格的事兒。這一點可能不會給你帶來麻煩,但也不會給你帶來成功。不凡的成果常常是你突發奇想時獲得的。
在奇瑞有一位被稱為“改善之神”的人,他就是李泉,他是讓每個奇瑞人都豎起大拇指的革新能手。幾年來,李泉憑著一股負責的精神,將質量創新的觸角伸向生產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在他的眾多事跡中,對塗裝二廠生產線的改造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奇瑞塗裝二廠生產線是由著名的德國杜爾公司承建的,也是目前世界汽車行業第五條最先進的塗裝線。盡管如此,這條塗裝線依然有自己的缺陷,杜爾公司從給寶馬設計的第一條塗裝線開始,就一直沒有辦法保證白車身散件在電泳槽中的順利運行。由於電泳槽中每一分多鍾就要“出浴”一台車身,車身是以來回翻轉的姿態通過電泳槽的,而每一種車型都有四門兩蓋,這些門蓋在翻轉過程中都必須固定,保證不能砸到電泳槽內壁,同時又要保證在下線時能迅速拆卸。如果屆時門蓋一旦打開,就會給生產線以及車身質量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如何讓門蓋在經過電泳槽時不打開,連國際專家都難以解決,一般隻能通過用鐵絲捆綁來固定門蓋。但就是這樣一個國際難題,卻被李泉通過製作輔具的手段輕易化解了。
同樣,東方之子的行李箱蓋由於尺寸和設計的不同,更是“危險分子”,特別是經過中塗麵漆線的過程中,這個“蓋”時刻威脅著沿線設備和車身的安全。鑒於此,李泉又根據東方之子的行李箱蓋的特點重新設計製作了輔具——噴膠槍,使得這個行李箱蓋徹底根除了隱患。
僅僅以上兩項技術革新,產生的經濟效益經奇瑞財務部門核定超過了100萬元。除此以外,李泉的產品質量改進成果多得數也數不清。據粗略統計,經他創新設計的產品涉及各個工段,除四種車型所用的十幾種輔具外,另有許多用於工件存放和運輸的新型設計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從塗裝二車間前處理入口處到PVC粗密封、各類輔具的掛架、PVC工段散件擺放台、遮蔽板運輸車設計後的再完善等,都有著李泉的發明創造。
在奇瑞,同李泉一樣的一大批工作人員,他們在工作中勇於革新、努力工作、排除障礙、提高質量。奇瑞汽車從無到有,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能形成年產40萬台發動機和3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與每一位奇瑞員工的日清工作是分不開的。
換一種思路能夠使你更容易做到日事日清,哪怕起初你處於不利的地位和形勢。也許你的學曆不是最高的,經驗不是最豐富的,技術不是最熟練的,但是你的創新能力是價值非凡的,它所創造的價值將使你本身存在的弱勢不成為阻礙你前進的問題。
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步伐永不停息的時代要求我們換掉自己不會變通的腦袋。一位企業家曾說過:“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狹窄了,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
堵死我們的生存與發展之路的並非他人,而正是我們自己狹隘的眼光和封閉的心靈。思路不能有絲毫的突破,行動不能有任何的變通,生存都會受到威脅,又何談發展呢?
變通可以從這些方麵突破:
1.善於在平常的事情上思考求變
能夠另辟蹊徑的人,其思維富有創造性,善於從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圖新求異,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2.不被現行的觀點、做法、生活方式所牽製
巴爾紮克說:“第一個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聰明人,第二個再這樣比喻的人就是庸才了,第三個人則是傻子了。”不要局限於老路子,要富有創新。
3.學習他人,超越他人
抱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盲目模仿他人的經驗,並不能獲得成功。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觀察事物、觀察別人成功經驗的同時,獨創出自己之所見。
變通絕非指在執行落實的時候打折扣,而是員工所處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創造性地落實上級要求。這裏的變通要求真正吃透上級的指示,領會好執行實質,通過變通把事辦好、把事辦成。也就要求員工有膽略和氣魄,敢想敢為,敢於冒風險、闖禁區,通過變通達到思路通,執行道路通,發展更暢通,自然不會有拖延完成任務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