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美國一位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他所在的布魯金斯學會得知這一消息,把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一隻金靴子贈與他。這是自1975年以來,該學會一名學員成功地把一台微型錄音機賣給尼克鬆後,又一學員跨過如此高的門檻。
布魯金斯學會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聞名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最能體現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讓學員去完成。克林頓當政期間,他們出了這麼一題目: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八年間,有無數個學員為此絞盡腦汁,可是,最後都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布魯金斯學會把題目換成:請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鑒於前八年的失敗,許多學員放棄了爭奪金靴子獎,個別學員甚至認為,這道畢業實習題會和克林頓當政期間一樣毫無結果,因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再說即使缺少,也用不著他們親自購買。
然而,喬治·赫伯特做到了,並且沒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記者采訪他時,他說:“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個農場,裏麵長著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裏麵長著許多大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很適合砍伐枯樹。假如您有興趣的話,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複……最後他就給我彙來了15美元。”
喬治·赫伯特成功靠的是什麼?隻有兩個字:自信。如果他對自己沒有信心,喪失了鬥誌,那麼他現就拿不到金靴獎。布魯金斯學會在表彰他的時候說,金靴子獎已空置了26年。在哥倫布成功之前,誰也不相信大洋彼岸還有一片綠洲;在喬治·赫伯特成功之前,誰也不相信他能將一把斧頭賣給總統。
工作中也是如此,要想做到日事日清,就要對自己有信心。其實成功者也同樣遭遇過失敗,但堅定的信心使他們能夠通過搜尋薄弱環節和隱藏的“門”,或通過吸取教訓來獲得成功。鴻運高照其實是他們信心堅定的結果。很多的成功經驗表明:信心對於立誌成功者具有重要意義,同樣對於日事日清也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現象包括“告訴自己做不到”、“懷疑自己無法獲得成功”、“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擔心自己會失敗”、“覺得自己沒有目標和安全感”,這一切都會影響人行動,讓人缺乏應有的活力,從而限製了潛能最大程度的發揮。
日產公司近年來獲得了新生,但在2000年的時候,全球汽車市場一片蕭條,日產尼桑公司也陷入了困境。在法國有“營救大師”之稱的卡洛斯·戈恩公司高層空降了到日產。
在戈恩正式上台的就職演說中,他麵對日產公司的所有股東和員工,麵對眾多的新聞媒體,作出了一個驚人的公眾承諾——“180”計劃。“1、8、0”這三個數字分別代表了日產將實現的三個目標:截至2004財年,全球銷售量增加100萬台,運營利潤率達到8%,汽車事業淨債務為0。該計劃旨在實現日產的持續性、贏利性增長!
戈恩在演講台上堅定地告訴所有人:“我要實現這三個目標,如果任何一點沒有做到,我就出局!在這三個目標前,我沒有說一個‘假如’:假如有了支持、假如經濟環境良好、假如日元彙率降低……這表明我已經決定,並已經承擔責任,這是我們的承諾!”
戈恩說到做到,不僅扭虧為盈,現在的日產就像變了一家公司。
三年後有記者問戈恩,為什麼在一上台之初就要堅定地鎖定目標,不給自己後路?戈恩回答說,人們喜歡結果,因為它簡單,誰都能明白,誰都可以去衡量。當我們給了對方一個結果承諾,於是人們對你的態度就會積極起來。
當眾宣布要實現三個宏偉目標,不說哪怕一個“假如”,不實現結果就辭職!這就是戈恩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定要贏。三年的時間,戈恩扭虧為盈。
從一開始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實現結果,不實現就辭職!這就是戈恩執行的邏輯!我們得向戈恩學習,所有員工都要相信“我能行”,樹立“一定要實現”的決心。
這種“我能行”的心態,是指對他人的承諾,在限定時間內給出一個結果。它不是交差,而是要完成任務;不是做事,而是要創造價值。在邁向日事日清的征途中,荊棘有時比玫瑰花的刺還要多。它們擋在你麵前,正是考驗你究竟意誌是否堅定,力量是否雄厚。這時你應當堅信,任何障礙,隻要你不氣餒、不灰心,終究有法子排除。
自覺多一點,借口少一點
要做到日事日清,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就要不遺餘力地在工作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勤奮,就要懷抱著自覺的精神,把自覺變成習慣,變成終生的工作狀態。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自覺自願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驅使一個人在沒有人吩咐應該去做什麼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職場中有一些人隻有被人從後麵催促,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這種人大半輩子都在辛苦地工作,卻得不到提拔和晉升。
著名企業家奧·丹尼爾在他那篇著名的《企業對員工的終極期望》一文中這樣說道:
“在你任職期間,你會被要求做許多事情:一般性的職責,特別的任務,團隊和個人項目。你會有很多機會超越他人,顯示你的優秀,並向我們證明當初聘用你的決定是多麼明智。
“然而,有一項最重要的職責,或許你的上司永遠都會對你秘而不宣,但你自己要始終牢牢地記在心裏。那就是企業對你的終極期望——永遠做非常需要做的事,而不必等待別人要求你去做。”
這個被丹尼爾稱為終極期望的理念蘊含著這樣一個重要的前提:作為企業的一分子,你絕對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你應該自覺自願,將自己的工作做得漂亮出色。
無論你在哪裏工作,無論你的老板是誰,管理階層都期望你始終運用個人的最佳判斷和努力,為了公司的成功而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HT公司是美國的一家知名公司,一向以求新求變著稱。員工每年都會設計出數以千計的新產品。彼特先生是這裏的資深工程師,他也有一個關於新產品的構思,但沒有人理會他的發明。銷售部門認為客戶對這種產品不會感興趣;生產部門則認為,要做出這種產品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然而彼特先生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公司不看好這種產品,彼特先生就主動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嚐試著將新產品的構想變成現實。
經過比彼特的不斷努力,最後終於製造出了新產品的模型。為了讓公司和同事們認同自己的產品,彼特又求別人幫忙。最後,在別人的幫助下,生產出一批樣品。他把這些樣品分送給公司裏的同事,結果得到了大量的讚賞。於是,他和他的上司拿著用戶的評語和自己的研究報告,送交公司的分析師參考審核,最終獲得了通過。並且,這項產品成為HT公司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產品。同時,他也因為這項產品的成功而在公司得到晉升,進入了公司的高層技術管理層,並從此開始了自己新的職業管理生涯。
試想,當得知自己的領導不讚成自己的計劃,彼特若馬上放棄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主動利用自己的休閑時間嚐試著發明時,那他就不會有後來的成績,更不會走上自己的管理生涯。